心理好文 | 看見你恐懼的種子,療愈內心的小孩

2019-07-30     擺渡人心理療愈

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

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如果我們在七歲時曾受過虐待,我們的內在就會有一個脆弱、充滿恐懼的七歲小孩。當接觸到一些事情讓我們憶起痛苦的經歷時,我們會自然地接觸到那箇舊影片。

我們在當下看到、聽到或者經歷的很多事情,會令我們觸及痛苦的記憶。如果我們在幼時曾受過虐待,幾乎所有我們看到或聽到的,都會觸及那受虐待的記憶。

持續觸及這些影片會產生恐懼、憤怒以及絕望,我們稱之為「不適當的注意」,因為它牽引我們遠離了當下的時刻,進入過去的痛苦之地。

我們要記得的是,每當我們的注意力進入令我們痛苦的地方,播放令我們痛苦的影片,我們會有方法來處理在內心升起的悲傷、恐懼及痛苦。

鐘聲提醒我們停止思想和交談,返回自己的一吸一呼。鐘聲可以將我們從痛苦的影片中帶回來,享受深呼吸,平靜身心,對自己微笑。當痛苦升起的時候,我們修習吸氣和呼氣,說:「吸氣,我知道痛苦在我之內。」

識別和擁抱心識的各種思想現象(心行)就是我們的修習。修習得好,我們便可再進一步。當修習到具有正念和正定時,我們回到那影片就能明白是什麼令它浮現:我有「這個」,因為我曾經接觸到「那個」。

很多人無法脫離影像的世界。有了正念的能量,我們就能夠覺知:以前痛苦的經歷只是影像,不是真實的。

如此,我們就能看到生命中的美好,知道快樂地活在當下是可能的,那時我們就有能力改變整個境況。

1

從痛苦中學習慈悲和愛

了解痛苦能夠帶來慈悲與愛。沒有理解、愛以及慈悲,就不可能得到幸福。我們的理解和慈悲都來自對痛苦的了解。當我們明白痛苦,就不會再抱怨;當我們接受痛苦,就會具有慈悲心。

因而,痛苦是有用的。

如果我們不知道如何處理痛苦,就會沉溺在苦海之中;如果懂得處理痛苦,我們就可以在痛苦中學習。

我們傾向於逃離痛苦。尋找快樂,迴避痛苦是人的天性。我們需要指示自己的心,告訴自己,痛苦有時是很有用的,我們甚至可以說「良善的痛苦」。

感謝痛苦,我們才能開始了解。

沒有理解與愛,我們無法得到一點幸福。痛苦能帶來快樂,我們不該害怕痛苦,而是該握住痛苦,深深觀看痛苦,溫柔地握著它,從中學習。要知道,我們能從痛苦中學習。

痛苦的「良善」是真實的,沒有痛苦就沒有幸福快樂,就如沒有淤泥就沒有蓮花一樣。當你懂得「如何痛苦」時,痛苦就不再是一回事了。從痛苦之中,幸福的蓮花得以盛開。

2

修習「五念」,療愈恐懼的種子

佛陀說,每個人都有恐懼的種子,但大部分人壓抑它,並將它鎖在黑暗中。

為了幫助我們辨識、擁抱以及深觀恐懼的種子,佛陀為我們提供了「五念」的修習方法。

1、本質上我會老,我無避免年老。

2、本質上我會病,我無法避免疾病。

3、本質上我會死,我無法避免死亡。

4、我所愛的人和物,在本質上會改變。我無法避免要和他們分離。我無法保留任何東西。我空手而來,空手而去。

5、我所造的業是我唯一的所有。我無法逃離我的行為(業)的後果。我的行為(業)是我站立之地。

每一天我們都要這樣修習,抽一點時間,跟隨呼吸,沉思每一項練習。我們修習「五念」,讓恐懼的種子能夠流動。我們必須邀請它浮現,辨識它,擁抱它。如此,當它返回內心深處的時候,它就變小了。

當我們邀請恐懼的種子浮現時,最好已懂得看顧自己的憤怒。恐懼給予憤怒生命,當恐懼出現,我們失去了平靜,就會賦予憤怒生長的土壤。

恐懼來自無知。除了恐懼,缺乏理解也是憤怒的主要原因。

END

心理諮詢師

擺渡人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心理諮詢範圍:

抑鬱,人格分裂,睡眠障礙,焦慮,社交恐懼,自卑,重塑心理......

運用心理學以及相關知識,遵循心理學原則,幫助求助者解除心理問題。

從心理危機、生活問題、身心疾病、家庭、工作等方面進行干預和諮詢,全面評估及判斷來訪者是否需接受會診或轉其它專科。

釋放壓力,傾聽你的故事,療愈你的心靈。幫你在被打擊的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

微信:擺渡人

公眾號:擺渡人心靈療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TTQmwB8g2yegNDdbf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