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也有「都江堰」千年不毀,長110米高7.25米,至今仍有作用

2019-07-31     雪靈穀人文地理

福建有一座近千年古堰,經歷過無數次洪水衝擊,都沒有被毀,至今仍在發揮著作用,被譽為福建的「都江堰」。木蘭陂是全國五大古陂之一,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灌溉工程之一。



木蘭陂位於福建莆田市城廂區,是一處偉大的水利工程,屹立千年,防止海水倒灌,利用上游淡水灌溉農田,為當地歷代人們帶來了很多財富。



01 莆田木蘭陂 千年不毀

回望歷史,從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到如今,近千年的時間,木蘭陂仍舊在發揮著引水、蓄水、灌溉、防洪、擋潮、水運的作用。在漫長的歲月中,這座古堰不知道經歷過多少次洪水,保護著一方水土。



想要具體了解木蘭陂,就看看這組數據,木蘭陂身長110米,高7.25米,陂墩39個,陂門38個,沖沙閘一個,南北護陂堤、南北進水閘門各一個,大小溝、渠道113米。沿渠配套工程一百多座,可灌農田25萬畝。

木蘭陂被譽為福建的「都江堰」,是有那個實力的。木蘭陂的堰壩由數萬塊花崗石建成,鉤鎖疊砌,十分穩固。修建堰壩所用的花崗石,每一塊大約有千斤重,在工具不先進的古代,是一項艱難的工程。近千年以來,通過渠系工程——九十九溝,灌溉興化平原。



02 莆田木蘭陂的前世今生

在北宋年代要修建如此巨大的工程,十分不容易,木蘭陂先後經過3次修建,經過漫長的20年,才有了我們今日見到水利工程。

第一次修建,在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是一位民間女子,籌集10萬緡巨款,在木蘭溪將軍岩修築。可惜的是陂剛剛建成,就被洪水衝垮了。這位女子叫錢四娘。雖然被衝垮了,但是對後來修建木蘭陂有不小的影響。



第二次,主張修建的人是錢四娘的長樂同邑進士林從世,在前次陂址下游溫泉口再度築陂,可惜再次以失敗告終。

第三次,到了宋熙寧八年(1075年),侯官(今福州城內)人李宏奉詔來莆,攜金7萬緡,得僧人馮智日的幫助,吸取前二次的失敗教訓,把陂址改擇在水道寬、流水緩、溪床布有大塊岩石的木蘭陂,終於大功告成。

到了1988年,公布木蘭陂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木蘭陂水利灌溉工程被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03 莆田木蘭陂 至今仍在使用

今日的木蘭陂仍舊發揮著作用,為當地人們灌溉農田,防洪擋潮,同時也是一處知名的古堰地址,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參觀。木蘭陂湖光山色,風景綺麗,春天時特別好看,春水初漲,溪水漫陂入海,白浪滔滔。



人們並沒有忘記先人修建木蘭陂的艱辛,為了紀念建陂的歷史名人陂南原建有協應廟,亦稱李宏廟,現改為木蘭陂紀念館,館內有錢四娘、林從世、李宏、馮智日等人的塑像。

當人們看到錢四娘的雕像,不由得肅然起敬。這裡還有明、清以來歷史名人撰寫的修陂碑記,以及1962年冬郭沫若到此遊覽時寫的《詠木蘭陂》詩碑6首12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wAOWGwBUcHTFCnfLbM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