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太陽女王」的瑪利亞·泰爾凱什是匈牙利人,1900年12月12日生於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她從小對科學有濃厚的興趣,高中的學業成績優異,她對太陽能的興趣也是萌發於高中階段。
後來,她就讀於誕生過5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布達佩斯大學,1920年獲得物理化學學士學位,1924年獲得物理化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在該校做了一年講師。1925年,她去美國走訪擔任匈牙利駐美國克利夫蘭領事館領事的一位親戚。在此期間,克利夫蘭臨床基金會給她提供了一個生物物理學家的位置,請她研究生命體產生的能量。她接受了這個邀請,決定辦理移民美國的手續。
然後,她在克利夫蘭臨床基金會的著名外科醫生喬治·克里爾的指導下工作了12年。在此期間,她協助導師開發了記錄腦波的光電器件。
1937年,泰爾凱什成為美國公民。也是在這一年,她成功應聘到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擔任科研工程師。在這裡,她開發出了將熱能轉換為電能的器件。三年後,她來到麻省理工學院工作,參與其太陽能轉換項目。二戰期間,她被校方派到美國科學戰略家范內瓦爾·布希創辦的美國科學研究局(OSRD)工作,那時她參與開發一種供軍方使用的太陽能蒸餾裝置,其功能是將海水轉化為可飲用的清潔淡水,使被困在海上的軍人得以生存。期間,她評上了麻省理工學院冶金學學科的科研副教授。
結束了在OSRD的工作後,泰爾凱什又回到麻省理工學院工作。此時,她與建築師埃莉諾·雷蒙德一道設計建造了「多佛太陽屋」,這是美國第一所完全靠太陽能供暖的建築,太陽能供暖系統正常運行了兩年半之久。在此項目中,她發明了用芒硝來儲熱的新技術。由於這項成果,她1952年獲得了「女性工程師學會成就獎」,是該獎項設立後的第一位獲獎者。
1953年,她來到紐約大學工程學院,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繼續開展太陽能研究。她覺得,窮國鄉間的很多孩子要辛辛苦苦地撿柴禾,家裡才能生火做飯,太不容易了。於是,她向福特基金會申請到了4.5萬美元的研究經費,以開發一種供窮國百姓使用的太陽能爐灶。後來,她研製的太陽能爐灶能實現350華氏度(約合177攝氏度),這個溫度就可以烤麵包了。這個太陽能爐灶還可以用來快速烘乾收穫下來的多種農產品。
此後8年,她擔任一家公司的設計師,開展隔熱包裝材料的設計。她研發的隔熱材料應用於包括阿波羅登月計劃在內的多個重大項目。1963年,她成為另一家公司太陽能實驗室的負責人。
1969年,已經69歲的泰爾凱什來到德拉瓦大學能源轉換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在這裡,她設計建造了又一個完全依賴太陽能的建築「太陽能一號」。在此期間,她還參與了一個空調系統設計項目,該系統的原理是在夜裡儲冷,第二天再將涼氣釋放出來。
泰爾凱什辛勤工作一生,總共擁有20項專利。1977年,泰爾凱什獲得美國太陽能學會頒發的「查爾斯·格里曆·阿伯特獎 。同年,她獲得美國國家科學院建築研究顧問委員會頒發的終生成就獎。2012年,她的名字進入「國家發明家名人堂」,以表彰她為「國家福祉和科學進步」作出的貢獻。
她曾說過,「陽光遲早會被用作能源,那還等什麼?」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