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走出幼兒園邁入小學的大門之後,他們學習文化知識的旅程就算是正式開始了。一個人的學習能力與他的成績成正比,而影響學習能力的就是學習效率,一堂課聽下來,善於學習的還自己能夠吸收一半以上的知識,而不善於學習的孩子可能只能吸收三分之一,有的孩子明明很認真聽課,但是一到做作業的時候就什麼都不會了。
家長在晚上輔導作業的時候只能在一旁干著急,不過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情,有的孩子就是比較擅長學習,有的則不是,又或者有的孩子比較偏向文化課,有的孩子在美術或者體育上更加表現突出,這都是正常的。
不過當下對於應試教育來說,孩子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每項考試的科目都要達到最基本的及格線。
家長的作用在這個時候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開拓他們的思維,找到問題癥結所在並且積極的解決,提高孩子的聽課效率,即使今後走出校園也能夠受益終身。
1. 從視覺上提高專注力
專注力是孩子學習效率的保障,也是一個人快速完成任務必須的能力,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專注的聽課才能調動思維,對知識點的記憶才能到位,所以家長要有意識的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當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候,反應才會迅速,興趣是吸引一個人注意力最好的方式,所以在孩子年紀小的時候家長就可以通過遊戲來鍛鍊他們的專注力。
剛開始上學的孩子好奇心還沒有被枯燥的學習所磨滅,家長就可以將學習和娛樂結合起來,比如他們正在學習字母,家長就可以和他們玩一些找字母或者是字母遊戲。
當出去玩的時候,家長就可以提出和孩子最近學習有關的,又能結合實際的問題,這樣孩子的記憶力就會被調動起來,為了找到答案在學習的時候也會更專注。
孩子沉浸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中就會忘記時間和外界的打擾,所以家長也可以從小幫孩子找到他們喜歡做的事,並且逐漸培養這項興趣,讓孩子的注意力一直保持。
多鼓勵孩子長時間關注一個事物,小的時候家長都會發現孩子可能觀察螞蟻都能蹲在那裡半小時不動,這其實就是專注力的表現,這個時候不要過去打斷他們,而且還要鼓勵他們,問問孩子觀察到了什麼,可以讓孩子畫出或者寫一個觀察日記來記錄自己的發現。
在長期的觀察中注意力得以提升,就可以運用到學習當中,效率自然就會提高。當孩子學習有了進步之後,家長就可以繼續鼓勵他們將注意力放在上面。
2. 從聽覺上提升孩子表達能力
想要讓孩子對一個知識點記憶的牢固,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講解來加深記憶力。所以平時家長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這是檢驗他們學習效率最好的方法。
當孩子小的時候做親子共讀,家長不能總是單方面的講故事,還可以他們試著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故事和劇情,反過來給父母講一講。
這樣能夠有效的調動孩子的記憶能力,將聽到的信息為己所用,一開始可以不用講完整個故事,可以在讀到一半的時候,家長問一問孩子,你還記得後面發生了什麼嗎?如果孩子能夠回答出來,就要不吝惜表揚,為孩子的記憶力和表達力鼓掌。
隨著後來孩子年齡逐漸長大,表達能力逐漸提升,家長就可以多讓孩子複述更多的東西,等到他們上學之後,回到家中聊天,父母就可以多問問今天在學校學了什麼知識,積極的回應他們的表達,孩子就會對聽課更有興趣,從而提升聽課的效率。
隨著學習能力的提高,孩子會逐漸開始自己總結知識點之間的聯繫,利用圖片或者是思維導圖將知識點串聯起來用以增強記憶力,從而更進一步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
3. 從運動覺上提高孩子實踐能力
運動覺主要是訓練孩子的動手能力,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去能夠有效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要讓孩子明白學習並不僅僅只是坐在課堂中學習一些冰冷的知識,而是可以將學習到的內容用在實際中,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家長可以讓孩子運用數學知識來幫助自己算帳,計量。運用語文知識來幫自己閱讀說明書或者看一些科普文章,運用英語知識來讀懂食品包裝袋上的英文單詞等等。
動手能力其實是檢驗綜合能力的一種最好方式,所以平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多動手實踐,多做家務勞動,這樣能夠提升整體思維的協調性,對於提升學習效率也有很大的幫助。
運動覺比較發達的孩子很好動,家長不能將其視作缺點,不能因為他們不喜歡長時間安靜聽課而覺得這是需要糾正的,相反要找到能夠適當發泄孩子過剩精力的興趣愛好,讓孩子能用正規的渠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孩子不是天生好動,他們只是處於想要積極表現自己的階段,家長也可以多用肢體語言和孩子交流,用互動的方式來幫助孩子理解學習的內容,多用實物進行教學。
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特點,找到適合他們性格特點的方式來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就能夠改善孩子聽得懂學不會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