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核潛艇,排水量超中型航母,20枚核飛彈可摧毀200個目標

2019-11-18     大喵情報局

核潛艇是一個國家水下軍事力量的代表裝備。目前,美國海軍擁有70多艘核潛艇,位列世界第一。俄羅斯擁有各類核潛艇和常規潛艇共60餘艘,與美國有一定的差距,但還是位居世界第二。在俄軍潛艇中,排水量最大、最出名的莫過於941型,即「颱風級」戰略核潛艇。

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開始建造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蘇聯自然不甘落後,便著手打造一款可以與美國相抗衡的戰略核潛艇。在這一背景下,「941工程」啟動,由蘇聯紅寶石設計局負責設計和研製,原計劃生產10艘。1981年12月12日,第一艘颱風級核潛艇服役,隨後又陸續建造了六艘(第七艘只完成40%,後來被拆除)。1991年蘇聯解體後,這6艘核潛艇由俄羅斯北方艦隊繼承,並於1992年在科拉半島涅爾皮奇亞海灣駐泊。

迄今為止,颱風級仍然是全球最大戰略核潛艇的記錄保持者。該艇排水量4.6萬噸,和彼得大帝號巡洋艦相當,已經達到了中型航母的水平,甚至比「戴高樂」號航母還要大。颱風級核潛艇長172米,寬度近24米,內部空間相當寬敞。潛艇設計相當注重士兵的生活條件,不僅裝有空調,還有健身房、桑拿房、游泳池等,士兵還有單獨的休息空間。在飲食方面,除了俄式列巴外,魚子醬、巧克力、葡萄酒等應有盡有。按說潛艇兵是最辛苦的兵種之一,可不少士兵卻紛紛要求前往該艇服役,可見颱風級潛艇的人性化程度相當之高。

從外形看,「颱風級」潛艇又將俄式武器「傻大黑粗」的設計風格發揮的淋漓盡致,屬於典型的冷戰產物,建造目的就是為了超過美國,以保證可以達到「相互毀滅」的目的。該潛艇裝備有兩台單機功率為190兆瓦的壓水式反應堆,可在水下連續航行三個月。

「颱風級」潛艇外觀圓滑,沒有「龜背」。飛彈發射筒位於潛艇中線兩側,筒蓋向舷側開啟,上層建築結構和指揮台圍殼裝有堅固的破冰加強結構,能夠在兩米厚的冰層下破冰而出,亦能在北極地區或嚴寒結冰的海面突然出現。該潛艇採用雙殼體設計,耐壓殼、魚雷艙等部分設備使用鈦合金打造,其餘部分使用鋼結構和橡膠消聲瓦製造。在前蘇聯所有的核潛艇中,「颱風級」的靜音性能是最出色的。

在武器系統方面,「颱風級」潛艇主要搭載了20枚SS-N-20彈道飛彈,另外還裝備有魚雷發射管以及反潛飛彈。其中,SS-N-20彈道飛彈採用三級固體火箭推進,每枚飛彈90噸,可攜帶10枚萬噸當量級分彈頭,射程8300公里,精度500米以內。換言之,一艘「颱風級」潛艇所有彈道飛彈發射後,可同時毀滅200個目標,爆炸總當量相當於6枚廣島原子彈,足以令任何對手聞風喪膽。

1996年以後,俄羅斯經濟一蹶不振,而每艘「颱風級」潛艇每年的維護費用卻高達2700萬。迫於壓力,俄羅斯不得不將其中三艘潛艇提前退役,剩餘三艘只有1艘保持臨戰狀態。2013年,又有兩艘潛艇退役,時至今日只剩下一艘「德米特里·頓斯科伊」號仍在服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fpGn24BMH2_cNUgdcD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