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在帶孩子,還是在「表演」怎麼做優秀的父母?

2019-07-21     好爸媽空間站

昨天跟朋友在一個甜品店約下午茶,我們都帶著寶寶,她的孩子悅悅剛兩歲,我的小寶石蘭7個月。

這個朋友以前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以淡定著稱的,身邊的人都特別佩服她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的篤定,可是這一次,卻有點顛覆我以前的認知。

悅悅一看見石蘭,就跳過來摸她的臉、捏她的手,全然屏蔽掉她媽媽說的:「悅悅你還記得這位阿姨嗎?快叫阿姨好」。


其實我覺得這也沒什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典型的興趣導向,一言一行都是出以自己的興趣為出發點,至於禮貌,並沒有必要刻意重視。

不過,朋友顯然不是這樣想的,又對悅悅說了幾次叫阿姨之類的,同時也對我解釋:「平時一直在引導她見到人先打招呼、問好,今天不知道為啥這樣。」

我們坐下來,點了幾樣甜品,一邊等一邊聊。悅悅似乎有點坐不住,一會兒把我們的水杯從桌子這邊移去那邊,一會兒獨自跑到別的桌位去翻菜單。


我發現朋友一直很緊張。每次悅悅剛剛要表現出一點點不太乖的端倪,她就馬上制止,儘管語氣溫婉,可是每句話中透露出來的「應該、不應該」還是顯而易見。

越是這樣,悅悅越是表現「不好」。

後來我跟朋友說,你為什麼不像以前那麼淡定了?

她說:孩子的問題不能小視啊,如果不防微杜漸,以後成了熊孩子別人來收拾,那怎麼辦?

她這種觀點可能也代表了很多家長的想法,不過,孩子變成熊孩子真的有那麼容易嗎?


如果父母本身三觀正、行事光明磊落,孩子在那樣的家庭里長大,至少做到獨善其身是沒問題的。

我也很相信我朋友就是屬於上面這類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可是對自己的孩子,卻不夠「寬」,也不敢「寬」。


為什麼?

說到底,是我們的表演欲在作祟!

大部分時候,其實我們對自己的孩子還是有把握的,之所以急於制止、急於糾正,說到底是太想證明自己是有原則的父母,證明自己的孩子平日裡都有很好的教養的。

結果呢,往往事與願違。家長抱著這樣的心態,孩子反而還不如平時乖,問題一個接一個,讓家長很受傷也很頭疼。

跳出表演場景吧,放鬆心態,忘掉觀眾,按照本來的節奏引導孩子就好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e4xGGwBmyVoG_1ZmVU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