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馬尾
自1958年9月冷湖地中四井發現油流,到如今成為700多萬噸油氣當量的大油田,地處柴達木盆地的青海油田走出了一條漫長、曲折又輝煌的道路。
這其中,有兩個名字不應被忽略和忘記,那就是位於青海的冷湖和花土溝。
2018年2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青海省茫崖行政委員會和冷湖行政委員會合併組建成茫崖市。
自此冷湖和花土溝這兩個鎮搖身一變成為茫崖市的一員,迎來了一段嶄新的征程。
01
中國最年輕石油城出爐
茫崖市地處青海省西北邊陲,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和通甘入疆的咽喉要道,有青海「西大門」之稱。
2018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茫崖行政委員會和冷湖行政委員會,合併設立縣級茫崖市。
該市於2018年12月正式掛牌,也成為中國最年輕的石油城。
據了解,茫崖市下轄花土溝、茫崖、冷湖3個鎮,其中,花土溝和冷湖在中國石油發展史上都有著極為響亮的名字。
「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氧氣吸不飽」曾為花土溝的真實寫照。
但這裡也成為重要的石油產區,周圍上千平方公里的荒漠裡密布著無數的鑽井平台,不僅發現了尕斯庫勒等油田,還發現了我國第三大氣田——澀北氣田。
如今花土溝鎮成為茫崖市重要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堪稱青海最發達的地區之一,鎮上娛樂業發達,沿路兩側都是一眼望不到頭的餐館、髮廊、舞廳、酒吧,因此花土溝也有「雲端上的小香港」之稱。
作為青海油田三大石油(敦煌、格爾木、花土溝)基地之一和重要的石油產區,花土溝鎮可謂是發展前景廣闊。
而與之相比,坐擁青海油田功勳井——地中四井的冷湖的發展卻令人唏噓。
在八十年代當地曾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大柴旦的學生格爾木的兵、馬海的蚊子冷湖的風!冷湖的冷和冷湖的風都令人印象深刻、難以忘卻。
石油發現之前,冷湖還是一片無人區,上世紀50年代石油的發現,讓冷湖盛極一時。
上萬名石油職工的青春與夢想都鐫刻在了這片土地上,這對青海油田的發展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
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資源的減少,城市轉型等問題紛至沓來,如今的冷湖面臨著自己的發展難題。
02
中國重要的能源產地
2018年,青海油田實現了持續穩產,其中,生產原油223.3萬噸、天然氣64.05億立方米,油氣當量733.66萬噸。
而從探明地質儲量上來看,青海油田也收穫頗豐。
2018年該油田新增油氣三級地質儲量2.32億噸,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309.86億立方米。
目前的青海油田已經走在了千萬噸油田建設的攻堅期。
然而,青海油田具有潛力的發展場景僅是茫崖市的一個縮影。
作為青海油田的主產區,茫崖市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特徵,那就是資源豐富。
該市初步探明石油、天然氣、石棉、天青石等26種礦產,120餘處產地。
其中,累計探明石油儲量6.74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4025億立方米。
石棉儲量2154萬噸,位居全國第一位;
天青石儲量1500萬餘噸,占全國儲量的88%;共生芒硝資源儲量53.41億噸,占全省儲量的61.27%。
憑藉著豐富的資源,如今茫崖已經建成了以石油、石棉工業為龍頭,以鹽湖化工為支柱,以有色金屬工業和新能源開發為後備的新興工業區。
在冷湖鎮鹽湖化工和有色金屬產業園裡,百萬噸鉀肥擴能改造和大浪灘鹽湖資源整合等項目,正全力打造海西西部鹽湖化工生產基地;
在戈壁上,一架架風機和光伏發電設備不停運轉,一個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發電基地呼之欲出。
然而,茫崖市的發展並不止於此。
03
一座旅遊城市正在崛起
在崑崙山下,柴達木盆地西部邊緣,有一個地熱噴泉處在阿拉爾草原的深處。該噴泉流經的地方,寸草不生,卻形成了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
從高空向下俯瞰,這座噴泉像極了人的一隻眼睛,因此也有「大地之眼」之稱。
這一奇特的景觀,每年都吸引無數的人前來獵奇。而這只不過是茫崖市獨特景觀的微微一瞥。
石油之外,茫崖這座城市正在積極尋找新的發展方式。其中,旅遊業的發展為其打開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茫崖地區旅遊資源豐富,不僅有尕斯庫勒湖、千佛崖、丹霞地貌英雄嶺、俄博梁雅丹群、水上雅丹、寶石灘等自然景觀,還有油田游、鹽湖游等工業旅遊線路。
除此之外,作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該地正在打造中國首個火星模擬基地。在這裡能滿足遊客對火星的所有幻想。
火星模擬基地
經過幾年的重點發展,茫崖市的旅遊人數從幾年前的3萬人迅速增長到40多萬人。這座幾十年來一直以工業為發展重心的城市,正在逐漸轉變發展方向,形成了一條「工業+旅遊」的發展思路。
「到十三五末,茫崖市的的旅遊人數要實現200萬的突破」,相關負責人信心滿滿的表示。
儘管在如何將旅遊資源變現,如何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到來、如何將旅遊業發展成支柱產業方面,仍需要越來越多的探索,但茫崖這座年輕、有朝氣的城市已經朝著未來大踏步的前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