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賽「失意者」的野球江湖:在CBA 6年拿5分 會為老闆讓球

2019-08-29     極晝plus


粵聯賽現場,河源隊對戰廣州隊,蔡晨(右二)在搶籃板球。受訪者供圖


文章摘要:在中國籃球職業聯賽之外,活躍著一個廣袤而又隱秘的野球江湖。這些比賽有出場費、有獎金,大多出現在三四線城市,比賽多由地方政府或企業舉辦,一些高水平的中國籃球運動員,甚至外籍球員被邀請過來參賽。

比賽或是老闆的面子之爭,或是慶祝佛堂落成,或是過年為圖個喜慶。球場上,各圈層球員一起廝殺,有退役了的前職業運動員、大學生球員,也有未經專業訓練的野生球手。沒有人知道這群人有多少,市場有多大。

他們中有人一年打200場球,賺得很多,同時也失去了很多,那些明亮整潔的體育館、拋過光的硬木地板、球場邊的直播攝像機和閃光燈,以及若隱若現的職業夢想,也就和他們絕緣了。


文 | 王丹妮

編輯 | 馮翊

這一次,打了 20 年籃球的徐樹森有點力不從心。他淋著大雨,艱難地朝籃板方向移動、轉身,紅色的籃球鞋被雨水浸透,抬腳更慢了。泡過水的籃球砸在刷著綠漆的水泥操場上,輕微回彈,發出一聲沉悶的「砰——」又滾入積水。

「運球運不動,投籃也投不出」。33歲的徐樹森在CBA打過六年球,卻在這場貴州山村裡的比賽中,望「籃」興嘆。

這是一場被稱作「野球」的比賽——有出場費、有獎金,游離於職業聯賽之外,大多出現在三四線城市,以及一些看不到 CCTV-5 的鄉村。比賽多由地方政府或企業舉辦,一些高水平的中國籃球運動員,甚至外籍球員被邀請過來參賽。比賽的目的五花八門:老闆的面子之爭,慶祝佛堂落成,過年圖個喜慶。球場上,各圈層球員一起廝殺,有前職業運動員、大學生球員,也有未經專業訓練的野生球手。沒有人知道這群人有多少,市場有多大。

一位貴州的鄉鎮企業老闆看中了徐樹森,願意出相當於他一個月工資的錢,請他來幫忙「拿下冠軍」。臨開場前突降暴雨,比賽沒有要暫停的跡象。徐樹森問老闆,「這麼大雨,還能打嗎?」

「兄弟,沒問題的。」老闆笑吟吟地說,「我們都這麼打。」

球賽繼續,四周圍滿了來觀賽的村民,有的披著塑料雨衣,有的打著傘。「老闆說能打就能打。」徐樹森明白, 「既然拿了錢,怎麼著都得憑本事把球打贏」。

進入「野球」圈子之前,徐樹森走了一條標準的體校生晉級之路:10 歲進體校,18歲進省青年隊,一年後加入 CBA 專業籃球隊吉林東北虎隊。10年間,由於上場機會很少,薪資低,俱樂部又因欠薪被剝奪征戰職業聯賽的資格,他輾轉於多個職業球隊,最終決定退役。

中國職業籃球體系中,很多人像徐樹森這樣,在當打之年默默無聞。這些失意者們退出後,遇見了廣袤和生猛的野球江湖,從此球場得意。徐樹森一年要打 150 到 200場球,能賺到至少六七十萬元,好的時候能超過 100 萬。但明亮整潔的體育館、拋過光的硬木地板、球場邊的直播攝像機和閃光燈,以及若隱若現的職業夢想,也就和他們絕緣了。

他們需要的是一沓沓酬金,以及永不停歇的下一場球。

球場浪人


凌晨三點,徐樹森乘坐的飛機剛剛落地,四個小時後,他要轉乘另一個航班,趕到球賽現場。只能在機場睡了。他把包扔下,蜷著1米95的身子,躺在頭等艙辦理登機牌櫃檯處的短絨毛地毯上。

對徐樹森來說,奔波是常態。忙的時候,一個月可以接到 30 多場比賽,一天吃上兩頓飯,打四五場球。有時三天要跑四五個城市,「到地方就打,打完就走」。

今年五月開始,徐樹森叫上另兩位兄弟——前CBA冠軍球員蔡晨和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南昌大學籃球隊主力胡岳,代表河源市籃球隊征戰廣東省男子籃球聯賽(以下簡稱「粵聯賽」)。賽季共有 20 支球隊,要打120場正賽。

打野球五年間,徐樹森的航線圖。受訪者供圖


打野球5年來,徐樹森去過 53 個城市,飛行里程 31萬多公里,累計時長542 小時 。胡岳最長的一次旅程在綠皮車上待了49個小時,當時前往黑龍江黑河雙子城參加「中俄籃球邀請賽」,需轉乘三次,看著工作人員把一箱箱的泡麵、礦泉水和火腿腸搬進車廂,「感覺旅程望不到盡頭。」

因為被突發的泥石流堵住去路,他在旅途中被人搖醒,趕下火車。十幾個籃球運動員拖著行李,沿著鐵軌徒步半小時,看到一個加油站,胡岳像是「抓住救命稻草」,扯下壓在肩頭的斜挎包,靠在門口的椅子上睡著了。

「那時候年輕,什麼都扛得住」, 胡岳皺著眉。當時他才21歲,「不在乎這些」。徐樹森全職打野球時已經 29 歲,在職業隊時,所有的住宿和行程都是由專人安排,他只用負責吃、睡、練,其他的什麼都不用操心。但打野球後,一切都要自己親自打理。「怎麼把兩場比賽的時間串好,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可以最快地到達賽場……這些都是費腦子的事兒「。

每年七八月,廣東地區野球比賽扎堆,遇到雷雨、颱風,飛機坐不了,改乘火車,如果沒票,他只能讓教練安排其他球員上場。「那場球的錢不掙了。」

「沒什麼不能適應的」。對徐樹森來說,打野球就像「出差」,掙錢養家。「要是純粹是喜歡打籃球的話,在家門口打打就好了,為什麼要這麼折騰。」

「飲水機球員」

與現在一年平均能打200場球不同,在CBA待了六年的徐樹森,只上場了2次,得了 5 分。

那是2006-2007賽季,吉林東北虎PK上海東方,徐樹森穿上33號球衣,首發。在14分21秒的時間裡,徐樹森只依靠兩次罰球得分。第二天,他再想上場發現已經報不上名,教練沒有解釋原因,他也不敢多問。

當時他已經打了10年的球了。10歲那年,徐樹森不顧家人的反對報名參加吉林白山市業餘體校寒假集訓,兩個月後,成為50多個小孩中留下的10人之一。後來通過省體校、青年隊、成年隊選撥,穿上了吉林東北虎隊的球衣。

「能夠在父老鄉親面前爭光」,他想。但隨後發現自己沒有上場的機會。「優秀的人太多了。」當時,「虎王」孫軍還是隊里的主力,自己只是個「小屁孩兒」,「到這兒就是跟著當陪練」。

徐樹森所在的中國男子職業聯賽(CBA),是中國籃球的最高賽事。次一級的賽事是全國男子籃球聯賽(NBL)。包括徐樹森野球隊友的蔡晨在內的很多球員夢想能在CBA上打場球。他高中赴美,曾被美國媒體稱為「下一個姚明」,著名的NCAA豪門UCLA(加利福尼亞洛杉磯分校)向他拋出橄欖枝。但在美國被質疑違規接受商業性贊助後,蔡晨遭到禁賽,回國加入CBA,卻沒打出來。

「水平不夠唄」,蔡晨說。2015-2016賽季中雖然隨四川男籃拿下總冠軍,但他賽季出場8次,累計時長只有5 分 30 秒,場均得分2. 3分。2018年,他因為接不到新的合同,被俱樂部「放棄」,結束了五年的職業生涯。

坐在替補席的前三年,徐樹森常常憤懣「為什麼不讓我上」,但轉念又想,「或許刻苦一點,再熬一熬,就能有機會」。

從早上5點半到晚上7點半,他訓練將近14個小時,投 150 個三分球。偶爾加訓,凌晨4點起床練投籃。

在野球經紀人王璁看來,訓練過程中, 「沒有鼓勵、沒有關注,沒有掌聲,只有籃球」。成為經紀人之前,他在全國高中生籃球隊接受了兩年的半職業化訓練。高中放學後,每天訓練三個小時,直到「天黑透了」,有時候想裝病請假,「看看夕陽中的北京城」。

大學畢業後,王璁曾嘗試自薦進入北京首鋼籃球隊,教練要他必須到青年隊待一段時間再選拔入隊。他後來知道,這一要求是青訓的固定路線:體校、青年隊、成年隊、國家隊,缺一不可。

日子一長,他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籃球。

讓徐樹森必須忍受的是,隊里的沉悶。由於競爭激烈,隊友都在盯著有限的上場機會。一對一訓練時,「你贏我一個,我必須贏你一個」。練完後各自躺到床上玩手機。在青年隊,有時手機要上交,每周六晚上發下來後,給家裡打幾分鐘電話,報個平安,第二天得交回去。

「12個人就是個小社會。」徐樹森說,對於那些能上場的球員,大家猜測,「要麼是跟教練關係好,要麼是給教練塞錢了」。

沒有機會上場,時間一長,徐樹森成了「飲水機球員」——坐在替補位上,給其他隊友遞毛巾喊加油,偶爾上場也是「打打垃圾時間」。他經常懷念起小時候老家樓下的水泥操場,一群小孩兒學著大人分成兩撥,你爭我奪。

「很久沒有熱血沸騰的感覺了」,加上不滿工資低——月薪 4000 元,而同年齡、同水平的廣州隊球員已經能拿到幾十萬元年薪,他決心離開。

但要走還得跨越當年和俱樂部簽訂的「4+2」合同:4年內不能轉隊,合約到期後的前2年,俱樂部享有優先續約權。「俱樂部花錢培養你,不可能讓你走,耗也要耗死在這兒。」徐樹森說,一些俱樂部會提出「天價轉隊費」,阻止球員流動。吉林隊禁止他加入CBA球隊。為此,他和球隊「鬧得很不愉快」。

徐樹森選擇去打次一級的聯賽「NBL」,離開了吉林隊。「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再熱愛的東西,也堅持不下去了。」

野球球員在雲南省昭通市某鄉村參加野球比賽,被當地村民包圍,其中不乏外籍球員。受訪者供圖


「想怎麼打,就怎麼打」

離開CBA之後,徐樹森發現除了籃球,什麼也不會。

一個朋友在 QQ 上找到他。朋友是省青年隊一起訓練的隊友,後中途退出,提前結束職業生涯,入職湖南郴州的一家企業。「我們老闆要辦一場球賽,你能不能來幫我們打打,會給你一些報酬。」他問。徐樹森沒問比賽的具體情況和「報酬」,答應去打。

老闆對他說,「成績無所謂,吃好、喝好、打好就行」。徐樹森突然感到自己被尊重、被捧著了,「像是球星」。

在野球場上,徐樹森感覺自己「像放飛的老鷹」,「騰空了一樣」,拿球、過人、轉身、投籃,一連串動作下來,得分。他率隊贏得六七場比賽,奪得冠軍。

老闆掏出幾萬塊錢現金。接過幾沓鈔票,徐樹森意識到原來打球能這麼賺錢,「比職業隊強太多了」。

畢業後的王璁被職業球隊拒了後,嘗試了很多跟籃球無關的工作,第一份工作是賣進口保健品。

一次,王璁逛籃球論壇時,有網友提示他,「去村裡幫人贏球去吧!」他當時不了解野球,只覺得自己是「被請去的救兵」。

王璁到達賽場,看見了一個蓋有鐵棚的操場,簡陋的塑膠地板,籃筐油漆斑駁。周圍圍滿了人,有村民爬到樹上看。在別的賽場,村鎮領導舉著喇叭喊,「杆子上面的人都給我下來,下來」。打到夜裡兩三點,少有人離場,碰上大暴雨,觀眾就打著傘,或者就這麼澆著。

一個隱秘的籃球觀賽市場浮現。

截至2019年5月,CBA 聯賽有 20 支專業球隊,集中在 14 個省份。中國球迷數量超過3億,觀賽需求旺盛,催生了火爆的野球市場。一些外籍球員也加入進來:美國前NBA巨星、「監獄球王」、「CBA得分王」李本森年過四十,仍在中國各地的野球賽場遊蕩,賺取一場幾千甚至上萬的豐厚酬金。

2009年效力於「NBL」山西隊時,徐樹森發現晉城是個淘金的好地方:煤老闆們常常舉辦業餘球賽,本地職業球員一場球打完就可以賺到上萬元。隨後幾年,他輾轉於多個NBL聯賽球隊,一到休賽期就出去打野球。

高中畢業時,胡岳在學長的介紹下嘗到了野球的甜頭,進大學後「像是被洗了腦」,假期里每天都出去打一到兩場,兩個月賺了 5 萬多塊錢。2015 年之後,胡岳和蔡晨、徐樹森相互認識,合作幾次後,感覺「打得順手」,經常一起打。

野球賽事越來越多,酬金也越來越高,引起了CBA球員的關注。據徐樹森的觀察,以往,職業球員覺得野球,「low,不正規,實力不行」。但在2018年,一場在石獅市鴻山鎮邱下村邱廈小學燈光球場舉辦的籃球比賽,邀請了 6 支正牌CBA球隊,總出場費為30萬元,總獎金數為35萬元。網友調侃稱,「CBA球隊休賽期組團打野球掙外快去了。」

2015年,徐樹森決定退役,全職打野球,成為主力球員,得分保障。

由於野球比賽的球隊大多是臨時組建,缺少磨合,徐樹森常常跟人吵架,「你他媽為什麼不傳球?怎麼老自己投籃?」 「沒看見,下次傳」,有人回答,但下次依然只顧自己得分。再見著配合不好的,「把球都給我,我一個人解決」,徐樹森說。

他意識到,野球賽場沒有規則,唯一的目標就是贏球,「只要能贏,想怎麼打就怎麼打。」

野球比賽的酬金。箭廠紀錄片《外籍球員的野球江湖》截圖。


老闆的面子

8月18日,粵聯賽總決賽。當天上午,賽前會議結束,徐樹森把蔡晨、胡岳等幾個野球運動員和體育局領導叫到財務辦公室,再次確認獎金的事兒。8月14日,對決深圳隊之前,領導曾口頭承諾:贏球後給 30 萬元獎金。幾天過去了,這事兒沒有動靜。

「錢必須得解決了」,徐樹森說,「大家心裡都沒底,不發的話,沒法好好打球。」領導再次承諾,下周把獎金打到帳上。

開完會出來,蔡晨掏出手機笑了下,「我都錄了音。」「沒辦法,被騙的次數太多了。」胡岳說。

今年四月,朋友介紹胡岳和幾個兄弟去甘肅比賽,去之前說好一天一場,一共五場。打完第一天之後發現一共有10場球。「這樣的話,之前的價格肯定不行。」胡岳不想打了,讓中間人把來回的機票報銷。老闆到賓館攔下了他們,同意多出點錢,請他們繼續比賽。

最終,胡岳所在的球隊輸了十幾分,老闆翻臉不認帳,只給了最初承諾的價格。「這種一般都要不回來了。」

類似情況也發生在王璁身上。去年8月,一個藥廠老闆想請幾位外籍球員到山西參加比賽,時間定在兩天後。球員打算休息一天再比賽。但主辦方臨時增加賽程,並更改時間。球員凌晨三點到齊,早上八點就要進行第一場比賽,吃完中飯躺半個小時,接著比第二場。球員們體力不支,連輸兩場,中間人說,老闆生氣了,要減錢。

「敢少給一分你試試。」王璁一聽就火了,「比賽是輸了,但是你們這安排多不合理你知道嗎?」

他查過資料,這家藥廠是一家上市公司,便威脅要去藥廠門口坐著不走。老闆最終如數付款。

「只要你強硬,就有解決辦法。」王璁說,「中國老闆搞球賽,大部分都是面子之爭。」

有些老闆會安排自己的兒子上場,王璁囑咐場上的一些外籍球員,「slow down」(「慢一點」),暗示讓球,一位球員笑著點了點頭。2018年的「北靈廟順王府誕辰杯」上,一位首發球員步伐緩慢,頻頻失誤,蔡晨在場上很安靜,沒有像往常那樣指責,畢竟 「那是老闆。」

八月初,山西某市的兩大龍頭企業舉辦籃球對決,王璁幫其中一位老闆組建了三支球隊。第二場比賽還剩最後 4 分鐘時,本方球隊領先 30 多分,老闆擔心被反超,在旁邊嘀嘀咕咕,「你換個人上場吧?要不喊個暫停?」

「你給我消停點兒。」王璁被惹惱了,「我們都贏 30 分了,哪場比賽追得回來?」

「NBA 可以。」

「這是 NBA 嗎?」

老闆沒再接話。王璁覺得,老闆不懂籃球,不懂野球江湖:賽場上,雙方球員是對手,但之前,他們是聯賽場上的師兄弟,「不能給人家踩死」。

比賽進行到第15天時,王璁覺察到了黑哨。他把老闆拉到一邊細聲說,「我覺得這個裁判不向著咱們。醜話說在前頭,兩邊都是五個人,到時候可別成了五打八。(註:每場裁判為3人。)」

老闆一笑,說,「沒事兒,那個裁判跟我們關係都好,不敢亂吹。」

王璁還是感覺不對勁,打聽得知這兩家企業是死對頭,什麼事都要一爭高下。他繼續「提點」,「如果對面買通了裁判,這球就很難打了。」

問題在半決賽時暴露。雙方得分差距不明顯,裁判連續給本方球隊判了四次技術犯規,當時相差僅十分,還得罰球六次。球員們怒了,老闆安排的幾名打手衝上來摑了裁判幾掌。

決賽中,裁判再對本方球員吹哨,王璁湊上前去向他施壓,「你再這麼吹,小心球員心態炸了,打起來我可不負責。」裁判於是給對方球隊吹了一個,找補回來。

蔡晨在球場上打過人。在重慶的一次比賽上,蔡晨跳起上籃,對方球員總是「墊腳」(註:籃球比賽中的犯規動作,指把腳放在進攻球員腳下,使對方落地時很容易踩到腳扭傷腳踝。)「再使壞我就揍你。」蔡晨說。但第二場還是這樣,比賽結束,他衝到對面把那人揍了。「反正野球場不存在什麼禁賽停賽的,大不了我下次不來打這個比賽了。」

粵聯賽總決賽前,球隊在會議室觀看對手比賽視頻,與教練商量戰術。王丹妮 攝


「很純粹」

晚上九點半,「粵聯賽」總決賽首回合結束,比分鎖定在81-114,河源隊輸了,球員匆匆離場。對手此前在四屆粵聯賽中一直蟬聯冠軍,胡岳覺得輸球,「意料之中」。回到酒店,徐樹森選擇連夜離開,回家陪生病的母親,推掉了下一回合的決賽。

進入圈子5年,徐樹森沒有簽過一份合同,打球「有時就是一條微信的事兒」,可以隨時加進一場比賽,也可以跟老闆商量臨時換人。去到一些地方之前,要求先預先付款,通過朋友聯繫。遇到朋友吃回扣的情況,徐樹森暗中認定今後就是利益關係。但這些不宜外露,跟朋友聊天時,「兄弟」、「沒事兒」、「別客氣」是口頭禪。聊到一些野球圈內的名人,只說「挺好的」。畢竟「今天是對手,明天可能就是隊友」。

打野球的人越來越多,CBA體制也起了變化。2019年,CBA選秀大會將範圍擴大到草根球員,一些野球圈內的明星報名試訓。圈層之間的流通渠道正在被打通,「萬變不離其宗,不管是CBA、NBL,還是野球,都是在打籃球。」徐樹森說。

上個月,胡岳所在CUBA南昌大學籃球隊的一位隊友成功入選青島國信雙星隊,成為2019年 CBA 籃球新秀。看到他從姚明的手中接過紅色的球帽,握手,胡岳截圖發了一條朋友圈,「恭喜啊,朝著夢想繼續前進」。

但胡岳現在沒有進職業隊的想法,已經習慣打野球了。每個月,他都會接下一到兩個系列的球賽,在外地奔走一周或半個月。「很多人甚至都放不下野球了」,胡岳說。參加粵聯賽的球員中,有的快 40 歲。

剛打野球的時候,徐樹森會懷念原來在CBA球隊的日子——除了吃、睡、練,其他什麼都不要操心,但後來一想,在野球圈,只要本事夠硬拿下冠軍,老闆就無法提過分的要求,球員也不用費心鑽營人事,還能賺到足夠的酬金。「很純粹」。

8月底,蔡晨已經買好飛往美國的機票,短暫休息後,即將代表珠海戰狼隊出戰東南亞職業籃球聯賽。他想藉此保持狀態,未來有合適的機會,還能重返CBA。胡岳在比賽結束第二天坐高鐵回到長沙,開始籌備企業內部的籃球比賽。徐樹森陪完家人後要再次踏上新賽場,現在「跑得不快,跳得不高,年齡大」,他希望在野球賽場上,打得再久一些。

胡岳和蔡晨開著汽車趕往下一個球場,蜿蜒的高速公路上,「河源市歡迎您再來」的廣告牌被甩到身後。胡岳刷了一會兒抖音,點開男籃世界盃塞爾維亞對戰希臘的比賽視頻看了幾分鐘又關上。蔡晨手把著方向盤,偶爾對車窗外閃過的跑車評價一番,又開兩句玩笑,隨後陷入沉默。

「我們好久沒這麼一起坐車了。」蔡晨說。

「可惜森哥不在。」

「說不定是最後一次了吧。」

「啥?明年的粵聯賽不參加了?」

「哈哈,給的錢多就來。」

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著作權歸屬於搜狐享有,未經搜狐書面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另有聲明除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_BT3mwBJleJMoPMJgJ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