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拍虐貓視頻賣錢,大學生成眾矢之的,道歉賣慘:今後會愛惜動物

2020-04-10     都市民生匯

據媒體報道,近日,一名大四學生,專門拍攝虐待流浪貓的視頻,並在網絡上售賣。目前,該名大學生已就自己的不良行為,公開道歉。他表示承認自己行為不當,願意悔改,此後一定會愛惜動物。關於這個道歉,是出於誠心,還是迫於壓力賣慘,我們不得而知。此後,他是不是會用實際行動兌現自己的承諾,也需要時間來驗證。

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竟做出這般齷齪的事情,成了眾矢之的,值得深思。虐待動物已經就是錯誤的了,而這名大學生還肆無忌憚地把虐貓的行為,公之於眾,甚至以此獲利,簡直讓人膽戰心驚。更加可悲的是,他還是一個即將被社會委以重任的大學生,真是讓人無語。

我們不禁要問,這名大學生接受了這麼多年的教育,難道連起碼的道德準則,是非判斷都沒有嗎?隨便一個人,都知道這種行為的可恥。可他卻偏偏以此為榮,洋洋得意。甚至還要曝光到網上,讓眾人觀摩,可見其價值觀已經嚴重扭曲。對於這件事,我們希望當事人能夠,認真反省,真心悔改。

這件事折射出的問題,遠不僅僅是這個大學生一個個體這麼簡單。作為一名大學生,應該有基本的價值判斷,知道自己的行為會給社會造成多麼大的影響,令多少人不齒,但是他還是置若罔聞。由此可見,其動機並非自娛自樂那麼簡單。畢竟,現在是自媒體時代,博取眼球,贏取流量,則意味著收益。

在這個人人可創作,各種創意與新奇想法碰撞的時代,每個人都有足夠的自由,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的生活趣事,傳遞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但在利益的驅使下,總有那部分人,目光局限於利益,為博取眼球,創作出無底線,沒道德,甚至污染眼球的"作品"。或許在他們眼裡,只要有流量,其他都無所謂。他們以道德和底線為代價,換取短暫的利益,最後失去了本心,激怒了眾人。只能說,他們鼠目寸光,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準則。

此外,在"創作者"以及"作品"的背後,受眾群體也在無意中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很少人能夠靜下心來,好好地去欣賞一部好的作品,或者閱讀一本好書。不可否認,這個時代的人,較前輩們承受著更大的壓力,於是他們更加的浮躁,比起細細領會,他們更傾向於觀看能夠瞬間刺激感官,帶動情緒,觸發笑點的"作品"。因為有"需求",便給了那些"創作者"以動力,不斷地突破底線,以"博眼球,贏流量"為原則,在網絡平台中不斷地注入糟粕。

如今,自媒體的影響力已不亞於傳統媒體,動輒"10萬+"的點擊率和轉發量,讓很多群眾沉浸於良莠不齊的內容中,思想與價值觀被不斷地沖洗與重塑。

對此,國家已經採取措施,對各種無底線的作品與號主進行嚴打,對不加篩查,便予以投放的平台進行約談。越加規範化地運行,以及更加嚴格的監管,將會給網絡環境帶來一次大的清洗。而那些為了"流量"販賣底線的"創作者"們,自然不可避免地迎來"牟利"的寒冬。

其實,自媒體是時代與科技發展,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禮物,我們理應心懷感恩,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充分利用好它,為網絡環境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以流量為驅動,博取眼球,販賣底線,而忽視內容的質量,必定難以長久。畢竟糟粕始終是糟粕,或許一些人短時間會蒙蔽雙眼,但是終有一天他們會明白,什麼是糟粕。作為受眾,也應當擇取高質量的作品,滋養精神世界。用滿是負能量的內容來釋放壓力,排解苦悶,只會火上澆油。"以毒攻毒"始終不是解救自我的好方法。而各平台也應當負起責任,嚴格抉擇,謹慎投放,而非只顧利益,流量為上。相信隨著國家監管的加強,以及公眾自覺意識的提高,自媒體的亂象會逐漸減少,"直播虐貓"也不會再出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X66ZHEBnkjnB-0z7F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