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請你教我如何做.」

2019-07-22   詩人和他的歌

相信有孩子的家長們一定對啟蒙教育並不陌生,並且也有很多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變得更加優秀,因此很多家長從孩子們一出生開始,就給他們報了各種早教班、興趣班等等。

但是你知道嗎?比起上各種早教班,家長做到這些其實更重要。

1、一味的懲罰只會讓孩子更有逆反心理,以身作則才是正確引導。

蘇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兩個兒子蘇軾、蘇轍也都是八大家之一,這一家就占了八位中的三位,不可謂文豪世家。

但在蘇軾和蘇轍小的時候,他們也很淘氣不愛讀書。每次蘇洵只要一不注意,這兩個孩子就會在課堂上嬉笑打鬧。蘇洵也曾打罵過他們,不過後來蘇洵覺得這樣做對孩子不好,於是便換了個方法。

於是,蘇洵決定採取以身作則的方法。當孩子們在玩耍的時候,蘇洵就拿著書從他們的面前經過,並且裝出一副不想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的樣子。孩子們因為好奇,也會在父親走後拿起那本書觀看。正是通過這種方法,讓兄弟二人養成了讀書的習慣。

對於孩子來說,愛玩、淘氣是他們的天性,因此很多家長就會對孩子採取懲罰措施,讓他們知道自己到底應該怎樣做。但是只採取懲罰措施的弊端就在於會讓孩子們產生逆反心理,這樣就會導致孩子不會按照你的想法前進,你想讓他往東,他非要往西。那麼該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呢?其實只要自身也以身作則就可以了。

2、不要強行掰折孩子生長的枝葉,理性引導更重要。

家長也不能夠太限制孩子們自己的喜好,畢竟孩子們擁有自己的能力,我們需要相信孩子們自己的能力。在這一方面,老舍其實是非常有經驗的。大家應該也都知道,老舍的孩子們在自己的領域內都散發著自己的魅力,那麼他是如何做到讓自己的孩子都成為非常優秀的人呢?其實做法也很簡單,老舍也一直是遵從以下這四點原則的。

那麼老舍先生又是把孩子們培育成才的呢?其實老舍先生的做法很簡單,只給孩子立下了一套"四句章程"

一則:考試不必非要考滿分。

二則:不要求孩子們上大學。

三則:是應該多玩耍。

四則:是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除了這四句之外,老舍先生便再也沒對孩子提過任何要求了,甚至連教育他們都不怎麼在意,如果不是孩子主動來找他請教問題,老舍先生是不會在意他們的。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孩子們不喜歡自己希望他們學的東西,而是更喜歡看起來與學業無關的事情。這時家長們都會非常煩惱,因為當孩子們將注意力集中在這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時,就會導致他們的學業下滑,最終影響學習成績。而老舍用他的教育方式告訴我們,其實做一個誠實、勤勞的人,遠比成為一個貪官要好得多。

但孩子永遠都是一個孩子,他們簡單的如同一張白紙,我們拼搏的這一切,不就是為了讓孩子能有一個舒適的環境,健康快樂的成長麼?不必過早的去讓他染上沉重的顏色,相信孩子自己的能力。只要能引導孩子怎麼使用畫筆,他們自己就可以去繪製出一幅前所未有的絢麗油畫。

時代可能會變更,但永遠不會改變的正是孩子

那充滿了可能性的童心,引導改變的,也永遠都會是成長起來的孩子們。

3、不要忙著去否認孩子,用平等的視角去求證。

平等對待孩子,魯迅先生在這點給了我們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魯迅先生一生只有一個孩子,叫做周海嬰。他不僅僅為這個孩子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更是編著成文,教育孩子的理念也廣為傳播。

這其中,有這麼一個小故事。

有一天,魯迅先生請朋友來家裡吃飯。桌子上面擺了一盤丸子,而小海嬰的面前也放了一小蝶的丸子。幼年的海嬰比較好動,便拿起了碟中的丸子嘗了一口,覺得味道不新鮮,便嚷嚷著菜壞掉了。其他人聞言夾起了大碟子中的丸子嘗著沒問題,就以為是小孩子胡鬧,未曾理會他。

每天關注十分科學,驚喜多多~

但魯迅先生卻非常認真的拿起了海嬰面前碟子中的丸子,一嘗果然是壞掉了。事後,魯迅先生說:"孩子說不新鮮,那就一定有他的道理所在,不加以查看就無視是不對的。"魯迅先生認為有兩種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極度錯誤的。

一種是粗暴的方法,對孩子非打即罵,讓孩子從小就變成了低聲下氣,唯唯諾諾,目光呆滯,思想也愚鈍的人。父母看到了還以為自己育兒有方,讓孩子如此的"聽話"。

在這樣的氛圍下成長起來的孩子,雖然非常「聽話」,但同時也失去了表達自己的能力和信心。孩子們會認為,自己做事就應該小心一點,如果別人有一點不如意的地方,自己就會遭殃。而有了這樣想法的孩子,在進入社會之後,也就不會展現出強大的自信心。

第二點就是不要對孩子溺愛。很多家長是把孩子當成一塊寶,非常擔心自己的孩子,甚至到了孩子們想要什麼就給什麼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以後也會變得非常嬌縱蠻橫,不會顧及到別人的感受。這類孩子在真正進入到社會之後,因為一直依靠父母,所以也不會有真正的實力。

而對於家長們來說,我們只能夠陪伴孩子們一段時間,並不能夠在每時每刻都陪伴在孩子身邊,因此為了孩子們的未來著想,我們也應該

放手,讓孩子擁有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孩子們的教育,最根本的是離不開家長們的引導的,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們成長為心理健全、擁有善良人格和完整世界觀的人。

在孩子們年齡尚小的時候,如果能夠對他們的行為進行引導,幫助他們了解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擁有自己的思考和能力。要記住,家長的態度和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家長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