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長大了還是女兒貼心,所以很多家庭都希望要個女兒,可是有一些老人的思想觀念卻還是非常固執。
在最近一期的《老師請回答》中就有一位重男輕女思想非常嚴重的姥姥,能嚴重到什麼程度呢?
這位姥姥在得知女兒懷的是女孩後,就勸女兒打掉,並且說:如果生個女孩,有多遠就抱多遠!如果生個男孩,孩子往我這一丟,你們愛幹啥幹啥。
不過媽媽還是執意把孩子生了下來,後來二胎又生了個兒子。果真就如姥姥說的那樣,姥姥只要看到外孫,眼神里都是寵溺,外孫想要什麼,姥姥就給買什麼,吃個飯都要抱著親自喂,捨不得把孩子放下來,非要自己喂飯。
而對於外孫女卻顯得非常敷衍,跟外孫和外孫女一起照相,姥姥能隔著外孫女,盯著外孫笑,外孫女架子鼓打的好,連續兩個春節參加少兒春晚,全家人都激動得圍著電視看,姥姥卻說:就那倆鏡頭,有啥好看的?兩個孩子爭東西時,姥姥總是說外孫女「你是姐姐你要讓著弟弟」。
媽媽覺得姥姥重男輕女太嚴重了,經常因為兒子的教育問題和姥姥發生爭執,無奈之下求助於老師。
不過姥姥並不覺得自己重男輕女有什麼錯誤,上場說的話,震驚了所有的老師。
姥姥聽到自己的女兒和外孫女控訴自己,理直氣壯的上來質問:我喜歡男孩怎麼了?有錯嗎?我自己沒生出男孩,怪我自己肚子不爭氣,我就想讓我女兒生個小子出來,我就是喜歡男孩有什麼辦法,喜歡男孩還有錯嗎?
看到這裡鹿媽都無法淡定了,這位姥姥還真是「硬核」啊,不過姥姥倒還算誠實,直接承認自己就是重男輕女,她覺得這是自己的喜好,不認為有錯。
很多老人的思想和育兒觀念就是這樣,想改變她們的想法真的是太難了,她們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哪裡做錯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跟老人去講道理,有時候真的很難講通的。
面對思想固執,育兒觀念陳舊的長輩,既是子女又是父母的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
家是講情的地方,而不是講理的地方。有時候即便是我們再有理,如果情緒不對,說出來的話老人也很難接受。
就像這位媽媽和姥姥,因為兩代人育兒觀念的不同,都認為自己是對的,都很強勢,根本聽不進去對方講的道理。所以那麼多年就一直處於爭執中,從來沒有坐下來好好溝通和交流過。
而當老師們發現小女孩有一個瞬間同時拉起媽媽和姥姥的手的一個小動作時,老師強調和讚揚了這溫暖感人的一刻,這時候媽媽才說出一次姥姥生病做手術,當時才三歲的女兒都知道心疼姥姥而哭泣。
當姥姥聽到這個事情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曾經那麼冷落外孫女,外孫女還那麼愛她,她當場感動哭了,覺得自己很對不起外孫女,以後真的要改變了。
爭執了幾年都沒講明白的道理,卻因為一個溫暖的舉動,讓老人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當用感情去觸動老人後,再給她講育兒理念當中的一些錯誤做法和危害,這個時候老人才能聽得進去。
其實重男輕女和大讓小一樣,說白了就是偏心,傷害的是兩個孩子。
長輩越偏向哪個孩子,哪個孩子就越容易驕縱,長大了反而一事無成,看似是對孩子的「愛」,其實是「害」。而被冷落的那個也容易形成自卑和討好型性格,這種性格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兩個孩子或者多個孩子的家庭,不免會在父母長輩心中有所比較,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選擇權利,但是作為家長和長輩,考慮更多的還有自己的義務,不管男孩女孩,既然生下了孩子,就要對他的教育負責,用心地培養教育孩子,讓他快樂健康的成長。
現在雖然很多年輕的父母不在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了,但有時候家人難免還有比較固執和偏執的,作為父母儘量要學會調節和開導老人,讓他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做法對孩子造成的傷害,給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