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灣的笑聲》上海電影製片廠 1981年岀品
導演 : 徐蘇靈
演員 : 寇振海 / 仲星火 / 歐陽儒秋 / 張雁 / 虞桂春 / 方舟波 / 顧玉琴 / 張延
簡介 :喜劇片
該片講述了老實本分的農民江冒富在十年動亂時期幾起幾落的坎坷經歷,以及拔亂反正後農村生活的新氣象。
月亮灣的江冒富(張雁飾)是個老實本分熱愛集體的普通農民。只因他是種果樹的好把式,比別人富些,就成了"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尖子",害得兒子貴根總也找不到對象。好容易託人說上翠屏村慶亮(仲星火飾)的閨女蘭花(顧玉琴飾),冒富正要帶貴根去相親,誰知慶亮反倒登門前來退彩禮。冒富只好又去求熱心的餘二嬸(朱莎飾)幫忙。餘二嬸給介紹了翠屏村的周嫂(李守貞飾)。周嫂是個寡婦,還有個孩子。冒富顧不得這些,第二天就拉著貴根去相親。到那兒一相就中了,冒富很是滿意,哪知貴根相中的卻是那天背個藥箱去為周嫂孩子種牛痘的赤腳醫生蘭花。
不久,貴根和蘭花在路上碰巧相遇,二人通過一番交談,誤會解除了,同時還建立了感情。但是,他們互相不知道對方就是剛被自己的父親退了婚的人。
為了批判林彪"國富民窮"、"今不如昔"的謬論,某報社記者(馮廣泉飾)到月亮灣採訪"富"的典型,正好選中冒富。記者為冒富拍了照,不久他就上了報,一下子成為縣裡的先進典型,全縣到處請他作報告。慶亮見了十分後悔,決心再去求婚,但被冒富當場拒絕。冒富還告訴他,貴根已自由戀愛了。等到弄清楚和貴根談對象的姑娘正是蘭花,慶亮和冒富商量秋後讓他們成婚。
橘子豐收的時候,記者為"四人幫"反擊"右傾翻案風"的需要,再次來到月亮灣為冒富拍照,並把它在貴根結婚那天登了報,冒富一下子又被打成"資產階級暴發戶"。慶亮怕女兒受牽連,大鬧新房,拉走蘭花。第二天,公社支持慶亮退了婚,又把冒富編入"四類分子"的隊伍,冒富的心靈受到極大創傷。
"四人幫"垮台後,冒富被平了反,但他依然心灰意懶。貴根和蘭花對愛情的堅貞,感動了蘭花媽(歐陽儒秋飾)。慶亮在母女倆的逼迫下,再次登門求婚,冒富答應了貴根和蘭花的婚事。記者第三次來採訪冒富,還代表報社向他作了檢查。記者告訴冒富,"今後只會越變越好",要他"放一百二十個心",冒富說:"我沒有那麼多心,我只有一個,可不能再變來變去的啦!"他的話引起大家一陣發自內心的笑聲。
影片評價
影片圍繞老農民冒富十年動亂時期幾次不同遭遇和生活變化,從一個生活側面寫人的命運、人的感情,以此憤怒地揭露和控訴了四人幫破壞農村經濟政策和國計民生的累累罪行,熱情歌頌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農村全面落實政策,群眾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美好情景。編劇將帶有歷史性悲劇色彩的生活素材用喜劇的形式加以表現,在某些場景作了藝術上的渲染誇張,寓悲於喜,亦詼亦莊,但又讓人感到就像日常生活的本來面貌那樣逼真傳神。慶亮發現蘭花同貴根在一起後怒火中燒氣急敗壞地追過去,這場戲的音樂配上小鑼為主樂器的打擊樂,與畫面上人物的"追"和"逃"的動作配合得十分和諧,既加強了影片的節奏感又增加了喜劇色彩。
張雁飾演 江冒富
張雁飾演 江冒富獲第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
張雁飾演的江冒富,把一個飽經十年動亂,驚魂甫定,餘悸猶存的老農民形象給演活了。冒富聽訓、砍樹的戲,儘管沒有什麼對話,但通過演員對人物內心情感的深入細緻地揣摩和刻畫,將當地當時人物的恍惚、悲憤的複雜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獲得了動人的藝術效果。
《月亮灣的笑聲》是比較優秀的農村題材影片,用喜劇的形式批判過去政策中"左"的錯誤,批判過去領導工作中的主觀主義、形式主義,嘲笑和諷刺了曾長期被認為是革命的觀點和言論。片中冒富說:"要窮還不容易呀!"就是用喜劇的口吻說出辛酸的語言。但是,該片對於生產隊長這個農村基層幹部表現得不夠生動不夠深刻,沒能尖銳反映出左的政策在許多基層幹部之間造成的惡劣影響,結果,影片給人的感覺是冒富的不幸是個偶然的孤立事件,缺乏典型環境的描寫,看不到這個特定歷史背景條件下的悲劇帶有廣泛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
仲星火飾演 慶亮 冒富的親家,純樸而又膽小怕事,怕事又會隨機應變。
仲星火恰當適度地掌握了慶亮這一角色的性格特徵,讓觀眾感到人物可愛可信的一面,以及他認識不高、骨頭不硬的可憐可笑的另一面,而且可笑中諷喻、有批評,有必要的教訓。這個形象的成功塑造顯示了影片在思想上的廣度和深度。
《月亮灣的笑聲》發行五個月,觀眾達三千三百萬人次。該片受到廣大觀眾特別是河北、浙江等農村的觀眾的喜愛,因為它讓觀眾感到事兒真,演得像,就像把他們大隊搬上銀幕;影片中的人物活脫脫是農民的形象,讓人看時笑,回想起來淌淚。
小叟申明:內容和配圖源自網絡,經編排整理。版權歸原作者,侵權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