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做天在看!孫殿英挖慈禧墓發橫財,卻依舊逍遙法外,結局如何

2020-02-10   古凌

人死之後,無論生前如何,身後事總要儘量辦的風光些,自古以來,我國就有著這樣的習俗和傳統,哪怕如今時代變革,大行火葬木葬等環保葬儀,仍然有著人執著於不少的傳統土葬。從古至今,哪怕是尋常人家的白事,發送死者入土為安也多少總要帶著些陪葬的小物件,更別連殉葬都存在的封建時期。

兩千餘年的封建歷史,成百上千的帝皇王公,多如牛毛的各朝顯貴,這些人的墓葬隨著近現代考古學的發展,不斷地被發掘出來,其規格之豪華,往往是極其奢靡,陪葬品成山,墓中數不清的各式文物珍寶,滿目琳琅。

這就讓一個見不得光的犯罪職業一度出現在大江南北——盜墓。這裡說的盜墓可不是奇幻小說里的尋寶探秘,而是民間非法組織非法團體,在探明古墓後,對其進行的惡意盜掘,盜取古代墓葬中的陪葬文物,牟取暴利。而說起盜墓二三事,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是近代盜墓潮中混的最好的一個,但也是下場最悽慘的之一,這個人就是民國軍閥「東陵大盜」孫殿英。

少年喪父,行伍發家

孫殿英,字魁元,乳名金貴,生於光緒末年,是河南永城人,追溯其祖宗,他個還是是貴人之後,祖家是明代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孫承宗,只不過早已經時過境遷,傳到孫殿英父親這一代,也就是個鄉里村頭的小地主。

孫殿英幼時,家中雖不富貴,倒也不算貧寒,其父是個當地小地主,家中產業有些田地農戶,算是自給自足的尋常小日子,孫父為人仗義寬厚,交好鄉里。原本安安穩穩的小日子,在孫殿英少年時,不復存在;孫父為鄉里莊戶出頭而和郡縣裡的滿族旗人起了紛爭,竟被腐敗的滿清衙門抓進牢中,當晚就在旗人的暗箱操作下冤死獄中。

父親的冤死讓孫殿英暗下決心,一定要混出個名堂,有權有財,成為逍遙快活的人上人;故此,從少年時起,他處事豪放,行俠仗義,常與市井遊俠為伍,頗有任俠意氣。

成年以後孫殿英行走江湖,加入了河南西部的民間組織廟道會,因為頭腦靈活,處事靈活,孫殿英漸漸混成了廟道會的頭目。孫殿英早有野心,只不過尚未等到機會,他掌管廟道會時肯下血本打點黑白兩道,故而能順利地販運各種商貨到上海,大賺特賺;在闖蕩江湖的這一期間,孫殿英大把耗費金錢經歷,廣結眾多流氓惡棍、軍警胥吏;為他後來扯起大旗當軍閥奠定了班底。

終於,1922年,時值第一次直奉戰爭,孫殿英終於迎來了人生中第一個大機遇,他拉著一批死忠道徒投靠了北洋直軍河南部第一混成團,任機槍連連長。後來當了營長之後,孫殿英占山為王,成為呼嘯山林的巨匪,擴充隊伍,自封旅長,等到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時,駐豫西的北洋直軍開赴前線,抓住了這個天賜良機,孫殿英直接大張旗鼓地獨立出來大肆招兵買馬,勢力擴大至數千人,自此,孫殿英正式開始了他的軍閥生涯。

投機倒把,盜墓囤財

孫殿英此人,不得不說,自成為軍閥之後,投機倒把、見風使舵,前後輾轉於北洋直軍、北洋奉軍、蔣系中央軍,後來甚至做了汪偽走狗,當了漢奸,不說其手段究竟如何高明,其人這副「三姓家奴」的厚臉皮實在是無人能出其右。

然而頻繁地換靠山,也讓孫傳芳自己苦惱不已,畢竟像他這樣換過諸多山頭的「姦猾小人」,投到人家麾下,人家要不要還是兩回事;如此這般,就需要大筆大筆的財帛上下打點。孫殿英家底不厚,拉起近萬人的混編師團,都費了好大的勁,缺錢其實一直是孫殿英這位「草根大帥」的心病。終於,缺錢缺的眼紅,孫殿英打起了盜墓的主意。

一開始孫殿英也只挑些好下手的舊朝顯貴的墓穴盜挖,果然,靠這種喪盡天良的事,孫殿英這位「摸金校尉」發了橫財,隊伍也越來越大,成了一股各方軍政府都注目的勢力。有了輾轉各大勢力的資財和自保的軍隊,孫殿英越發混的風生水起,但是錢花越多,孫殿英的胃口也越來越大;終於,為了一次撈足傍身的財貨,孫殿英決定干一票大的——挖皇陵

1928年,因為國民政府的揮師抵進和奉軍的北撤,冀東地區匪盜四起,不少巨匪甚至動了和孫殿英一樣挖皇陵的想法。這種良機,慣會盜墓發橫財的孫大帥可不會讓別人撿了便宜,於是這位已經投了國民政府的「摸金校尉」,借著剿匪的名義,前往剿撫,實則為了伺機對清東陵下手。

1928夏,借著剿匪演習的名義,孫殿英率部駐紮薊縣馬伸橋,這裡與清東陵只有一山之隔。隨後,孫殿英帶著大批的開山炸藥在河北遵化成功盜陵。所盜的兩座前清大墓中,一座一座是慈禧太后的定陵;另一座竟是乾隆皇帝的裕陵。

數天盜掘,據統計,孫殿英這位「東陵大盜」竟將兩座清朝皇陵洗劫一空,從中拉出了三十大車的財貨。

事畢敗露,孫殿英這天下之大不韙之舉引起全國矚目,滿人怨憤,幾乎所有的滿清遺族都聯合起來向蔣先生上訴,紛紛要求悉數逮捕孫殿英等人,嚴懲不貸。

然而挖了慈禧墓乾隆陵的孫殿英,卻能夠仍然逍遙法外,多次逃脫法律制裁。原來,孫殿英得了他眾多老上司之一的徐源泉指點,從這筆皇陵中掘出的寶藏中留足己用,剩下的巨額財寶,悉數分份贈送給各方勢力的掌權人;蔣先生得了乾隆的九龍劍、何應欽得了另一把皇帝佩劍、戴笠收到了乾隆最大的兩顆朱紅掛珠、宋子文收到了慈禧的翡翠西瓜···據說連慈禧口含的那顆舉世無雙的大夜明珠都被送到了宋美齡的手裡。

大筆的好處送到掌權者的手裡,孫殿英也就只受了些不痛不癢的譴責,仍然逍遙法外。

1943年,抗戰太行山會戰中,孫殿英被日軍圍困,遂投降日寇,成為汪偽走狗之一,不過名望早就臭了的孫殿英為了保存羽翼也便不在乎什麼忠義倫常。

1945年日寇戰敗投降,各偽政權解體,孫殿英回投蔣先生,成了「先遣軍」的主力之一。1947年,解放軍在湯陰戰役大勝孫殿英,這位臭名昭著的軍匪頭子也就進了改造戰俘營,早就已經腐朽透了的孫殿英沒有好好珍惜黨和解放軍對他的改造教育,企圖越獄失敗,黨組織也就對他放棄了希望。

1947年末,重病之中的孫殿英身負罵名病死在了戰犯收留所。這位呼嘯民國二十餘年的大軍閥的最終結局不可謂不悽慘,不過孫殿英悽慘的最終結局也不過是他的咎由自取罷了;畢竟「人在做,天在看」,孫殿英的惡行,早就已經天怒人怨。

文/古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