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報告 | 2019年海外藥企中國發展現狀報告

2019-07-25     鵬城智庫觀察

來源:中金公司

版權申明:內容來源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除非無法確認,我們都會標明作者及出處,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並表示歉意。謝謝!

導語

我們對歐美龍頭藥企的收入情況進行了梳理,其新興市場區域或中國區收入的年均復合增速明顯快於公司整體收入增速水平,且新興市場區域或中國區對藥企總收入的貢獻不斷提升,我們認為中國市場是近年跨國藥企創新藥業務的核心增長點之一。

海外藥企中國區業務持續發力

跨國藥企中國區貢獻收入穩步提升,創新藥是核心驅動力。從近年歐美龍頭藥企的中國區收入數據來看,2016-2019Q1公司新興市場或中國區收入呈現穩步增長,但對於多數海外企業貢獻總收入比重仍相對較低。

從產品結構來看,隨著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和集中採購的推進,外企專利過期藥品業務受到一定衝擊。但創新藥審評和納入醫保的速度明顯加快,創新藥是外企中國業務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整體而言,大部分外企中國區業務增速顯著高於全球,我們預計未來中國市場將成為跨國藥企的核心增長點。

輝瑞

新興市場區域收入逐步增長。輝瑞在年報中並未直接披露其中國區收入或占比,而是將中國區劃分在其「新興市場」板塊。

輝瑞的「新興市場」主要指包括但不限於亞洲(除日本和韓國)、拉丁美洲、東歐、中東、非洲、中歐和土耳其地區。

近年來,輝瑞新興市場區域收入穩步增長,2016-2018年CAGR約為10.2%;全球總收入2016-2018年CAGR僅為0.8%,新興市場區域增速明顯更快。此外,新型市場區域收入占總收入比重逐步提高,根據輝瑞2019Q1季報披露內容,新興市場區域對總收入貢獻超25%。

輝瑞在其2019Q1季報中披露,其成藥部門Upjohn在新興市場區域的2019Q1收入增長達到25%,主要由中國區的業務收入驅動,其中Lipitor(阿托伐他汀)、Dynastat(帕瑞昔布)和Norvasc(氨氯地平)等產品近年來在國內樣本醫院增長良好,但輝瑞並未在年報中披露創新藥在中國的銷售表現。

根據PDB資料庫顯示,Lyrica(普瑞巴林)和Eliquis(阿哌沙班)等產品增長穩健,輝瑞各項重磅產品在中國持續放量。

諾華

新興市場區域收入增長相對平穩,中國區增長良好。2016-2018年,諾華新型市場區域收入增速保持在單個位數水平。

諾華所指的新興市場是除美國、加拿大、西歐、日本、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外的其他國家。公司營業總收入2016-2018年CAGR約為3.4%,新興市場區域同期CAGR為4.6%,略快於整體收入增速水平。

2019Q1,諾華的新興市場區域收入同比增長1%(若忽略匯率因素,則同比增長12%),公司提到該增長是由中國兩位數的增長率水平所帶動。

在新興市場區域對整體收入貢獻水平略有下降的同時,諾華的中國區收入增長良好。

此外,近年來隨著中國對創新藥的納入醫保速度加快,對於海外藥企的創新藥品種也是重大利好。以諾華的Gleevec(伊馬替尼)為例,自2017年納入國家醫保後在中國的銷售收入增速明顯加快,2016-2018年CAGR達到13.2%。

除伊馬替尼外,諾華其他針對各類適應症的重磅產品近年來在中國區收入持續提升。

羅氏

中國區收入的快速增長貢獻羅氏在新興國家區域收入的主要增長動力。羅氏主要的兩大業務為藥品及診斷業務板塊,針對藥品板塊,新興國家區域貢獻收入占藥品板塊收入比重維持在9-10%的水平,而中國在所有新興國家中貢獻收入排名第一且近年來增速較快。

根據官方披露內容,中國區快速增長的原因之一來自多款創新藥的銷售額持續增長。公司營業總收入2016-2018年CAGR約為6.0%,新興市場區域同期CAGR為11.0%,中國區收入同期CAGR為16.8%,明顯快於整體和新興市場區域收入增速水平。

針對診斷板塊,新興國家貢獻收入占整個診斷板塊收入比重近年來逐漸提升,2018年達到25%。雖然並未提到中國區具體增長動力,但根據業務拆分來看,中心實驗室和專業診斷業務中國區收入增長較快,這部分業務內容主要包括免疫診斷和臨床化學業務。

羅氏多款抗腫瘤創新藥物在中國均為臨床急用藥。除了重磅創新藥曲妥珠單抗和利妥昔單抗外銷售良好外,阿來替尼於2018年在國內納入醫保。

根據羅氏2019Q1季報,公司在中國區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3%,主要來自各類抗腫瘤藥物的良好放量,其中便包括貝伐珠及2018年才納入國家醫保的阿來替尼。

默沙東

中國區貢獻總收入比重較低,但收入增速較快。默沙東中國區收入貢獻近年來逐漸提升,且增速較快,但整體占比仍相對較低。

就營業收入而言,默沙東中國區收入2016-2018年CAGR約為23.4%,遠高於同期營業總收入CAGR(約3.1%)。

此外,根據2019Q1季報顯示,默沙東一季度中國區收入接近7.5億美元,同比增長53%(忽略匯率因素後增速約為67%)。

根據公司披露信息,一季度高速增長的主要因素是疫苗和抗腫瘤藥銷售增長。

中國區HPV疫苗(人乳頭瘤病毒疫苗)進入快速放量期。

默沙東的四價、九價HPV疫苗分別於2017年5月及2018年4月獲得中國藥監局批准上市。

2017年9月,國內疫苗企業智飛生物與默沙東簽訂採購協議;2018年11月,默沙東與智飛生物針對九價HPV疫苗再簽補充協議。

作為默沙東在國內疫苗的獨家代理商,智飛生物2018年代理疫苗產品的收入同比增長1319%,代理產品HPV疫苗則是其最主要的增長動力之一,我們預計最近2-3年將是默沙東HPV疫苗產品在中國的快速放量期。

Keytruda(帕博利珠單抗)持續發力,貢獻默沙東業績重要增長動力。作為腫瘤免疫療法中的重磅藥物,Keytruda自2015年獲得FDA批准上市後便在市場上迅速放量,隨著新適應症的不斷獲批,Keytruda在全球的銷售額也保持高速增長,為默沙東貢獻重要增長動力。

此外,Keytruda也已於2018年7月獲得中國藥監局批准上市銷售,用於一線治療失敗的不可切除性或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一經上市便迅速放量,不到半年時間樣本醫院銷售額便已超過500萬元。

賽諾菲

新興市場收入占比逐漸提升,亞洲區域貢獻新興市場主要增長動力。

賽諾菲按地區的收入構成主要分四個板塊,其中美國占比最高,2018年美國貢獻收入超過33%,近年占比逐漸下降;新興市場和歐洲貢獻收入占比略有提升,2018年新興市場區域貢獻收入約29%,排名第二。

同時新興市場板塊中,其他國家或地區2016-2018年收入呈現波動或降低趨勢,而亞洲區收入增長穩健,貢獻主要增長動力。

賽諾菲營業總收入2016-2018年CAGR約為1.0%,亞洲區收入同期CAGR為6.9%,增速更快。

根據賽諾菲披露的2019Q1季報顯示,新興市場區域2019Q1銷售額達27.3億歐元,同比增長13.6%,其中中國區收入近8億元,同比增長為22.3%,明顯快於區域增長平均水平。

此外,賽諾菲在其2019Q1季報中專門提到抗腫瘤藥物Eloxatin(奧沙利鉑)、Taxotere(多西他賽)是主要增長動力之一,相關產品收入在中國增長強勁。

甘精胰島素由賽諾菲研發並於2000年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屬於第三代胰島素,2003年獲得中國藥監局批准進入國內市場。

目前,第三代胰島素占據我國胰島素市場的大部分份額。根據PDB數據顯示,賽諾菲的甘精胰島素在中國增速略有放緩,但仍占據超過77%的國內市場份額。

阿斯利康

中國區收入增長明顯,貢獻總收入比重顯著提升。阿斯利康一直以來均注重拓展中國市場,其中國區收入占總收入比重近年來提升明顯。

2018年中國區收入同比增長28%,2019Q1的中國區銷售增長21%(忽略匯率因素同比增長28%)至12.42億美元。

此外,中國區收入占總收入比重也在持續提升,2019Q1當期貢獻約23%的收入份額,相比2016年全年份額提升近一倍。阿斯利康中國區2016-2018年CAGR約為20.0%,營業總收入同期CAGR為1.8%,中國區增長明顯。

納入中國國家醫保,加速中國區藥品放量。2016年吉非替尼、2018年奧希替尼談判進入醫保後,藥品收入增速明顯加快。

此外,阿斯利康呼吸科重磅品種布地奈德同為醫保報銷產品,近年來在中國銷售額增長穩健。

我們預計,隨著中國對創新藥的納入醫保速度加快,外企重點抗腫瘤創新藥有望保持進一步增長。

諾和諾德

深耕糖尿病市場,中國區收入貢獻相對平穩。諾和諾德中國區收入近年增長相對平穩,2018年同比增長5%。

根據季報顯示,諾和諾德2019Q1中國區收入達33.75億丹麥克朗,同比增長約11%(忽略匯率因素同比增長9%),增長主要動力來自中國區三代胰島素和GLP-1的增長。

糖尿病用藥領域龍頭藥企,納入醫保後利拉魯肽放量大幅提升。根據EvaluatePharma預測,2022年降糖藥市場將成為僅次於抗腫瘤藥物的全球第二大藥物市場,而諾和諾德近年來一直是糖尿病藥物領域的龍頭企業。2017年利拉魯肽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後,在中國市場有明顯放量,銷售額大幅提升。

此外,諾和諾德新開發的長效胰島素—德谷胰島素在2015年獲得FDA批准,臨床數據證實其具備心血管安全性,且相比賽諾菲的甘精胰島素低血糖風險更小,是諾和諾德近年來增長的動力之一。

德谷胰島素已於2017年9月獲得中國藥監局批准上市,我們預計未來中國區的銷售推廣有望進一步為德谷胰島素的收入提供增長動力。

諾和諾德三代胰島素產品全球整體銷售水平下滑,中國區持續增長。諾和諾德的三代胰島素產品—地特胰島素,全球銷售額在2015年達到峰值後開始回落。

相較之下中國區樣本醫院銷售金額呈現增長趨勢,貢獻地特胰島素收入比重上升。

百時美施貴寶、葛蘭素史克

進一步關注中國區業務。相比其他海外大型藥企,百時美施貴寶及葛蘭素史克兩家公司並未單獨披露中國區或新興市場區域收入。但在年報中提到中國及亞太區域近年來發展較快,會進一步關注公司在中國區的業務發展。

此外,葛蘭素史克也提到中國擁有除歐美外第三大醫藥市場,中國對創新藥的加速審評審批也為海外藥企帶來了更多機會。

Opdivo貢獻腫瘤藥核心增長,中國區放量迅速。

根據百時美施貴寶年報披露信息,受益於臨床需求及新適應症的不斷獲批,作為Keytruda(帕博利珠單抗)獲FDA批准後第二款上市的PD-1藥物,Opdivo(納武利尤單抗)近年銷售收入快速提升,貢獻腫瘤藥業務的主要增長動力。

2018年6月,Opdivo在中國正式獲批上市,成為中國首個PD-1/PD-L1單抗藥。根據PDB樣本醫院數據,僅半年時間Opdivo銷售額便接近1,000萬元,放量迅速。

醫保對創新藥納入速度加快助力海外藥企拓展中國市場

1999年中國制訂了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製度,原則上每兩年調整一次;2000年我國首版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公布,2004年我國第二版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公布,與上一版的推出相隔4年;2009年發布第三版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

在2000-2010年兩次醫保目錄調整的期間,即使市場有新藥獲批上市,也無法及時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

國家醫保目錄調整速度加快。2016年由衛計委等部門主導的國家藥品價格談判將替諾福韋、埃克替尼、吉非替尼三種創新藥納入國家醫保,醫保目錄調整速度開始加快。

2017年2月新版國家醫保目錄公布,同年7月將36種新藥通過談判方式納入國家醫保。2018年,17種抗癌藥通過談判方式納入國家醫保目錄。

2019年醫保局又將進行新一輪的醫保目錄調整。近年醫保目錄新增藥品多以臨床急需的藥物為主,隨著醫保目錄調整頻率的加快,新藥納入醫保的速度在提升,海外藥企產品在納入中國醫保後往往能夠實現較大程度的銷售放量。

創新藥納入醫保速度加快助力海外藥企拓展中國市場。2016-2019Q1歐美主要龍頭企業亞太區、新興市場或中國區收入呈現穩步增長趨勢。

針對中國區而言,創新藥加速審評,以及納入醫保速度加快驅動了外企創新藥業務在中國的高速增長。海外藥企產品在納入中國醫保後雖然價格存在一定降幅,但往往能夠實現較快的銷售放量進而帶動中國區收入增長。

就目前趨勢來看,外企會逐步將中國區的業務重心由仿製藥轉向創新藥,學術推廣的力量將會持續加強。

抗腫瘤、糖尿病以及新型疫苗是海外藥企主力品種。按具體產品類別來看,抗腫瘤藥物、糖尿病用藥和新型疫苗仍是海外藥企收入構成的主力品種。

近幾年隨著藥審改革的推進,外資創新藥在國內獲批速度加快,腫瘤藥方面,中國政府實行免稅政策,同時加快創新型腫瘤藥品納入醫保,外資腫瘤藥品种放量速度顯著加快。

糖尿病用藥領域,以諾和諾德和賽諾菲的三代胰島素為全球領先並占據中國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同時逐步向基層滲透。新型疫苗在國內的需求同樣旺盛,由於基本屬於自費範圍,整體受醫保影響也不大。

腫瘤藥價格相對較貴,是否能納入醫保對其銷售額影響較大。以羅氏的利妥昔單抗和曲妥珠單抗為例,二者都是2017年進入國家醫保(此前也在部分省份進入地方醫保),目前二者都成為中國區30億人民幣左右銷售額的重磅品種(PDB放大倍數按照3x估算)。

此外,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羅氏的貝伐珠單抗分別在2016、2017年被納入國家醫保,雖然兩者納入醫保後的價格降幅較大(分別達到62%、55%),但兩款產品在中國區銷售額均實現了顯著的提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vpEKmwBmyVoG_1Zshp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