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髒住宅區:污水橫流垃圾遍地,開發商看完掉頭就走

2020-02-20   行走在陌路

環境衛生是評判城市是否宜居的最基礎標準,其中又細分為空氣、水源及基礎設施等選項,比如奧地利的維也納,就以絕佳的空氣和環境質量連續兩年登頂最宜居城市。但要說各個選項都墊底的首都城市,那怎麼都離不開印度德里。

德里是座界限分明的城市,以德里門為界劃分為(舊)德里和新德里,全球最髒的住宅區就在印度引以自豪的「古蹟名城」德里貧民窟內,位於恆河支流亞穆納河流域,髒到開發商看完直接掉頭就走,因為實際開發成本要高2-5倍。

2018年美國空氣品質監測網站AirVisual發布報告:全球污染最嚴重的十個城市有七個在印度,位列全球之首的正是維卡南達貧民窟的所在地德里,其污染被認為是「海陸空」立體式,從空氣、地表再到地下水都污染個「底朝天」。

德里並不只有一個貧民窟,從全球最大貧民窟(百萬人口)到土地爭議最多的貧民窟,僅500戶以上的貧民窟就有120多個,全國貧民窟人口高達9000萬。這些大大小小的貧民窟幾乎清一色的見不到自來水管、下水道、廁所和垃圾箱。

在這些貧民窟中尋找並評選「全球最髒住宅區」,看似簡單卻並不輕鬆,因為每個看起來都一樣的污水橫流垃圾遍地,甚至連河道與排水渠都覆蓋一層厚厚的垃圾。

世界衛生組織對印度的衛生援助位列亞洲第一,先來看看世衛公布的數據。

2019年8月的世衛最新報告中指出:印度只有1/3的人口能享受到公共衛生設施,數千萬印度人至今仍依靠一天一趟的運水車、排著2000米長的隊伍等待飲用水;800人才能平均到一個公廁、1100人一個洗澡房(女性2500人一個)。

印度缺水已經不是新鮮話題,印度民眾也早就習慣了抽取地下水來滿足用水需求,整個德里2018年共用掉3.9億立方米地下水,比3.1億立方米的自然補給率高出約25%,這也導致含德里在內的20個印度城市都被世界衛生組織警告:「2020年可能達到零地下水位」。

世衛專家擔心的還有兩個極端:其一是德里地下水位逐年下降,2000年時地下40米就有水,如今要挖到80米才有。更恐怖的是,哪怕是80米深的地下水也被污染了,其細菌超標量持續以每年60%的幅度上漲,貧民窟區域的年漲幅甚至高達300%。

與新德里美國使館只有一牆之隔的維卡南達貧民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0.21平方公裡面積共有5.3萬常住居民,人口密度和面積雖然遠遠低於達哈維貧民窟,但衛生狀況卻驚呆了世衛專家組:整個貧民窟都找不到一塊乾淨的地面,幾乎全部被惡臭熏天的垃圾覆蓋。

維卡南達之所以變成貧民窟,與印度德里垃圾處理能力較差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原本是印度富豪買來建豪宅的地皮,被美國使館以「安全」為由禁止其開工,就這麼一直荒廢直至被拾破爛的貧民占領,導致德里被戲稱是「垃圾場城市」。

從上個世紀末開始,德里大部分以「回收垃圾」維生的無住房貧民蜂擁湧入維卡南達占地,再從城市的各個角落把垃圾運到貧民窟內逐一挑選,其中不乏專門收集市場爛菜臭魚的貧民,以致德里市民對維卡南達的「香飄百里」避之不及。

在此之前,貧民們會把挑選後的無價值垃圾直接焚毀,無法忍受劇毒氣體的美國使館介入後被強行禁止焚燒。 不斷增多的垃圾就這麼堆積如山,在貧民們不斷踩踏下變成路面,成為大家司空見慣的場景,就好像城市原本就該這樣一般。

挑選出的有價值垃圾含電子、塑料以及金屬等,印度企業很快將目光放在維卡南達,逐漸形成手工作坊式的一整條垃圾回收供應鏈。因此,維卡南達的環境污染程度就連開發商看過之後都不敢接,別說掘地三尺,十尺以下還是垃圾。

美國女作家Nicole在印度德里旅行期間參觀了維卡南達貧民窟,目睹一群孩子一邊吃飯一邊笑著跟她打招呼,臨走前她流著淚說:「在我所有的旅途經歷中,從未見過讓我陷入絕望的場景,穿越印度首都中心地帶的維卡南達是第一個。」

​在她的書中,生活在這個全球最髒住宅區內的孩子不僅沒有應得的教育和待遇,甚至早早就被規劃了人生,因為生在貧民窟的孩子,在多數印度人眼裡都不配得到正常的福利,尤其是女孩,生在貧民窟就只能嫁在貧民窟,再死在貧民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