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最想對伊朗動手的男人,被特朗普解僱了

2019-09-11     老牛金吾衛

9月10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突然在推特上宣布,他已經要求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辭職。特朗普說自己「強烈反對博爾頓的許多建議」「政府中其他人也是如此」。

特朗普在推特中寫道:「我非常感謝約翰的服務,下周我將任命一名新的國家安全顧問。」

一直強調是自己主動辭職

白宮新聞辦公室稱,博爾頓原計劃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和財政部長姆努欽共同出席當天的新聞發布會。

特朗普「官宣」幾分鐘之後,博爾頓也發了一條推特,他說:「我昨晚提出辭職,特朗普總統說,『明天我們來談談吧。』」

當天,博爾頓還在福克斯新聞中重申了是他主動提出辭職的。

特朗普上任以來已經有過三任國家安全顧問,分別是博爾頓、麥可·弗林和麥克馬斯特。除了國家安全顧問,特朗普還在推特上解僱了前國務卿蒂勒森。

另外,因為對特朗普讓美軍撤離敘利亞的決定感到不滿,前國防部長詹姆斯·馬蒂斯比預定時間提前兩月離職退休,而這個消息也是由特朗普在推特上公布的。

自出任總統以來,特朗普身邊的高官換了一茬又一茬,被他解僱的官員已經難以計數。此次博爾頓被解職正值美伊衝突一觸即發的緊要關頭,而博爾頓正是鼓吹對伊朗動武最積極的「鷹派」代表人物。

在宣布博爾頓離任的消息之後,白宮副新聞秘書霍根·吉德利對媒體說,查爾斯·庫珀將是代理國家安全顧問。

吉德利說:「約翰·博爾頓的主張和政策已經與總統不再合拍,任何一個在任的總統都有權讓能夠堅決推行自己政策的人坐在博爾頓的位子上,所以總統做出了改變。」

吉德利聲稱博爾頓被解僱並不是由「任何一個單獨的問題」引起的,他讓記者參加隨後舉行的簡報會以獲取更多信息。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博爾頓被罷免顯得過於突然。在特朗普發出推文之前,博爾頓甚至在10日上午召集了一次政府高官會議,一點也沒有即將被炒的跡象。

被炒前一天和特朗普爆發激烈爭吵

多位消息人士透露,最近幾周,特朗普的盟友明顯增強了「倒」博爾頓的力度。

據悉,特朗普接到了很多電話和呼籲,要求用更能堅決推行特朗普政策的人替換和他貌合神離的博爾頓。自從任命博爾頓擔任國家安全顧問後,特朗普一直聽到這樣的聲音,但人們注意到最近幾周特朗普對博爾頓越來越不滿,於是推波助瀾,加強了扳倒博爾頓的力度。

一位高級政府官員表示,過去幾個月,特朗普對博爾頓在伊朗、委內瑞拉和阿富汗問題方面的言論越來越感到憤怒。

這位官員說,特朗普不再相信博爾頓能夠推行自己的政策,他認為博爾頓正在損害自己的信譽。

壓垮特朗普和博爾頓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他們在和塔利班進行和談方面的分歧。

據多名了解特朗普的人說,他已經對關於「他的決定遭到博爾頓內部反對」的報道感到厭煩,為此他甚至取消了原定於9月8日在戴維營與塔利班領導人舉行的會談。

知情人士透露,9月9日晚上,博爾頓和特朗普進行了激烈的爭吵,原因就是特朗普計劃在戴維營與塔利班領導人進行會談遭到了博爾頓激烈的反對。

根據兩名美國政府高官的說法,促使特朗普解僱博爾頓的一個原因是,博爾頓的助手在散布言論,讓人覺得好像是副總統彭斯在反對特朗普和塔利班領導人進行會談。其實彭斯已經在推特上說過自己支持特朗普的這個決定。

美國有線新聞網上周曾進行報道,6名熟悉情況的人士指出,特朗普國家安全小組高級成員之間的緊張氣氛已經演變為全面的敵意,這導致博爾頓領導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和政府其他部門的工作人員之間齟齬日深。

博爾頓能夠進入特朗普的班子取代麥克馬斯特,部分原因在於他對伊朗的強硬立場,他支持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但很快,在朝鮮和阿富汗等一系列外交問題上,他都和特朗普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一名政府高官說,特朗普認為博爾頓在媒體面前沒有給自己強有力的支持。當他出現在自己身邊時,顯得說服力不足,因為他明顯不相信自己的一些外交政策。

最近幾周,一些白宮西翼官員開始意識到博爾頓在白宮的日子不長了。正如一位消息人士所說,博爾頓「正在經歷艱難時期」,他的助手在觀察他能否像過去那樣度過這一劫,但顯然這次的結果讓他們失望了。

帶來的親信前途未卜

一名政府高官表示,白宮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官員都是從特朗普的推特中得知博爾頓被炒的消息的,他們都發瘋似地想要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

現在,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官員們正在考慮博爾頓離任後他們的未來。

2018年3月上任時,博爾頓帶了幾個親信擔任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關鍵角色。而隨著「老臣子」的逐漸退出,博爾頓用更多忠於自己的人頂替了他們的位置,他的目標是在2020年大選開始時讓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高級官員也成為「他的人」。

現在,如果「博爾頓的人」步他後塵,大批離職,國家安全委員會就會變成一個空殼子,所以按常理預計,他們不會跟著博爾頓「陪葬」。

唯一不確定的因素是特朗普,誰也說不準接下來他會如何重組國家安全委員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ptaHm0BJleJMoPMDOD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