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味道 | 放晴啦~又到了溫州家家曬醬油肉時

2019-12-09   鮭魚旅行


今天天氣是不是好的有點「過分」

這麼美好的天氣

不禁要問「新一周天氣還會晴好依舊嗎?」

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不少溫州人都趁著晴好

開始了「曬肉」工作


說來奇妙,有的食物,明明還是未下鍋前的生冷模樣,只瞥一眼,大腦就自動迅速地補齊了所有畫面:


熱氣氤氳中透著勾魂的鮮,棗色半透明的帶筋肉片,恰好一口的厚薄,入口的柔嫩、鮮甜、汁水洋溢……

之所以能跳過「烹飪」這個步驟,只因這樣的食物,早在製作時就已經先一步掐算準了色、香、味、型。


你要做的,就只是蒸熟它而已。


比如醬油肉。


在溫州,醬油肉是臘貨、年味當之無愧的代表,醬油肉曬好了就表示快要過年了。溫州依山沿海,氣候溫潤,養成了溫州人偏向濃郁的口味,對醬油有一種特殊的迷戀。

按照溫州人曬醬油肉的風俗,立冬後到冬至前是曬醬油肉的最好時機。走在大街上,隨處可望到住宅樓的窗台、陽台上一片片沐浴在陽光中的醬油肉,溫州的空氣里也開始瀰漫年的味道,散發出濃郁香氣,令人垂涎欲滴。

醬油肉是江南冬日的家常滋味,口感細膩,有嚼勁,伴隨著獨特馥郁的香氣;重重回味,層層余香在舌尖鋪展開來,醬肉的鮮甜,是一種抽絲剝繭的遞進。才下舌頭,又上心頭。


醬油肉的做法還有很多,不管是蒸得油光透亮切片下酒,還是炒入軟糯醬香的年糕里,全家團團圓圓得圍坐在一起吃醬油肉,都飽含著一種暖暖的家的味道。

按照溫州的傳統,醬油肉得吃到來年的「二月二」才算完,農曆二月初二那天,在芥菜飯中加入若干醬油肉提鮮,這年才真正算過得完整......


雖然目前的豬肉價格還是有些「感人」

但是身為溫州人

醬油肉該曬還是得曬


醬油肉曬制小貼士


步驟一:準備


食材:豬肉(皮質肥厚的本地豬是溫州人製作醬油肉的最愛)

調料:醬油,食鹽,黃酒,白糖和白酒


步驟二:腌制

5公斤前腿肉一般配以醬油0.75公斤~1公斤,鹽15克~20克,醬油和鹽的比例成反比,醬油多則鹽適當減少,白糖30克~50克,黃酒50克至100克,也可以加些生薑、大蒜子、蔥,另外,加入少許白酒,因為在晾曬過程中,不可避免招來蒼蠅,白酒可以消毒。

將肉和配料放入腌制容器中,大約浸泡20~30分鐘,視肉的厚度適當控制時間。浸泡時將肉揉捏攪拌一下,使醬料的味道進入肉質內部。


步驟三:晾曬

腌制完成後,將醬油肉用棉線或是草繩穿好,切不可用編織繩穿,編織繩不僅容易褪色,而且不益身體健康。多餘的醬油不可再用,要及時倒掉。

將穿好線的肉懸掛在屋頂或陽台等通風處。如果按照上午開始晾曬,那麼在一整天陽光充足的情況下,3~4天就可以完成。晾曬的溫度以15℃下,風大場所為佳。如果遇到持續溫度升高,或氣溫在15℃以上,或風力極小,則建議先包裝好放入冰箱冷凍,待適宜天氣再拿出來繼續晾曬。

晾曬完成的標準一般以表面乾燥,但肉質保持彈性為佳。


步驟四:保存

醬油肉的保存每人方法不一,一般都是將曬好的肉切成若干小段用保鮮袋裝好放入冰箱冷凍,每次食用前取出一小段洗凈、切好使用即可。


就是這樣一份簡簡單單的醬油肉
卻寄託著一份份濃濃的思鄉情

快過年了

記得回家吃媽媽曬的醬油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