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0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正式接受了「共工」和「相柳」這兩個名稱,並且以中國上古水神「共工」為名,正式命名了該矮行星「2007OR10」,並更新了該中心的小行星目錄。同時,共工的衛星也獲得了一個中文名字-「相柳」(共工副將)。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個以中文命名的太陽系主要天體。
共工星(Gonggong),太陽系第6顆矮行星,直徑1535公里。於2007年在柯伊伯帶被發現,臨時編號2007OR10。
共工星運行在一條狹長的公轉軌道,遠日點101天文單位(Au),近日點33 天文單位(Au),平均半徑100億km,軌道周期549年。它在發現時處於寶瓶座,距離地球137億km,將於2135年駛向遠日點。
共工星的大小僅次於冥王星(Pluto)和鬩神星(Eris),妊神星(Haumea),排名第四的柯伊伯帶天體(KBO),位列太陽系第20大天體。它曾是太陽系最大的未命名天體。
2019年4月10日,布朗團隊發起了一項在線民意調查,讓公眾在合適的三個神話名字中進行選擇:共工(中國)、荷勒(德國)和維利(挪威)。這些名稱是根據國際天文聯合會(IAU)的次級行星命名標準選擇的,該標準規定具有2007OR10軌道的天體必須被命名為與創造有關的神話人物。這三個選項被選中,因為它們與水、冰、雪和紅色有關,這些都符合2007OR10的地質特點。
2019年5月10日投票結束,「共工」是投票最多的名字。2007OR10將不會由命名投票的主持人命名,最終命名權保留給矮行星的發現者。
2019年5月29日,布朗團隊宣布「共工星」勝出,在投票過程中,28萬張選票中有46%的選票被投下。布朗團隊將向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小天體命名委員會(負責命名小行星的機構)提出獲獎名單。這個名字來源於中國上古水神「共工」,他被描繪成披著紅髮的人首蛇身。在中國神話中,共工負責製造混亂,導致洪水泛濫,撞斷不周山,使大地傾斜,其後被懲罰流放。
2020年2月20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正式接受了「共工」和「相柳」這兩個名稱,正式以中國上古水神「共工」(Gonggong)為名 命名了該矮行星「2007OR10」。
而「相柳」(Xiangliu) 作為共工星的衛星,即共衛一,直徑240km-400km ,軌道半徑24021km。
其他資料:
2007OR10曾是太陽系中已知最大的未命名天體。最初它在被發現後,布朗給這個天體取了一個綽號「白雪公主」,因為它的顏色是假定的白色,因為它必須既大又亮才能被他們發現。當時,米高·E·布朗的團隊已經發現了七個大型的外海王星天體,統稱為「七個小矮星」:2002年的Quaoar(創神星),2003年的Sedna(塞德娜),2004年的Haumea(妊神星),Salacia(潫神星)和Orcus(亡神星),2005年的MakeMake(鳥神星)和Eris(鬩神星)。
後來,2007OR10被證明表面是非常紅的顏色,相當於Quaoar,所以暱稱被取消了。
太陽系大天體 ——
八大行星 :
木星 143000km
土星 120500km
天王星 51120km
海王星 49530km
地球 12756km
金星 12100km
火星 6794km
水星 4880km
七大衛星 :
木衛一3630KM
木衛二3138KM
木衛三5262KM
木衛四4800KM
月球3476KM
土衛六5150KM
海衛一2707KM
六矮行星 :
穀神星952km
冥王星2370km
鬩神星(Eris)2326km
妊神星(Haumea)1632km
共工星(Gonggong)1535km
鳥神星(Makemake)143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