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創新工場
演講/郭台銘
富士康集團創辦人兼總裁郭台銘先生談到自己42年的創業經歷,他講到創業者需要狼性精神,同時要利用好身邊的各種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做好產品的定位。
我們覺得深圳一直是創新的一個基地,這麼多年以來,大家都擠在北京,沒有到深圳來,其實深圳的陽光,深圳周邊的環境,它離香港也非常近,最主要深圳有很多過去的傳統製造業。像我們1988年在這裡的時候,就有大量的製造業,這些製造業都要轉型。
其實我之前一個半月都在全世界跑,我到捷克去,捷克有很多創新,全世界都在談創新這個名字,每個地方都有創新,都有智能城市,沒有一個地方不在講這兩個字。可是我覺得在中國,尤其是在我們大陸的年輕人,在政府的號召之下,對創新更為積極。所以創新工場今天利用這個機會在深圳辦華南總部,我覺得有它的理由。深圳有很多大的企業,像騰訊,是在這邊走出來的,還有華為,當然我們富士康在這裡一直扮演的是實體製造、硬體製造的角色,已經28年了。其實最早一代iPhone、iPad跟Kindle都是在這裡誕生的,這裡還有很多我們的硬體製造人才。
我們過去一直在和企業合作,不只是創新工場,我們跟杭州阿里也搞了一個小鎮,也做了一些創新硬體思維的東西,包括也跟美國創新企業在做這些新產品的開發,從創意、構思到樣品的製作。我們其實現在也在跟我們很多創業夥伴在提早介入,我們跟美國,日本,歐洲都有合作。
在北京、深圳,我們已經有了一些經驗,很多創業家大家一開始的時候都堅持它的核心競爭力,可是走了一陣子以後,它自己的核心因為需要花很多時間去把這個產品做出來,因此沒有辦法用它的專業或者核心去找到專業的夥伴,所以創新工場,像李開復老師給了很多專業的建議,幫大家找到專業的資源,然後大家一同協作把產品開發出來,我覺得很好。
過去創新工場比較偏向在網際網路應用技術,在軟體上面。最近,不單是在大陸,甚至於在美國都一樣,現在開始走軟硬在整合,虛實在結合(的道路)。其實創新這個東西,你要怎麼說,因為成功是沒有法則的,創業就是一個叢林,進入叢林以後看到哪有路就往哪鑽,看到哪有水就往裡跳,所以你說創業要具備什麼條件才會成功?我覺得創業成功最重要的條件就是人。
創業家的精神有一個就是要有狼性
我最近看到香港一個創業家,24歲,他正好跟我一樣,也姓郭,英文名字也叫Terry。今年中秋節的前一天,當時預報要刮颱風,我跟國外一個朋友談到他,朋友對他很有興趣,希望跟他談一些生意。我就早上起來打電話給他,我說你要不要過來,然後他馬上就飛過去了。我已經投這家公司了,但不是很多。那我最近也在出一些題目考驗他,因為預報有颱風,所以我回來的班機在走之前沒確定要不要定。我當時想的是,第二天是中秋節,如果趕不上飛機,沒法飛回來過中秋,那我對他的投資就考慮考慮。
電話是我秘書打給他的,還不是我親自打的,讓我沒想到的是,他中午就飛來台灣了,我說你談完就可以走了。他當時還找了用戶來體驗,是在東歐一個很大連鎖公司的總裁。他說:「我出門的時候就叫我秘書定了四個航班,有兩班是今天晚上,有兩班是明天早上和中午,我只要趕回去吃個晚餐就可以了。」我覺得這個人最起碼第一次考驗我就給他通過了,我覺得他的產品,可能不是完美的,還有很多要修改的地方,但是我覺得24歲的這個人,他有創業家的精神。
創業家的精神有一個就是要有狼性,遇到困難,作為創業家,一定要把創業放在第一位,你的決策都要以創業為重要考量,就是說,這個事情對你所創的事業是否有幫助。因為你要顧慮的事情有時候太多,所以要做一個創業家,必須要犧牲你自己的時間,把事業排在第一,那你的很多東西就必須往後排。
我創業42年,到現在面臨第三次創業。我們要收購日本的公司,這是一個非常有挑戰的任務,要把2萬多個日本同事融合在一起是個非常艱巨的工程,但是日本有它的工匠精神,所以我們能夠來推動這個事情。每一次創業讓我們覺得,面臨的是挑戰,面臨的是困難。所以,我講要有創業精神,你必須要把你所有的精力放在你的核心競爭力,放在你核心的事業,一年360天,一天24小時,你腦子就是想著說我必須要把這件事做成功。再好的題目也有失敗者,再不好的題目也有成功者,關鍵是精神,尤其是剛開始創業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精神武裝起來,把自己很多不必要的應酬儘量拋諸腦後。第一是要有創業精神,要專注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第二,你要能夠找到協助你成功的一些資源。
現在全世界有太多的錢
今天我講第二個重點,各位在尋找資源的時候,有開復老師的指導,開復老師在網路、軟體、新創企業應該怎麼管理高科技人才,他很有經驗,高科技人才是非常難管理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見。那麼我認為錢現在對全世界創業者來講都不是難的事情,現在全世界有太多的錢,需要的是用很多的錢來追逐少數好的題目。問題就是錢太多了,所以現在是拿錢找題目,而不是題目找錢,拿錢並不難,問題是拿錢以後怎麼把你的產品開發出來,能夠上市,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一個月前,去舊金山,美國的創業教父請我吃早餐,聊了一下,他拿50萬美金給Facebook,後來拿回去了50億美金。他跟他的夥伴去年來看了我們,他說最近錢太多,題目太少,大多數的錢追逐少數的題目。我說你現在在做什麼,他說我今年想要度假,休息一段,等這個風潮過了再說。你看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是我們並不因為這樣子就放棄對題目的過濾。
我們在美國也投資了一些,從一開始的700多家過濾到16家。對於篩選中最後剩下的少數,尤其是在我們的製造大本營的深圳,我們就把主要的經營,包括檢測實驗室,跟創新工場作一個深度掛鉤,讓你們專心開發你的產品或者專心配合你做軟硬整合,幫你把你的時間成本降到最低,做最新的一流產品,這是我今天強調的第二個觀點:就是說創新產業裡面的很多資源需要去張羅,需要去取得。我覺得創業者要花時間調整你公司內部,那些跟你一起創業的夥伴,因為這些創業夥伴是需要你來帶領的,所以你要花更多時間去經營。而對於資源,我們跟開復老師,跟創新工場來協助你,在開發過程中能夠縮短摸索期。做一個樣品很容易,生產的時候,要經過很多次試驗,更需要經驗累積,尤其網際網路的創業家都把硬體看得太簡單。VR(虛擬現實)跟AR(增強現實)我們就發覺到非常大的開發空間,所以我們自己也在開發,也在內部進行創業。我們把心理醫生、眼科醫生的資源通通都叫出來。因為開發這些東西需要大量資源投入,那麼資源管理就非常重要,所以其他事情就讓創新工場,讓富士康協助創新工場挑選好的項目,讓你開發成一流的硬體。
一定要了解市場的趨勢
第三點我要強調,就是說你一定要了解市場的趨勢。因為現在信息時代的傳遞非常快,你做什麼東西別人也都會做,我常常一個題目在北京看到,在杭州看到,在深圳看到,在台灣看到,在日本看到,甚至在美國,在歐洲也看到,都類似,所以當我們看了很多的時候,當然會對於一些創意給一些建議,但最重要的其實是你要對市場很了解,對你產品的市場有一個定位。一旦你定位是賣給美國或是只賣給中國,產品定位和市場定位清楚了,我覺得你將來做起事來會事半功倍。
我覺得創業是靠你的精神,靠你對資源的掌握,靠你對時間的判斷,靠你對市場的判斷。憑什麼你可以做得比別人好,這些都是一個創業家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最近有好幾個案子都是創新工場投資了之後,富士康看到他們的報告也願意在下一輪進入,一方面也是因為郭董說的,人工智慧越來越近,那麼在人工智慧、智能硬體方面你怎麼看創新工場的方向,未來還有什麼合作的前景。
我們選擇開復老師跟我們一起開發,還有好多的新產品跟我們一起開發,是因為他有非常好的訊息回饋管道,他了解很多用戶需要什麼,比如這個放在智能家庭的IOT(物聯網)的語音辨識系統,現在非常火。
現在的大方向一定是軟體跟硬體結合,實的跟虛的、內容跟實體要開始結合,這個趨勢大概是對的,我們看所有的網際網路公司,尤其是AR(增強現實)跟VR(虛擬現實),這更是未來的趨勢。我們跟創新工場一定會合作,因為你們來到深圳,深圳又是我們的大本營,這裡我們有很多有二三十年(經驗)的工程師。
我相信這個資源你在美國(是)找不到的,我們很快可以給你所需要的硬體資源,很快的做樣品、做測試。
這一點我們願意經過開復老師的過濾,不然我們的資源也是有限的,我們要把資源壓在比較容易成功的企業上,我們協助他做大。現在很多創業者說賣給大公司,像我也是從很小一直做到現在,做了42年,所以你們是一個創業家。有幾種創業家,一種是開了一家,賣給別人再去開一家,還有的可以把公司開得很大,我認為我們的目的是支持你最起碼不要把公司賣掉,能夠上市以後值很多錢,能夠讓這個公司繼續成長,我想看各位你自己的意願跟興趣,在深圳我們(會拿出)更多的資源來支持你,這一點是我們很願意做的事情。
傳統跟創新,大家不能把它看成是相對立的兩方。
其實傳統與創新,創新必須要維持傳統,我們講大數據,我們累積有幾百萬不管做手機,做平板,甚至做各種機器人的大數據,我們看到我們很容易達到一個硬體(標準)的時候,我們這個大數據就可以告訴你,做這個尺寸應該工差怎麼標,工差是一個精密的東西。
比如說我們今天做一個攝影機,我們最近在開發下一代的8K,在日本開發,這也是軟體的虛實結合,這裡的光學鏡頭的一個研磨就需要大量傳統的機制。我最近跟佳能也在聊天,我說你在做什麼,他說我現在在做人眼睛看不到的照相技術,所以他們有非常傳統的製造技藝,它可以照出40公里外人臉上的黑點,它可以照癌,不會讓他感到很痛,而且可以清晰的把癌細胞照出來,所以我說並不是傳統就沒有創新。
我們公司在做很多的傳統工藝,不管在模具、各種製造上面,我們都用很多人工智慧(人工智慧),(研究)怎麼樣可以快速生產,所以我認為傳統中必須要帶有創新,創新也必須要依賴傳統的技術。如果你要做硬體的話,我現在問大家一個問題,全世界有哪一家公司真正能夠把軟體跟硬體做得很好,到目前為止,大家都認為做得非常好的公司實在不多,當然網際網路公司就(是)網際網路公司,然後硬體公司就(是)硬體公司,所以這兩個的未來整合是一個趨勢,所以這一次也特別請開復老師來指點我們,(在)7月份當我們公司的董事,這是我們新的方向,這是我們做軟體的來靠近網際網路的思維,我們也希望跟傳統本身做一些創新,再加上跟創新工場、新的創業家你們的創意,我們怎麼樣來跟你們結合,讓你們快速的把東西做出來。我們雖然是傳統,但是我們並不守舊,傳統跟守舊是兩回事,所以我們也在創新。大家現在常常講的網際網路+,我的看法不一樣,我認為應該+網際網路,不是網際網路+。
汽車產業我認為不是網際網路+,如果網際網路是一個翅膀,+就是你的本業,我認為是本業+網際網路,所以怎麼樣做到在這個觀念上的改變,我的看法是+網際網路,任何一個傳統產業都要加上網際網路才會產生大數據,才會產生人工智慧(人工智慧)。
中國科創板新機遇/資本破局研討峰會
幫助企業解決以下問題——
頂層架構 商業模式股權設計
品牌推廣股權融資 企業轉型
資源對接 商業計劃書上市輔導
【特邀投資人專家】
前知名投資機構總經理 馮正明、東方賽富董事長 劉俊宏、洞見資本創始人 杜明堂、中青創投董事長 付岩、玖弘基金董事長 安陽、前海梧桐併購基金創始人 謝聞栗、時空資本總裁 陳銘全、樹道諮詢創始人 王靖飛...
現場還特邀20家風投機構一對一對接優質項目進行股權投資!
【關注領域】: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教育,先進位造業等符合條件的領域。
舉辦城市:北京·深圳
點擊左下角的「了解更多」 打開會議連結,查看會議流程與報名!
(如果站外看不到「了解更多」連結的話,可以進入今日頭條APP顯示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