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投入超500億美元,現代汽車怎麼花這筆錢?

2019-12-07     汽車之心Autobit

作者 / 陳念航

編輯 / 王德芙

出品 / 汽車之心

汽車產業格局風雲變幻,再不出手,連上牌桌的機會都沒有了。

2019 年 12 月 4 日,全球排名第 6 位的現代汽車集團正式發布「2025 戰略」,計劃用 6 年時間完成從傳統汽車製造商向「智能出行服務提供商」的華麗躍遷。

雄心勃勃的現代汽車準備掏出 61.1 萬億韓元(約合 514 億美元)來提升現有業務水平以及開發各項新技術。另外,現代汽車還將回購總規模約 2.52 億美元的股票,表明其對轉型升級的決心。

到 2025 年,現代汽車要實現如下目標:

  • 躋身全球純電動車及氫燃料電池車市場前三名;
  • 在汽車領域的營業利潤率做到 8%(現代品牌當前的營業利潤率在 2-3%);
  • 拿下全球汽車市場 5% 的占有率(現代品牌當前在全球市場的份額是 4%)。

一、500 億美元的大手筆和大目標

實際上,現代汽車在今年 2 月舉行的「CEO 投資者日」上已經公布了 2019-2023 年的 5 年發展計劃,當時規劃的投入規模約合 381 億美元。

10 個月後,現代汽車決定加碼至 514 億美元,並把時間擴展至 2025 年。

現代汽車決定大幹一場。

那麼,最新規劃的 514 億美元是個什麼概念?這個數額相當於兩個現代汽車的市值,比當前通用汽車的市值(504 億美元)還要高一些。

這麼一大筆錢,要怎麼花?現代汽車已經給出了一個比較概括性的答案:

他們準備用其中大約 345 億美元來強化現有業務的競爭實力,包括推出新的車型產品,走品牌升級的道路以及優化銷售網絡與售後;剩餘的約 168 億美元將會被用於未來交通出行技術的開發,包括電動化/氫能源、自動駕駛技術、機器人技術、個人飛行器(PAV)以及出行服務等領域。

其實,全球諸多大型汽車集團都已經在投入資金布局電動化以及自動駕駛等技術。

大眾集團從 2015 年開始投入研發 MEB 電動車型平台,4 年時間一共投入了將近 70 億美元。

福特在 2018 年 7 月宣布:到 2023 年累計投入 40 億美元用於研發自動駕駛汽車,先期已經花了 10 億美金投資 Argo AI。

從數量級來看,現代汽車的 168 億美元投入足以體現出這家公司對於電動化、自動駕駛未來的篤定。

二、500 億美元巨款怎麼花?

那麼,未來 6 年,現代汽車要怎麼花這筆超過 500 億美元的巨款?

1.砸錢推高端品牌,優化產品結構

擁抱變革並不意味著否定過去。

現代汽車明確表示:「要在保證核心製造業務的競爭力、提升燃油車盈利能力的基礎上,取得在電動化領域的領導地位。」

儼然一副「成年人不做選擇,我全部都要」的姿態。

所以我們看到,現代的 2025 戰略中,有 70% 的投資額度是針對現有業務的優化升級。特別是燃油車產品的盈利能力提升被擺到了很高的位置。

銷售數據其實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現代汽車 2018 年全球總銷量為 459 萬輛,全年營收約合 818 億美元,同比都是有增長的。

但尷尬的是,現代在營業利潤方面已經連續 6 年下跌,從 2013 年 9.5% 的營業利潤率降到了現在的 2-3%。

這一窘境實際上與現代的汽車產品結構密切相關,其品牌調性一直以來都偏向於中低端市場,各系車型的售價在 10-16 萬人民幣之間,走量但收不到太多利潤。而且在很受市場歡迎的 SUV 車型方面,現代一直沒有很具競爭力的產品。

為擺脫這一窘境,現代汽車的戰略是將更多資源向高端品牌車型以及 SUV 車型方面傾斜。過去幾年其實現代已經做了很多嘗試,但要在短時間內打造出一個豪華品牌談何容易,所以目前來看收效甚微。


稍稍回顧下現代汽車的品牌向上嘗試:

2015 年 11 月,現代汽車宣布將其高檔子品牌 Genesis(捷恩斯)設立為獨立的全球豪華車品牌,還挖來了前賓利的外觀設計師助陣。

捷恩斯車型目前只在韓國本土和北美市場銷售,年銷量在 4-5 萬台,這個表現與同樣是獨立品牌運作的雷克薩斯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一個現狀是,捷恩斯目前連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的大門都還沒有敲開。

品牌向上的另一個途徑就是走高性能路線,現代 N 系列品牌就走的是這條路。

現代 N 系列民用版車型自 2018 年上市以來,在韓國和北美市場已經銷售了 2 萬多台,開局不能說差,但現實處境並不好,畢竟要從寶馬 M 和奔馳 AMG 的手裡搶食絕非易事。

品牌升級之路註定艱難,但現代不得不走。通過此次發布的 2025 戰略,現代汽車有了更大的決心,也願意拿出更多的錢去完成這一使命。

2. 真金白銀打造新能源車企全球前三

在品牌升級之外,現代把更多的錢投進電動化領域是板上釘釘的事,就看它會從 168 億美元中拿出多少。

現代的目標也很明確:到 2025 年實現純電動車(BEV)以及氫燃料電池車(FCEV)全球年銷量 67 萬輛,其中純電車型 56 萬輛,氫燃料電池車 11 萬輛。

要造好電動車,離不開一個好的電動車型平台。

此前,現代已經在其 EP1 平台上打造出了 Ioniq 和 Kona 兩款純電動車。

今年 CES 上,EP1 平台改名為 E-GMP(Electric-Global Modular Platform)平台,面向純電動車進行優化和改進,實現模塊化配置電動車的參數。

這個平台未來將會服務於現代品牌、起亞品牌以及捷恩斯品牌電動車的研發,高端品牌捷恩斯將在 2021 年推出首款純電動車型。

一個對比是,大眾的電動車型平台 MEB 研發 4 年已經耗費了近 70 億美元,目前還不知道現代的 E-GMP 平台會投入多少資金去做。

在電動化道路上,現代汽車還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就是韓國有多家優秀的動力電池企業,包括三星 SDI、LG 化學等。這樣的地利也是助推現代實現 2025 戰略目標的中藥因素。

除純電動車領域的加速布局外,現代汽車還是氫燃料電池車的首批嘗鮮者之一。

1998 年,現代便開始研發氫燃料電池汽車,2013 年推出途勝氫燃料電池車,這是全球第一款將氫燃料電池商業化的車型。

2018 年上半年,現代的最新一代氫燃料電池車 NEXO 已在韓國市場正式發售,這是其在氫燃料電池領域部署的重要車型之一,按照計劃,現代將在 2022 年前完成全球 1 萬輛 NEXO 車型的銷售。美國加州以及日本當前是氫燃料電池車的重要市場。

現代要在氫燃料電池車這條路上走得更遠,實現一個個的銷量目標,必然還需要一大筆資金的加持。所以,這筆錢還是得從那 168 億美元的規劃資金里出。

3. 自動駕駛是必須投資的未來

現代汽車 2025 戰略中,還有一個要重點花錢的領域,那就是自動駕駛以及後續的出行服務。

前兩年,現代汽車一直在摸索自家的自動駕駛戰略,但只靠自身的能力,好像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就。

後來,現代又在自動駕駛領域進行了一些小動作,包括投資矽谷的創業公司 Aurora 以及與俄羅斯的 Yandex 合作開發自動駕駛,目前看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在一系列的嘗試之後,現代汽車終於下定決心,綁定一家自動駕駛供應商,成立合資公司,後續能夠為己所用。

為此,現代汽車最終拿出了價值 20 億美金的誠意,與安波福牽手,目標就是推動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

這次出手,為現代汽車 2025 戰略繼續加大對自動駕駛的投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現代汽車也有了明確的時間線,計劃在 2022 年開發出一個完整的自動駕駛平台,基於這一平台的車型預計於 2024 年量產,並計劃在 2025 年在所有的上市車型中搭載 L2/L3 級自動駕駛技術。

在 L2/L3 級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現代身後還有摩比斯(Hyundai Mobis)這名「悍將」。

成立於 1977 年的現代摩比斯 2018 年全年營收 35.15 萬億韓元(約合 296 億美元)。

在自動駕駛領域,現代摩比斯已經擁有結合電子控制技術的零部件生產能力,並在投入研發 ADAS 系統及 L3 自動駕駛系統。

今年 10 月,現代摩比斯宣布,將向雷射雷達公司 Velodyne 投資 5000 萬美元,共同開發自動駕駛技術。

雙方計劃在 2021 年大規模生產 L3 自動駕駛用的雷射雷達傳感器,並逐步開發用於 L4 級或更高等級自動駕駛系統的雷射雷達產品。

汽車之心拿到的信息是,Velodnye 與現代摩比斯的合作訂單將持續 7 年——2023 年到 2030 年,Velodyne 每年將為現代摩比斯提供 40 萬顆雷射雷達。其中,2023 年到 2025 年涉及 5 個車型,2025 年之後將達到 10 個車型。

此外,現代還準備將業務拓展至個人飛行器(PAV)、機器人以及最後一英里移動出行方案(Last Mile Mobility)上,基本覆蓋整個智能出行產品領域。現代汽車執行副董事長鄭義宣透露過,公司計劃在 2025 年展示新研發的飛行汽車。

這些都將依賴於現代汽車真金白銀的投入,所以 168 億美元夠不夠這家車企接下來 6 年的花銷還是個未知數。

三、花出效果、花出成績

從 6 年投入 500 億美元的手筆來看,現代汽車並不差錢。但好鋼用在刀刃上,錢也應該花在該花的地方。

現代汽車幾個重點要用錢的領域已經很明晰,其中包括了品牌升級、優化產品結構、開發電動車型平台以及賣掉更多的氫燃料電池車,此外還有很重要的自動駕駛開發的投入。

但這筆錢該怎麼花,需要現代汽車下一番功夫。比如電動車型平台開發要分配多少資金、應該投多少錢用於自動駕駛平台開發、在氫燃料電池車這個方向給多大投入,都需要拆開了、掰碎了來看,花出效果、花出成績。

外界免不了有人會說現代汽車又在「畫大餅」了。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連敢出手的勇氣都沒有,又談何未來?

現代汽車擺脫質疑的唯一辦法就是在 6 年後把現在定下的目標一一實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W7z9G4BMH2_cNUgWHs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