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原諒李陽的Kim,比一百個屢教不改的蔣勁夫更可怕

2019-12-03     悅己SELF

今天這個話題,梨原本是不想聊的。

從宇芽到蔣勁夫,最近有太多事把「家暴」推向輿論中心。

但抵制任何形式的家暴——這原本是個已不再需要任何辯駁的態度。而每一次媒體和網友對於相關問題的討論,都會成為扎在那些家暴受害者心中的軟刺。

所以梨寧願不說。

可是,看完昨天李陽前妻 Kim 的微博,梨還是忍不住了。

原博很長,大家可以自行到微博檢索。梨把其中最讓人生氣的一段放在這裡:

「相比『家暴受害者』,我更願意自稱為『家暴倖存者』。因為『受害者』意味著脆弱,而且十有八九會引向『受害者有罪論』。另一方面,『倖存』是需要力量的,我做到了。

「我做到了」——語氣中甚至夾雜著一絲微妙的自豪感。

那麼她是做到什麼了呢?

她。原。諒。了。李。陽。

理由很簡單,「我愛他」。

讓人又心疼又憤怒。

這是當初那個主動在微博曝光丈夫家暴的妻子嗎?是那個在採訪中聲稱「中國法律沒能保護我」的外籍受害者嗎?是那個堅持引領大家一起為反家暴而努力的「第一人」嗎?

而就是這同一個人,如今竟然提出了「家暴倖存者」的概念。

梨想對Kim女士說一句:情愛不知所起,我們充分尊重你對丈夫的愛,但在任何情況下,都請不要使用「家暴倖存者」這個詞——哪怕是把它用在自己身上。

因為家暴沒有倖存者。

一、暴力之下,何來倖存?

以愛之名,Kim想用一個更加優雅的詞彙,來概括自己的遭遇。

可讓梨無法接受的是,到底用什麼樣的標準來評判,才能得出自己是「倖存者」的結論?

是因為身上的烏青已經褪去?

是因為鑽心的痛楚終於逐漸淡忘?

還是因為曾經的暴力並未威脅生命,所以此刻要回過頭來感謝對方手下留情?

我們可以在一場災難中倖存,但家暴不是災難。家暴是被放出籠子的情緒猛獸,我們必須與之對抗。勝利才是應當追求的結局,而非倖存。

當施暴者揮出拳頭,當受害者選擇沉默,猛獸出籠的那一刻起,家暴就已經沒有倖存者了。

二、家暴對孩子的影響,永遠無法抹滅

在那段長微博的末尾,Kim這樣寫道:

「我不想孩子們懷著仇恨長大,或者恐懼婚姻或者家庭生活。我希望他們懂得:愛自己意味著永不接受暴力。我盡了一切努力來讓他們看到:站起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並不意味著心懷仇恨。」

梨能理解這份為母仁心,但梨仍然不覺得,受害方的「原諒」能夠讓經歷過家暴的孩子走出陰霾。

相反,這是否有可能會對三觀未定的孩子們釋放一個信號:原來家暴是可以被原諒的。

更進一步,拋開家暴不談,他們會不會覺得:原來只要愛得足夠深,任何越界和過分的行為也都是可以被包容的?

當TA有朝一日也遇到類似的事情,是不是也會下意識地告訴自己「選擇原諒」?

如果不能原諒,他們會不會質疑自己的愛?——難道是我愛得還不夠深?

角色對調,他們是否又會將別人的愛當做自己任性的資本?

梨不贊成在面對孩子時,過分誇大愛的價值而迴避恨的存在。

沒有任何一種情緒是不應該的。比起成為聖人,成為一個能直面所有情緒的人,也許更加重要。

三、施暴者,亦無法「倖存」

還是那句被念過無數次的老話,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這是一種路徑依賴。

在某種受害者的視角里,「家暴」本身也是一種脆弱的體現。你家暴我,是你暴露了自己的缺點在我面前,所以當你事後泣不成聲地悔過和道歉,當時間治好了創傷沖淡了憤怒,我願意選擇原諒你。

因為我的「原諒」,是對你的「幫助」。

你以為自己原諒了,和解了,放下了,你們兩個人都「有幸」成為「家暴倖存者」。但事實呢?

事實上,這份原諒只會在施暴者心中種下另一顆種子——

我可以被原諒。

我可以繼續。

最後

也許你會覺得,梨這麼說顯得太過刻薄。難道我們不應該期盼別人幸福嗎?難道別人選擇原諒,我們還要強迫人家繼續仇恨嗎?

絕不是這樣的。

梨只是覺得,Kim——這位在中國推動家暴法的第一位外籍人士——公開自己的「原諒」,其實會讓更多人無所適從。

就像評論區一位網友所說,原諒是一件非常「個人」的事情,你當然可以這樣選擇,但當自己本身具有影響力時,就不應該站出來「引導」大家去原諒。

對於其他更多正在被家暴折磨的人而言,受害者的「公開原諒」,比施暴者的拳打腳踢更可怕。

面對施暴者,我們雖然無助,但尚有態度。我們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應該反抗和抵制的,什麼是不能妥協和讓步的。

可面對受害者的「原諒」,我們說不出話。

我們曾共同經歷苦難,以為可以彼此舔舐傷口,擁抱取暖,然後一起找到出路,哪怕一路磕磕絆絆。

可就在這時你突然站出來說,你放下了,你和解了,你「有權選擇原諒」。

那,剩下的人呢?

監製:Roro

編輯:twotwo

撰文:twotwo、火火、tsing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U3J224BMH2_cNUgK_B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