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語體系中有這樣一類詞,由兩個具有衝突感的詞彙組合而成,比如娘直男、佛系浪子、局部有錢人……和北理工女孩。
嗯。北理工。女孩。
作為國內最具實力的幾所理工類院校之一,北京理工大學一直以嚴謹的學風、紅色的傳統、軍工的特色、優質的校友……和極高的男生比例著稱。
在北理工,男生能多到什麼程度?
雙十一在成為雙十一之前,其實是「光棍節」。而這個節日的前身,就是發祥於1992年北京理工大學的「京工光棍節」。
何來如此驚為天人的創意?還不是因為男生太多嗎。
也曾有人在北理工中關村校區的新一宿舍樓里打開小藍軟體,發現整整一屏內所有人的距離都是0.00km,為校園性多元比例驚喜稱讚。
其實,倒也不是比例高,主要還是得益於基數大。不然哪來的「機械男女九比一,一對情侶四對基」?
儘管總體來看,北理工的男女比例維持在(看起來非常健康的)2:1,但與所有理工類院校相同,當你繼續深入探究時就會發現,那歲月靜好的三分之一的女生比例,主要來源於外國語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和法學院。
而在自動化學院、計算機學院和物理學院這樣的地方,每個班裡能有三、四個女生,就實屬謝天謝地了。
這是所有理工類院校的結界。
一位計算機學院的老學長,至今對此耿耿於懷。「整整四年啊!我們全班只有一個女生。」
重點是,那位女生的男朋友,還是北外的。
相比之下,機電學院就幸運多了,班裡竟然有足足足足5個女生呢!
只不過大二時1位轉專業去了管理學院,2位去了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做交換,大三時又有2位分別去了伯克利和北卡羅來納大學訪學。
升入大四,男生們才後知後覺地發現,班裡竟然一位女生都沒有了呢。
而在一些更細分的團體內,男女比例甚至需要按屆才能計算。比如北理工騎行社,前後三屆所有人加起來,男女比例是30:1。
只是自嘲,切莫當真
很多人不以為然,「女生少點不是很好嘛,大家都會把你捧在手心。」
錯了。大錯特錯。
北理工女孩是絕對獨立的。
當北外的女生們已經有男朋友專職負責幫忙拿快遞的時候,北理工女孩則練就了徒手把一箱快遞扛上六樓的臂力。
有一年國際班集體買新書,英文版的《大學物理》比《紅樓夢》還要厚三寸,全班的書加起來十幾公斤,女學習委員一個人跑了兩趟,就把課本從理科教學樓下運到了三樓教室。
男班長發信息問「是否需要幫忙」的時候,學習委員雲淡風輕地回了一句:「沒事啊,我已經搬完了。」
還有一次,某女生宿舍買了一面全身鏡,鏡子到貨後比全宿舍所有女生都高兩頭,偏偏中關村校區的「女子小區」又禁止男生入內。該女生宿舍遂派出巾幗一枚,憑一人之力把全身鏡從校門口扛到了宿舍四樓。哦對,女子小區沒有電梯。
女生當男生使,男生當牲口使。名不虛傳。
北理工女孩的這種獨立精神,一直被她們帶到了畢業後乃至整個人生當中。
一個畢業於北理工的媽媽,持家技能不僅包括做飯洗衣帶娃,還包括修電腦修空調修燈泡。更了不得的是,理工科出身的她們,偏偏又很會賺錢。
沒錯,北理工女孩就是這麼硬核。
女生宿舍拆快遞,會出現以下情景——
-「今天我買的舵機拉杆到貨了。」
-「你買的啥?剁椒雞爪?我也要吃!」
-「不是剁椒雞爪!是舵機拉杆!組裝無人船用的。」
-「……」
Code 出你的精彩,AC 所有人的期待。北理工女孩,就這樣註定與代碼和電路結下不解之緣。
高數大物線代生化不過是入門的基礎款,模擬電路分析、電力電子系統、電機控制系統設計、電氣傳動、自動控制理論……這些才是橫亘在北理工人面前的一座座高山。
但絕頂聰明的北理工女孩,絕不認輸。寫代碼畫電路做實驗寫 Paper,她們神通廣大,無所不能。
在北理工,所有工科學院的本科生都逃不開一門叫做「金工實習」的課程。
良鄉校園裡一棟賽博朋克的大樓內,擺放著幾十台切割機和電焊台,這是北理工女孩的樂園。你能想像一個女生在巨型機器前切割打磨鐵棒,挽起袖子拿著擋板搞電焊的模樣嗎?你不能想像,但北理工女孩硬著頭皮也要上。
求學生活不斷向前,北理工女孩的硬核指數也水漲船高。
在大多數工科實驗室內,讀到了碩士博士的北理工女孩早就和同屋男生稱兄道弟。也許你沒法不洗頭不化妝地去五星超市,但可以底氣十足地走進實驗室。
當然,硬核的北理工女孩偶爾也會有點小煩惱。比如在清晨梳頭時發現頭髮脫落速度太快的時候。
自然掉發也就罷了,偏偏中教的妖風還那麼大,吹亂人家(原本就快要稀疏)的秀髮。
北理工女孩還是絕對靠譜的。
她們守口如瓶,意志堅定。「上網不涉密,涉密不上網」的口號深深印刻在腦海。所以,她們也許是你傾訴秘密的最好對象——畢竟,「保密」早已成為她們性格的底色。
她們勤奮認真,不怕辛苦。北理工女孩,早就習慣了輾轉良鄉和中關村上課做實驗的生活。為了一次實驗橫穿北京城,堪稱當代程門立雪。
她們也是真正見過大世面的女孩子。一覺醒來走出宿舍,發現食堂門前多停了一輛坦克,北理工女孩露出一個會心的笑容,淡定地推門走進食堂,吃早飯去了。
她們甚至是好脾氣和有耐心的。一次數電大實驗兩小時起步,五個小時搞不完那也是再正常不過,她們對此沒脾氣了;對於走在路上突然砸來的鳥屎,她們也已沒脾氣了;對於校園網的網速……她們更加沒脾氣了。
這就是北理工女孩,踏實,穩重,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
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是,她們真的很愛學習。
熄燈後,一女生躺在床上帶著耳機刷抖音,任憑室友怎麼叫都無動於衷。直到一位室友輕輕說了句「明天好像要交工程力學作業」,該女生立刻彈條坐起:「真的假的?」
但如果你因此覺得,北理工女孩只是嚴肅呆板的理工學霸。那麼你又錯了。
北理工女孩是絕對浪漫的。
每天面對大批量的直男迷惑行為,她們早就學會了 peace&love。沒有抱怨和嘲笑,只有理解和期待——這是北理工女孩對世界報以的愛和善意。
理工女的浪漫,硬核而獨特。她們搭電路比搭衣服還順手,畫工圖比畫眉毛還熟練。和她們談戀愛,永遠不會擔心出現普通情侶之間常見的尷尬:筆記本的 CPU、遊戲機的新配置、無人機的軸距和原理、賽車手的速度與激情……她們可能比你更懂。
專業課就像一隻天眼,賜予了北理工女孩觀察世界不一樣的角度。
她們能欣賞到整套工具箱排列的美感:
她們知道海綿寶寶的傅立葉變換是派大星:
她們會因獨立為電腦更換顯卡而開心:
也會為打磨出完美的鐵塊形狀而鬆一口氣:
有一次,一個北理工女孩突然發給我這張圖:
我問她怎麼了,我已經離開學校很久了早就看不懂這些圖了。
她悠悠然地回了我一句:這是電氣傳動實驗的轉速電流雙閉環,你有沒有覺得,這個波形圖很好看~你看它多麼完美~~
我:????
這就是北理工女孩,她們能陪你在北湖尋找黑天鵝,也能陪你在操場看中乙球賽;她們能陪你談遍詩詞歌賦人生哲學,也能轉眼找出你2000行代碼里那個不易察覺的bug。
去找一個北理工女孩談戀愛吧,一起吹一吹中教的風,吃一碗北食堂的面,一起在綜合教學樓自習,再把她送回博雅、送回靜園、送回槐澤、送回中關村11號樓。才發現原來浪漫也可以這麼簡單。
也許不止是北理工女孩,所有理工科女生們,在走進校園時,都曾在內心閃過一絲疑慮:
在這所處處漂浮著直男氣息的學校度過四年,真的會快樂嗎?
我真的適合學理工科嗎?
她們以為自己會是掌上明珠或者鶴立雞群,後來發現自己並沒有那麼特殊。所謂「理工女」,不過也只是標籤而已。
畢業五年、十年甚至更久之後,我們終究還是忘記了所有的函數方程式,忘記了C#的規則和實驗操作注意事項,但「理工」已經成為了印在人生膠片上的底色。
那些艱難的課程不過只是一個起點,它們教人理性,練人邏輯,讓我們日後人生的每一步,都能少一些艱難。
清清的延河水,撫育她們茁壯成長,每個人最終還是會活成自己。
理工科出身的女孩們,在深夜裡敲著代碼,寫著文案,做著 PPT,畫著圖,哄著娃,喝著酒,備著課……做著她們熱愛的任何事。她們團結勤奮,她們意志如鋼,比以往任何時刻都更加閃耀著女性魅力的光。
監製:Roro
編輯、撰文:twotwo
圖片來自可愛的北理工女孩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