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理財險,好像一直都有爭議。
有人認為理財險既能保障又能投資,把錢放在保險公司還安全。
也有人認為把這麼一大筆錢放在保險公司,雖然幾十年後能得到返還回來的錢,可是卻跑不過通貨膨脹。
按照慣例,奶爸還是先帶大家了解一下理財險。
理財險=理財+保險,是一種有投資理財功能的保險。
常見理財險主要有以下三類:
分紅險萬能險投連險
1、分紅險
分紅險,就是能得到保險公司的分紅。
收益當然是取決於保險公司的經營狀況咯,情況不好的時候,分紅就非常有限。
2、萬能險
跟分紅險一樣,有保底收益,部分產品也能得到公司分紅,繳費相對會更靈活。
但購買萬能險,實際收益是不確定的,目前很多萬能險都作為年金險的附加險存在。
3、投連險
投連險是風險最高的一類理財保險。
保險公司為客戶建立專門的投資帳戶,由專門的投資專家負責帳戶內資金的運作,把帳戶內的錢用於各種投資活動。
獲得收益後扣除一定的費用,再把錢劃入客戶的帳戶內。
為什麼說它風險最高?
因為所有的投資活動都不承諾回報,沒有保底收益,收益與風險自行承擔。
投連險現在已經很少見,因為風險太高,所以被叫停了。
大家買理財險,最關心的無非還是能賺多少錢的問題。
市面上現在常見的年金險、養老保險等都屬於理財險,約定某個年齡或者時間點就可以領取。
部分產品如果年金或者分紅不取出來,就轉入萬能帳戶進行複利生息。
一般是這麼運作的:
萬能帳戶的利率分高、中、低三檔。
低檔利率是保底利率,一般在1.75%~3%之間。
理財險最容易踩的坑是:
代理人給我們展示的那些超高收益的數據,都是使用萬能帳戶的高檔利率生成的。
但是我們得到的實際利率可能只是在中低檔,或是只有低檔利率,甚至是本金虧損。
我們一般用內部收益率IRR來計算實際的收益情況。
怎麼算呢?
用Excel拉一個表格就好。
把30年的現金流全部放到IRR公式里,現金流出為負,現金流入為正。
我們交的保費就是現金流出。
奶爸用Excel表格計算出圖表中的數據。
每年交5萬元,交5年,30年後取出。
中檔分紅利率下,內部收益率為3.96%低檔分紅利率下,內部收益率為2.90%
經過奶爸的數據統計,大部分理財險產品幾十年下來實際的年化收益率才處於3%-5%之間。
這個收益率如何?見仁見智。
大部分的理財險收益周期長,年化收益率不高,中途退保損失大,流動性弱,並非最理想的投資產品。
從投入到得到一定回報,是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並且這3%-5%的收益率能不能跑贏通貨膨脹,還真不好說。
奶爸反覆強調,保險的最大功能應該是保障和規避風險,購買保險應當遵循「先保障,後理財」的原則。
假如你已經為家庭做好了充分的保障,手上的現金流充足,對理財收益沒有太大追求,也可以嘗試配置理財險。
如果你對理財險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後,還是覺得適合配置一份理財險,奶爸建議你購買的時候,可以從這幾方面考慮:
1、預定利率
受銀保監會限制,純年金險預定利率不能超過4.025%。一份年金險產品的收益率越接近這個數字,投資者的收益才越接近最大化。
2、萬能帳戶
從目前各家保險公司公布的萬能帳戶實際結算利率數據來看,萬能帳戶對於年金險收益率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
萬能帳戶有兩個比較重要的數據,分別是保底收益率和實際結算利率。
保底收益率是保險公司承諾的最低收益,自然是越高越好。
而實際結算利率在各家保險的公司的官網上都會公布,這個歷史數據可以作為一個參考。
如果一個萬能帳戶的收益率能夠保持長期穩定的高收益率,那也是一個不錯的投資選擇。
但萬能帳戶往往在提取時設有限制條件,裡面的資金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全部拿出來的。
3、分紅型年金險保單紅利
上面說過,分紅險是得到公司的分紅。
但分紅險「分紅」並不等於保險公司股東分紅,還要扣除各種成本,最後得出的可分配盈餘才是分給客戶的。
要注意,合同中明確表示,保單紅利並不保證,甚至可能出現沒有分紅的情況。
4、返還金
返還金的領取必須按照合同規定的返還規則。
如果急需資金周轉而選擇提前退保,拿回部分現金價值,可能會有很大損失。
所以固定領取的返還金,越多越好,越快越好。
真正拿到手的錢才是自己的。
另外,返還金越早到帳,能夠更快進入二次增值,更快實現收益增值。
理財險好或不好,買或不買,不能一概而論。
除了理財險,或許我們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市面上還有很多理財產品都能達到3%的年化收益,並且流動性更高。
保障跟理財分開,也許是更佳的理財方案。
但無論是什麼理財產品,收益總會伴隨著風險,購買之前都要切實了解。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關註:奶爸財(ID全平台通用),有不懂的歡迎後台留言與奶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