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條平坦的硬化道路直通農家,一座座整齊排列的新修房屋,一片片特色林果綠意盎然,一個個富民產業落地生根……目之所及,一幅幅美麗畫卷映入眼帘,一張張樸實笑臉競相綻開……
今年以來,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緊緊圍繞中、省、市各級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狠抓責任、政策、工作「三落實」,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整合涉農資金4.9億元投入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形象提升工程」。2019年,5100名貧困人口、19個貧困村達到退出驗收標準,年度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目前,全縣83個貧困村全部達標出列,全縣農村貧困人口減少至5戶16人。在重點抓好貧困村項目建設工作的同時,累計投入資金8.48億元(2014-2018年投入7.99億元,2019年投入0.38億元),用於支持364個重點非貧困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
在蓬溪,貧困漸行漸遠,幸福越來越近。
精準產業扶貧靶心
增強脫貧「造血」功能
「在對幼樹的修剪時,要對主枝的延長枝進行修剪後還應該進行較重的短截,對其餘枝葉進行輕剪,以達到緩和生長的目的。」12月2日,筆者走進三鳳鎮躍進橋村沙糖橘基地,種植大戶李學齊正趁著晴好天氣,帶領村民們來到基地進行除草、修枝等田間管理工作,他一邊說一邊作示範。
「沙糖橘前兩年掛果都是不能要的,第三年會有小面積掛果,到第四年、第五年才是豐產期。」李學齊告訴筆者,隨著管理技術的到位,沙糖橘果樹會逐步增產增效,「沙糖橘平均每畝產值6000斤,按照批發價5元一斤算,年收入可達1500萬元。」
今年以來,三鳳鎮立足資源稟賦,將特色產業與「一戶一策」精準對接,打通產業扶貧「滴灌」管道,有效發揮種植大戶、龍頭企業帶動引領作用,發展種植沙糖橘800餘畝,其中集中連片種植500餘畝,還有300餘畝屬於群眾自種,進一步提高了群眾自我「造血能力」,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如何做到村村有產業,家家有收入,實現扶貧產業全覆蓋。蓬溪縣上下持續發力,依託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全省農村改革綜合試驗區優勢,推進「農工雙鏈」「農旅雙鏈」「農商雙鏈」等模式,推動農業產業提質增效。同時,找准新型經營主體、村集體、貧困戶在產業發展中的利益結合點,探索建立了「股份合作」「委託代耕」「按戶連片」「土地寄種」「家庭農產」等多種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切實增強「造血」能力,實現了產業健康發展、企業和專合社(村集體)發展壯大、貧困戶增收致富的共贏局面。
「今年19個出列貧困村均培育1-2個有一定規模的主導產業,布局發展蔬菜、柑橘、核桃、中藥材、水產等特色產業1.71 萬畝。」蓬溪縣扶貧開發局相關人員告訴筆者,目前,全縣83個貧困村發展扶貧產業7.37萬畝,出欄生豬12萬頭、牛0.2萬頭、羊2.5萬頭、小家畜禽80萬隻,有效增加了村集體和貧困戶收入,實現了19個貧困村退出和305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全面超額完成2019年集體經濟收入任務,全縣83個貧困村實現集體經濟收入304.2萬元,村平3.67萬元,全面超額完成集體經濟收入任務。
壯大社會扶貧格局
鋪就脫貧「快車道」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前段時間,筆者來到位於蓬溪縣文井鎮趙先村的北部片區社會扶貧服務中心,寬敞的車間裡一片忙碌,貧困戶趙新明正忙著按等級篩選金絲皇菊,然後包裝封袋。
「今年7月份我就開始在這裡打工掙錢,每天上班8個小時,就跟在城裡打工一樣。」趙新明笑著告訴筆者,家裡的老伴殘疾無勞動力,耕地所種的小麥、大豆、玉米等農作物,一年也賺不了多少錢。因為要顧家出不去,再加上年齡大了,外出打工也不現實,對於這份在「家門口」就能賺錢的工作,他十分珍惜。
「趙新明所說的『家門口』正是蓬溪縣委、縣政府瞄準北部片區短板,立足武引蓬船灌區,依託某中藥材開發有限公司建立的北部片區社會扶貧服務中心,目前帶動村集體12個、貧困戶843戶2111人入社。」筆者了解到,北部片區社會扶貧服務中心的落地,只是蓬溪縣對症下藥、精準脫貧的一個縮影。今年,該縣還在群利鎮九龍坡村建立起南部片區社會扶貧服務中心,實行「帶連並」模式,串聯全縣整體性綜合扶貧開發,壯大全縣社會扶貧格局。
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蓬溪縣黨群幹部凝聚力量,31名縣級領導帶頭,全體幫扶幹部深入基層一線掌握貧困村問題所在、貧困戶發展所需,建好台帳,為精準對接幫扶資源打好基礎。
通過拓寬渠道、搭建社會扶貧新體系,探索社會扶貧新路子,蓬溪縣建立起全市第一個統一戰線「同心·脫貧攻堅」基地;深入開展「萬企幫萬村」活動,54家民營企業與31個貧困村結對共建,累計投入資金8461.51萬元;率先在全省成立縣級返鄉創業聯合會,編制創業項目推薦目錄380餘個,回引710名優秀農民工返鄉創業,培育「蔣乙嘉」式致富帶頭人50人,帶動創業就業6800餘人;「中國社會扶貧網」推廣實現全覆蓋,累計註冊愛心人士2.4萬人,發起貧困需求信息4240條,愛心對接率在全省名列前茅,三鳳鎮蘭草村第一書記李琳成為中國社會扶貧網全國代言人之一。
多渠道促進就業扶貧
鍛造脫貧「金鑰匙」
初冬時節,位於槐花鎮紫福村道路兩旁綠油油的香桂在風中搖曳,一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這種小樹,大片香桂樹散發著特別的芳香。
「別看這樹不大,它可是咱們脫貧致富的『搖錢樹』。」樹林中,種植戶皮國珍笑著說。6年前,紫福村村民在民欣香桂公司的帶動下種起了香桂。隨著香桂行情的走俏,村民從過去的小打小鬧逐漸擴大到規模種植。目前,該公司通過土地流轉建示範基地1000餘畝,輻射帶動槐花鎮、鳴鳳鎮、任隆鎮等14個鄉鎮發展香桂2萬餘畝,帶動貧困村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間接帶動就業人員1500餘人,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就業扶貧示範基地。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如何「盤活」留守建檔立卡戶的勞動力,成為蓬溪縣委、縣政府研究的新課題。
為急建檔立卡所急所需,蓬溪縣委、縣政府積極探索扶貧新模式,抓准就業扶貧工作的崗位、服務、保障等關鍵環節,因地制宜推廣就業扶貧基地、示範車間和示範村等就業扶貧模式,並積極開展「送政策下鄉」行動、「送培訓進村」行動、「送崗位到戶」行動,幫助貧困人口在家門口就業,實現就業有依靠、脫貧有支撐、鄉鎮經濟有壯大的多贏局面。
目前,全縣建成就業扶貧示範村8個,其中省級就業扶貧示範村1個,就業扶貧示範基地8個,各類就業扶貧示範車間7個,成功吸納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631名,帶動貧困戶就近就業1200餘人,就業人員年人均增收3000餘元左右。
脫貧,希望所在;攻堅,力量所在;奔康,目標所在。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共計籌措資金9.23億元,高質量、高標準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05戶,CD級危房10546戶,土坯及土坯混合房整治10524戶;2019年,全縣共計完成貧困村道路加寬41.3公里,維修道路4.05公里,新建硬化路70.36公里,被評定為四川省第三批「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完成2019年市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飲水安全工程任務指標,解決511戶1058人飲水安全。
以打造環境優美示範村莊為抓手,統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改建農村衛生廁所51000餘戶;貧困人口參保率達100%,2019年以來,為縣域內就診的23285名貧困人口報銷住院費用7351.9萬元,個人支付比例無一超過10%;全年對29370人次貧困學生髮放資助金1791.78萬元,各類資助項目有效實施。
……
近年來,蓬溪縣自覺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堅持把人民群眾滿意度作為脫貧攻堅成效的檢驗標準,聚焦貧困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實事,圍繞「兩不愁三保障」要求,著力從完善硬體基礎和提升軟體保障兩方面共同發力,苦幹實幹,用全縣幹部的「辛苦指數」換取貧困人口的「幸福指數」,使老百姓「住得到房、看得起病、上得起學」,進一步提升了蓬溪縣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如今,一系列看得見、摸得著、可持續的扶貧成效日漸凸顯,村子路暢通了、房子漂亮了、貧困戶有技術了、產業增多了、腰包鼓了……惠民政策拉一把,扶貧幹部使勁推一把,貧困戶苦幹實幹勁再加一把,蓬溪縣正向全面消除絕對貧困發起最強總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