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養的嬰兒的大便通常比配方奶喂養的嬰兒要軟。他們的大便也更有可能會出現一些白色的小顆粒或是絮狀物。我們往往很疑惑,這些到底是什麼呢?寶寶只是吃過奶水而已,為什麼有這些半固體的東西會存在於糞便中呢?
一、為什麼會出現奶瓣?
嬰兒的大便跟成年人的大便有著很大的不同。其實這些像「小種子」一樣的小顆粒就是奶水中未消化的乳脂,這是完全正常的。
1、消化系統還不完善
奶瓣的出現,和寶寶的消化系統對蛋白質的吸收有關。母乳和配方粉,都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而蛋白質主要分為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當不溶於水的酪蛋白進入胃部,和胃酸結合進行反應後,就會形成白色的絮狀物沉澱。
當這些絮狀物經上從口中吐出,也就是常見的寶寶吐奶瓣;或隨著胃的排空運動進入腸道,如果沒有經過完全的消化吸收,會隨大便排出體外,也就形成了我們肉眼可見的奶瓣。
2、奶水停留在腸道的時間較短。
因為成年人會控制排便,會在需要排便的時候去排便,所以食物在腸道中停留的時間會比嬰幼兒更長,也就給了他們更多時間去消化代謝食物。而年紀小的嬰兒還不會控制自己的排便,那麼所吃下去的東西就不會在結腸里停留很長時間,因此結腸中的細菌還來不及很好地消化它,所以就更容易在嬰幼兒的糞便里看到這些未被消化完全的奶瓣。
3、奶水攝入過多
當奶水攝入又快又多的時候,寶寶的胃腸道還不能適應處理那麼大量的營養物質,那麼就比較容易出現這種未完全消化的殘留物質排出。
二、出現奶瓣該怎麼辦?
有些媽媽覺得出現奶瓣是因為寶寶消化不良,於是擔心起會不會因此吸收不夠,營養不良。要不要吃什麼藥或者換什麼奶粉,讓寶寶不再出現奶瓣呢?
其實不用。其實寶寶由於還小,消化系統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出現這樣的奶瓣情況是很正常的。只要寶寶平時的生長發育良好,體重增長正常,出現這樣帶奶瓣的大便,家長也無需過多干涉。這種消化不良只是因為寶寶年紀還小,腸道還有待發育成熟去處理營養。等待孩子年齡長大,機體各方面發育成熟,這些症狀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如果是因為過度喂養,使得寶寶攝入過多,而導致糞便中出現奶瓣。則家長們應該檢查一下喂養是否存在過度喂養,是否把「按哭喂養」當做是「按需喂養」。還是要學會怎樣去正確判斷寶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