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樹葉(散文)
節令雖過立冬,可天氣還不太冷,夜裡一場淅淅瀝瀝的小雨,林蔭道兩旁的泡桐樹葉一片片掉下來。環衛工們用掃帚一下一下地掃,可那些葉子拗著不聽話,掃帚過後,還隨風固執地滾到原來的位子上,這就需要環衛工人的耐心重複地打掃。望著他們的艱苦勞動,我突然想起了兒時在樹林中穿樹葉。
我小時候窮人多,大多數人家不但缺吃的,而且還缺燒的。每到冬天,田裡就有好些人在在寒風中拾草。有的拉著排子扛著大耙滿地里摟茅草;有的背著筐子拿著小鎬在壕溝里錛草根;老頭兒老太太拿著刀耙子在溝旁道邊上刀茅草、樹葉,這也成了冬天田野里一道靚麗的風景。柴禾拾到家裡,除燒水做飯外,晚上攮炕,讓全家睡個熱乎炕。我們年齡小,扛不動大耙,掄不動小鎬兒,拿不動刀耙,可呆著不行,呆著換不來熱炕頭兒。在家長的命令與督促下,我們幾個小夥伴背起小柳筐到樹林中去撿樹葉。那時樹林中高大的響楊樹特別多。響楊樹的葉子很大,大得跟巴掌似的,比現在的泡桐葉子還大還圓,西北風一吹,一片片像一張張紙似的從樹上戀戀不捨地飄下來,落在地上翻個身,再顫悠幾下就躺下不動了,這時我們就把它撿起來,放進筐子裡,一片一片又一片,碼起來像是一摞摞鍋巴,半天能撿滿滿的一筐。響楊葉子攮炕,又好燒火又硬,是灶君爺的好吃喝,很受媽媽的青睞。
一片一片地撿樹葉既麻煩又慢,後來我們就想了個辦法,用長長的樹條,末端打上結或是綁上一點什麼東西作擋,我們叫釺子,用這個釺子穿樹葉。見樹葉就穿,貓著腰,跟老鴰鵮豆兒似的,「唰唰唰」,一會兒就穿一大串兒。一串串跟燈籠似的。穿一串就放筐子裡,穿一串就放筐子裡,不多時就碼滿一筐「燈籠」。我們還來穿樹葉比賽,看誰穿得快穿的多,一邊串樹葉還一邊唱兒歌:「天凍僵,,地凍裂,我在林中穿樹葉。一串一串象燈籠,背到家裡攮炕洞。爸爸樂,媽媽笑,煲得我半宿睡不著覺。」筐子裝滿了,我們象得勝的將軍,悠哉悠哉地背著「燈籠」回家了。媽媽在門口笑眯眯地迎接著我們。一個冬天,能撿一大堆響楊葉,保證了一冬取暖。
現在不同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做飯都用太陽能、煤氣灶、天然氣,村村告別了炊煙。每到冬季,家家有土暖氣、「小太陽」。田野里,大道旁,樹葉落的再多也無人問津了。
審閱:綠肥紅瘦
簡評:穿樹葉,穿起一串串天真無邪,一串串快樂溫暖。文字樸實,語言生動,有一定的感染力。
作者:谷景峰
編輯:趙一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原創首發)
版權聲明:本文為中鄉美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