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曾說「為藝術而藝術」,在書法界,能夠真正詮釋這句話的,莫過於王羲之了,被稱之為「書聖」也當之無愧,在如今,更是識字便知王羲之,但地位如此之高的王羲之,卻並沒有留下真正辨別出真假的作品,儘管近些年王羲之的作品多次出現在拍賣場,但卻也有專家認為是贗品!
王羲之作品
在歷史上,王羲之的作品可以說歷盡磨難,從東晉末年桓溫之子桓玄當幾天皇帝後,帶上王羲之真跡逃荒時,投入長江開始,就已經開始了,再到544年,西魏大軍圍住江陵,梁元帝見大勢已去,把梁朝積累了50餘年的650多卷王羲之真跡燒毀,世間存留的王羲之真跡就已經寥寥無幾了,然而更痛心的是,唐太宗遺囑一定要把《蘭亭序》與之一塊下葬,王羲之唯一可以確定真跡的作品,也就消失不見了。
王羲之作品
如果說為什麼王羲之為何沒有留下真假確鑿的作品?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人們太喜歡王羲之的書法了,因此在後來出現的王羲之作品,多數都很難判別真假,而在1947年的時候,北京琉璃廠前,一個不起眼的小攤中,卻誕生了一幅價值3億元的王羲之真跡。
北京琉璃廠
在古玩市場,一般都擠著一堆人,看的人多買的人少,多數熱愛收藏的人,幾乎閒來無事,就喜歡在古玩市場轉悠,想要碰碰運氣看是否能遇到真貨,但古玩市場其實套路很多,可以說幾乎沒有什麼真品,並且要價還很高,但就在1947年,新中國成立之前,戰事還未了,百廢也待興的時期,一個老人路過一個小攤看上了一幅書法作品。
古玩攤
人們常說「亂世黃金,盛世古董」,當時很多賣古玩的小攤兒也都生意不佳,於是有人來看都是忙著介紹好東西,這個老人一來,便看中了一個黃布,黃布看上去有些歲月,上面寫著書法作品,小攤打探了一下這位老人,知道今天生意一定是要開張了,便開價5塊,想要賺一筆,沒想到這個老人話不多說,便買了下來。
王羲之《平安帖》
在當時,5塊錢相當於很多人幾個月的工資,小攤老闆也是十分驚訝,心想著一塊破布,看上去就像是作假的王羲之作品,再說了王羲之真跡從唐太宗開始就再也沒有出現過真跡,這位老人也真是一個冤大頭,但任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塊破布,能夠價值3億元。
《平安帖》局部
在買走這塊破布後,老人便沒了消息,但是這塊破布卻被流傳了下來,一晃63年過去了,當初買走這塊破布的老人早已去世,但是這塊破布卻出現在了2010年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的夜場中,當時這塊破布被稱為王羲之的真跡,本身是清朝宮廷中收藏,之後流入民間,特殊時期被抄入北京文物管理處,之後文物政策落實,又被退返給原收藏家,因此流入市場。
王羲之《平安帖》拍賣現場
這樣聽來,清宮舊藏的王羲之作品,怎麼也不會有假,於是當時這塊破布以2.75億落槌,加上手續等費用後以3億多元的天價拍賣成交,成為了中國古書畫拍賣第二高價,並且破布上的內容也被證實,是王羲之著名的《平安帖》,但在拍賣之後,很多專家都提出了不同看法,他們認為這幅《平安帖》是贗品!
王羲之作品
一幅價值3億元的書法作品,如果是贗品確實讓人難以置信,比如在早些年的時候,著名書畫鑑賞大師徐邦達,便見過這幅《平安帖》,當時他認為「本帖上古印—「書畫印」(文徵明跋中以為王詵印)、柯九思印均古,應非偽物」,不過這是在1979年的時候提出的看法,而在如今莫非是被證實了真跡?
徐邦達等人研究古書畫
其實並非如此,多數專家的看法其實是認為這是一幅臨摹的贗品,比如著名古書法研究員金運昌便認為,這是北宋之前的一位高手臨摹的作品,但在如今,究竟這幅《平安帖》是真是假?仍然沒有確鑿的定論,而在如今,能夠表明是王羲之真跡的作品也不曾出現,而當初那位老人,能夠花5塊錢買下,63年後後人能夠賣出3億多元,鑑賞能力確實讓人欽佩,畢竟即使不是王羲之真跡,也是北宋之前的老古董,大家如何看待呢?留言評論一起討論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BSZUHEBfwtFQPkd1rr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