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哉風
長久以來,人類在互相殘殺方面表現出了「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冷酷才智。這其中,最慘無人道的一種處決方式就是大炮處決。
圖:大炮處決,人類最慘無人道的處決方式
大炮處決就是將受害者綁在炮口,然後開炮轟成碎片。一個英國目擊者有一段不寒而慄的描述:「囚犯通常被綁在炮管上,背的上部頂在炮口。開炮時,他的頭筆直向空中飛了四十到五十英尺,手臂高高飛舞到空中,跌落到大約一百碼的距離,腿落在炮口下方的地面上,身體像被風颳走了一樣,沒有留下痕跡。」
圖:1890年伊朗的一個炮決現場照片
早在16世紀,印度的莫臥兒帝國就使用了炮決,莫臥兒帝國的第二任皇帝胡馬雍在1526年大炮轟死了100名阿富汗犯人。此外,阿富汗和伊朗人也愛用炮決,而16到17世紀的葡萄牙人也在錫蘭(斯里蘭卡)、莫三比克和巴西,頻繁對反叛者使用大炮處決,藉以震懾殖民地人民。
圖:莫臥兒帝國的鐵炮
最著名的實行「炮決」國家,是大英帝國。但不是在英國本土,而是在印度。
英國人征服印度後,繼承了莫臥兒帝國的古老懲罰方式,對反抗者處以炮決。尤其是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義(也稱僱傭軍兵變事件)中,英國人瘋狂的對「叛軍」使用炮決,經常一次擺出幾十門大炮,大規模處決。
圖:描繪英國1857年炮決印度人的繪畫(畫面有誤,英軍穿著19世紀後期的制服)
英國人為何獨愛對印度人用炮決?有一個卑鄙的宗教原因。炮決能將屍體徹底銷毀和分散,對於信奉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喪葬儀式的印度民眾,是摧毀性的打擊。因此,對信徒而言,影響已擴大到死亡以外,英國占領者對此很了解。
圖:描繪英國炮決印度人的繪畫
每次的「炮決」現場,會引來英國上流人士前來觀看,難免殃及池魚。1857年在菲羅茲布爾的一次大規模處決中,軍官命令使用空白彈藥筒發射,但幾門大炮卻裝有葡萄彈。於是,幾個看熱鬧的紳士被葡萄彈擊中重傷截肢,還有些士兵沒有撤離到適當的位置,被飛射的碎骨打傷。
圖:1857年英軍大規模炮決的繪畫
目擊者稱,每次英國軍隊處決犯人時,老鷹禿鷲就會盤旋到上空,等待捕抓空中的人肉碎片,而很多野狗更是在不遠處遊蕩,如同地獄一般的景象。
圖:描繪炮決的繪畫
無法想像犯人的痛苦以及開炮前的煎熬,尤其是當時的大炮性能並不穩定,經常啞火。有一次,英軍處決12名印度犯人,輪到最後一個犯人時,士兵三次點火,炮彈都沒有發射出來,那個犯人崩潰哀求,居然讓軍官發了慈悲,決定釋放他。
圖:阿富汗人的炮決現場
這種慘烈而不人道的處決方式,在19世紀末基本消失,軍隊中多以槍決取代。但有的地方卻仍然青睞有加,一直持續到20世紀,比如1929年的阿富汗國王卡拉卡尼還用大炮處決了11個犯人。
參考資料:英文維基Blowing from a gun、《Execution with the Cannon: terrible capital punishment until the nineteenth century》、《Execution by cann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