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詩人,10首清明詩詞,一樣的節日,不同的心情

2020-04-04     古典文學與詩詞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的祭祀的節日。


杜牧有一首最著名的《清明》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一樣的清明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思緒,隱娘分享10首詩詞,一起來看看詩人清明節的不同心情吧!



  • 清明節,張繼感慨戰亂後的荒蕪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閭(lǘ ),古代二十五家為一閭。原指里巷的大門,後指人聚居處。閭門即事:對眼前事務,情景有所感觸而創作。

此詩精妙之句是「清明幾處有新煙」,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間不用火,清明之後本應「處處有新煙」,現在卻因戰亂農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蕪了,只有寥寥幾處的人家燃起新煙,一片淒涼。

清明總是和荒涼結合在一起,勾起特殊的感傷。



  • 清明節,韋莊感慨家國興衰


《長安清明》

唐·韋莊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閒分白打錢。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鞦韆。

遊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唐末時期長安城清明時分熱鬧如昔、遊人如織,亂世初定後人們沉溺於短暫安樂。韋莊知道,那個盛世的大唐,真的不在了,眼前的大唐,卻充滿了許多隱憂。

總有人在繁華背後,看到隱憂。



  • 馮延巳筆下的清明,是哀怨的


《鵲踏枝·清明》

五代·馮延巳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

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驚飛去。


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

濃睡覺來慵不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馮延巳寫春,五光十色,眼花繚亂,楊柳輕風,杏花春雨,當我們陶醉在這春光中時,詩人最後卻說:正在睡酣夢甜之際,卻被窗外清脆的鶯啼聲驚起,而美夢也再也無尋處了。

濃睡好夢,歡情片刻,於離人是安慰,可是,夢醒之後,只會更加惆悵。



  • 黃庭堅筆下的清明節,是激憤不平的


《清明》

宋代: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元祐黨爭」時,黃庭堅受到蘇軾牽連,心中頗為不平。

在黃庭堅看來,清明風光雖好,可田野上那些長滿雜草的墳墓令人感到淒涼。不論前人是貧賤愚蠢還是賢能清廉,最後留下來的只不過是滿目亂蓬的野草而已。

人生,總有坎坷時。發發牢騷,抱怨下,然後站起來,拍拍塵土,繼續前進。畢竟,坎坷在繼續,生活也要繼續。



  • 王禹偁的清明節,是勤奮好學的


《清明》

宋·王禹偁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清明節時,一貧如洗的詩人,無花無灑,遂向書中尋求慰藉。

無花無酒地度過清明節,那蕭索的興致猶如居于山野廟宇的和尚一樣。昨日向鄰居求討新火種,破曉時將火種分給窗邊做讀書照明用的燈盞。

以讀書來度過清明節,在困頓中不忘向上,妥妥的正有量



  • 張先筆下的清明節,是寂寞孤獨的


《青門引·春思》

宋·張先


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

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樓頭畫角風吹醒。入夜重門靜。

那堪更被明月,隔牆送過鞦韆影。


乍暖的天氣還透著微寒,庭院裡空蕩寂靜又接近清明,對著落花醉酒酣飲,這傷心病痛像去年一般情境。

晚風吹送譙樓畫角將我驚醒,入夜後重門緊閉庭院更加寧靜,哪裡還能再忍受溶溶月光,隔牆送來少女盪鞦韆的倩影。

春已遲暮,花已凋零,自然界的變遷,象喻著人事的滄桑,美好事物的破滅,種下了心靈的孤獨寂寞的病根。



  • 吳惟信筆下的清明,是喜氣洋洋的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清明節是郊遊踏青的好時節,青年人結伴出城,踏青尋春,笙笛嗚咽,歌聲裊裊,微風拂面,楊柳依依,真是心曠神怡,喜洋洋者。

最美是人間四月天,春光正好,宜出遊踏青,莫負好時光。



  • 吳文英筆下的清明,是思念感傷的


《風入松》

宋·吳文英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

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


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

黃蜂頻撲鞦韆索,有當時、縴手香凝。

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


在淒風苦雨中,吳文英獨自過著清明節,想要曾經和愛人在此生活的往事,如夢境一般。園中再也沒有見到她的倩影了,我的心情如那台階上的青苔,郁郁青青。

人生最痛苦的莫過於失去後才知道珍惜,趁現在,去見想見的人,去做想做的事,不要再留遺憾。



  • 晏殊筆下的清明,是青春活力的


《破陣子·春景》

宋·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

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

笑從雙臉生。


新社日燕子飛動,清明前梨花飄落,青苔點綴池塘,黃鸝的鳴聲從樹間傳出,飛絮輕舞,春日漸長。

在採桑的路上邂逅了東鄰女伴,她笑得如花般燦爛。正疑惑著她是不是昨晚做了個春宵美夢,原來是今天鬥草獲得勝利了啊!雙頰都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了笑意。

春日的可愛在於人,如果你也碰到一個可愛的人,那真是幸運的事。



  • 張可久筆下的清明節,是感慨時光的


《清江引·春思》

元代:張可久


黃鶯亂啼門外柳,雨細清明後。

能消幾日春,又是相思瘦。

梨花小窗人病酒。


黃鶯在門外柳樹梢啼唱,清明過後細雨紛紛飄零。還能再有多少天呢,春天就要過去了,春日裡害相思,人兒憔悴消瘦。梨花小窗里,佳人正借酒消愁。

春殘雨細,想到韶華易逝,遊子未歸,因而借酒澆愁,去打發那好天良夜。

人生,有盼望就有失望,而失望好像格外多些。只願每個人都能在春日收穫屬於自己的等待吧!



每個人的清明節,都有不同思緒,隱娘只願你的歡喜多過悲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4TcQXEBrZ4kL1Vit3X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