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血壓相關死亡率陡升,我國「緊跟步伐」!| ACC 2020

2020-03-31     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高血壓,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眾所周知,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之一。高血壓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常可促進冠心病和卒中的發生,據2019年《Lancet》雜誌報道,這兩種疾病是引起我國居民死亡的前兩位病因。

高血壓相關的心血管死亡(以下簡稱:高血壓相關死亡)一直備受關注,這不,在美國心臟病學學會(ACC)與世界心臟病大會(WCC)聯合召開的年度科學會議上發布的一項臨床研究,統計了美國近十年高血壓相關死亡的變化情況,相關有成果同步發表在《JACC》雜誌上,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該項研究分析了2007-2017年間,美國疾病防控中心所統計的1050例個體死亡中,高血壓相關死亡的比例,並基於年齡、性別、城市化程度(城市與農村)以及地理位置進行了亞組分析。

美國的南部和農村是「重災區

結果發現,這十年內,高血壓相關死亡率隨著時間逐年增加,並且呈現了年齡、城市化和地區性差異:城市人口年齡標準化死亡率增加了20%,而農村竟增加了72%,其中位於美國南方的農村的死亡率最高,是其他地區的2.5倍;在各年齡段中,年齡最大群體(65-74歲)的死亡率也一直是最高的。此外,該項研究還顯示,男性高血壓相關死亡率總體較女性高(25.7% vs 20.3%)。

該項研究分析指出,自2011年以來,美國心血管病總死亡率逐漸放緩,而高血壓相關死亡卻呈現相反的趨勢,表明控制人群高血壓已迫在眉睫,亟需實施新版的ACC/AHA高血壓指南。在南方農村人口中,高血壓相關死亡急劇增加的原因,可能與肥胖、糖尿病以及醫療保健水平較差有關。

我國高血壓患病率仍持續增高

美國的形勢如此嚴峻,那麼國內的情況如何呢?據2012-2015年全國調查顯示,我國人群高血壓患病率也呈現升高趨勢,並隨著年齡增加而顯著增高,18歲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達23.2%,41.3%處於高血壓前期狀態。

高血壓患者中,男性高於女性,北方高南方低的現象仍存在,但差異正在轉變,呈現出大中型城市高血壓患病率較高的特點,如北京、天津和上海居民的高血壓患病率分別為35. 9%、34. 5%和29. 1%,這可能與這些地區生活壓力相對較大有關。

令人意外的是,農村地區居民的高血壓患病率增長速度較城市快,這次全國調查中,農村的患病率(23. 4%)首次超越了城市(23.1%),這可能是近些年農村生活條件雖顯著改善,但健康意識相對缺乏造成的,因此,仍有必要深入開展高血壓健康教育。

此外,不同民族間比較,藏族、滿族和蒙古族高血壓的患病率較漢族人群高,而回、苗、壯、布依族高血壓的患病率均低於漢族人群。

我國的高血壓知曉率、控制率仍較低

近些年隨著健康教育的普及,和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我國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均有明顯改善,但總體仍處於較低水平,分別達46.9%,40.7%和15.3%。

通過對不同人口學特徵進行比較發現,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均為女性高於男性,城市高血壓治療率顯著高於農村;與北方地區相比,南方地區居民高血壓患者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較高;不同民族比較,少數民族居民的高血壓治療率和控制率低於漢族。

高血壓藥物治療中,鈣離子拮抗劑是最常用的單藥治療藥物(46.5%),31.7%的患者使用兩種或以上降壓藥物聯合治療。

既往研究顯示,絕大多數患者需要聯合藥物治療,特別是在有合併症的情況下,但70%的患者採用的是單藥療法。從目前高血壓控制率來看,藥物聯合治療可能更有助於控制人群高血壓。

高血壓治療該何去何從

生活方式干預是前提

高鈉、低鉀膳食,超重和肥胖是我國人群最重要的高血壓危險因素,此外過量飲酒、長期精神壓力、缺乏體力勞動也會影響血壓水平;年齡和家族史是不可改變的影響因素。因此,控制血壓首先要從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做起,如減少鈉鹽攝入,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逐步降至<6 g,增加鉀攝入;平衡膳食;控制體重,使BMI <24,男性腰圍<90 cm,女性腰圍<85 cm;戒煙;不飲或限制飲酒;增加運動,每周中等強度運動4-7次,每次持續30-60 min。

堅持服藥是關鍵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血壓仍≥140/90 mmHg和(或)高於目標血壓的患者應接受長期藥物治療,一般高血壓患者應降至<140 /90 mmHg,能耐受者和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可進一步降至<130 /80 mmHg。

高血壓藥物治療遵循以下原則:

  • 起始劑量:

    一般患者採用常規劑量;老年患者初始治療應採用較小的有效治療劑量,並根據需要,逐漸加量;
  • 優先使用長效降壓藥物,以有效控制24小時血壓,預防心腦血管併發症發生;
  • 對血壓≥160/100 mmHg、高於目標血壓20/10 mmHg的高危患者,或單藥治療未達標的患者應進行聯合降壓治療;
  • 注意個體化治療;

  • 高血壓是終生治療,需考慮成本/效益。

參考文獻:

[1]Lakshmi Nambiar, Martin M. LeWinter, Peter C. VanBuren,Harold L. Dauerman. Decade Long Temporal Trends in U.S. Hypertension Relate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J Am Coll Cardiol.2020.

[2]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J].中國心血管雜誌,2019,24(01):24-56.

[3]Wang Z, Chen Z, Zhang L, et al. Status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Results From the China Hypertension Survey, 2012-2015. Circulation. 2018;137(22):2344–2356.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17.032380.

本文首發: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本文作者:地高辛

責任編輯:董小雯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16NOHEBnkjnB-0zBjI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