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元大仙——最具風度的道家巨擘

2020-03-02     野史故事

在《西遊記》一書中,在取經途中,出現的讓孫悟空服的高人只有兩個,一個是烏巢禪師,一個是鎮元大仙,但是對烏巢禪師孫悟空是心服口不服,對鎮元大仙則是心服口服,不然孫悟空也不會和鎮元大仙惺惺相惜,結為異性兄弟了。

鎮元大仙身為地仙之祖,聲名卻與太上老君相差萬里,太上老君人人皆知,威信無人能比,鎮元子卻默默無聞,在外的名聲甚至比不上幾乎毫無本領的福祿壽三星,連做過齊天大聖的孫悟空都不知道有這個人存在,可見鎮元大仙身為道家一派領袖的低調樸實作風。

《西遊記》第二十四回這樣講:

當日鎮元大仙得元始天尊的簡帖,邀他到上清天上彌羅宮中聽講混元道果。鎮元子吩咐二童道:「不可違了大天尊的簡帖,要往彌羅宮聽講,你兩個在家仔細。

鎮元大仙是地仙之祖,卻說不可違了大天尊的簡帖,足見其謙遜之品性。

(孫悟空等人)遂都一齊進去,又見那二門上有一對春聯:長生不老神仙府,與天同壽道人家。行者笑道:「這道士說大話唬人。我老孫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時,在那太上老君門首,也不曾見有此話說。」

孫悟空這樣說,不無譏諷之意,然而鎮元大仙另有一個外號叫做「與世同君」,可見這副對聯還是鎮元大仙謙遜以後才寫出來的。

且看,唐僧(進莊園以後)上前,以左手拈香注爐,三匝禮拜,拜畢回頭道:「仙童,你五莊觀真是西方仙界,何不供養三清、四帝、羅天諸宰,只將天地二字侍奉香火?」童子笑道:「不瞞老師說,這兩個字,上頭的,禮上還當;下邊的,還受不得我們的香火。是家師父諂佞出來的。」

由此可見,鎮元大仙地位的顯赫,三清是天仙派系的三大巨頭,而他則是地仙之祖,若排名,在道家裡,地位也僅次於三清而已,所以清風、明月說:「三清是家師的朋友,四帝是家師的故人,九曜是家師的晚輩,元辰是家師的下賓。」

孫悟空對此不以為然,然而清風、明月並無吹噓之意。當孫悟空推倒人參果樹逃跑後,鎮元大仙追擊唐僧一眾,僅憑一隻玉麈,幾乎是兩三個回合之內,就施展袖裡乾坤的法術,把唐僧師徒連人帶馬裝進袖子裡,可謂法力無邊。

孫悟空除了在如來那裡吃過大虧,還沒受過這等挫折,前翻遇見烏巢禪師,估計心中已經黯然神傷了,這次又遇見一個一等一的高手,估計想死的心都有了。

這也是孫悟空開始轉變風格,在取經一途中謹小慎微的原因。

由上可知,鎮元大仙不但地位尊崇無比,而且法力無邊,如此人物,能夠做到謙遜低調,著實風度翩翩,實為神仙楷模。

鎮元子的另一番風度就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人參果樹是鎮元大仙的修仙之根基,《西遊記》如此描述:那觀里出一般異寶,乃是混沌初分,鴻蒙始判,天地未開之際,產成這顆靈根。蓋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賀洲五莊觀出此,喚名草還丹,又名人參果。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頭一萬年方得吃。似這萬年,只結得三十個果子。果子的模樣,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備。人若有緣,得那果子聞了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

對這等稀世之寶,開園的時候,五莊觀內所有的人才吃了兩個,但鎮元大仙就要送唐僧兩個,原因很簡單,當年曾經見過面,見面的時候,金蟬子給我遞過茶。

原著中,鎮元子這樣交代:「不日有一個故人從此經過,卻莫怠慢了他。可將我人參果打兩個與他吃,權表舊日之情」。二弟子得知師父故人是往西天拜佛求經的和尚,說:「孔子云:「道不同,不相為謀。』我等是太乙玄門,怎麼與那和尚做甚相識!」鎮元子解釋說:「那和尚乃金蟬子轉生,西方聖老如來第二個徒弟。五百年前,我與他在『盂蘭盆會』上相識。他曾親手傳茶,佛子敬我,故此是為故人也」。

如此慷慨之人,也無愧於」大仙「二字了。

鎮元大仙送唐僧兩顆人參果,估計原意是讓唐僧吃一個,孫悟空等三個徒弟吃一個,不想唐僧已非當年之金蟬子,現今乃是肉眼凡胎一俗和尚,打死都不肯吃長生不老藥,最後便宜了清風、明月。

豬八戒沒撈到好處,便攛掇孫悟空去偷果子,由此而生一系列衝突,孫悟空性起之下,一棍子倒翻了天地間的靈根。

當鎮元大仙回莊的時候,聽說此事,卻是這樣表現:大仙聞言,更不惱怒,道:「莫哭,莫哭!你不知那姓孫的,也是個太乙散仙,也曾大鬧天宮,神通廣大。既然打倒了寶樹,你可認得那些和尚?」清風道:「都認得。」大仙道:「既認得,都跟我來。眾徒弟們,都收拾下刑具,等我回來打他。」

清風明月沒看好家,壞了人參果樹又走了兇手,鎮元大仙不僅不惱怒,反而安慰他們,又替他們開脫,實在是難得的長者之風。

同樣是作為師父,唐僧對孫悟空就不一樣了,孫悟空一闖禍,唐僧就開始「潑猴、潑猴」的罵個不停,然後就是抱怨連累自己,最後就是威脅要念緊箍咒,沒有一點為師的大度雍容氣概。

且看唐僧等人被清風明月鎖在屋子裡以後,唐僧埋怨行者道:「你這個猴頭,番番撞禍!你偷吃了他的果子,就受他些氣兒,讓他罵幾句便也罷了。怎麼又推倒他的樹!若論這般情由,告起狀來,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說不通。」行者道:「師父莫鬧,那童兒都睡去了,只等他睡著了,我們連夜起身。」沙僧道:「哥啊,幾層門都上了鎖,閉得甚緊,如何走麼?」行者笑道:「莫管,莫管!老孫自有法兒。」八戒道:「愁你沒有法兒哩!你一變,變什麼蟲蛭兒,瞞格子眼裡就飛將出去,只苦了我們不會變的,便在此頂缸受罪哩!」唐僧道:「他若干出這個勾當,不同你我出去啊,我就念起舊話經兒,他卻怎生消受!」

四人在孫悟空的引導之下,逃跑之後:這一夜馬不停蹄,只行到天曉,三藏道:「這個猴頭弄殺我也!你因為嘴,帶累我一夜無眠!」

上下一對比,唐僧的尖酸刻薄、心胸狹隘顯露無疑,虧他還是如來的二弟子轉世,可見如來教徒弟的本領真是不怎麼地,一個個人品都奇差,真正是讓道家的人笑話。

反觀孫悟空,處處為唐僧等人著想,打人的時候,大仙道:「唐三藏做大不尊,先打他。」行者聞言,心中暗道:「我那老和尚不禁打,假若一頓鞭打壞了啊,卻不是我造的業?」他忍不住開言道:「先生差了。偷果子是我,吃果子是我,推倒樹也是我,怎麼不先打我,打他做甚?」

第二次打人的時候,大仙又吩咐道:「還該打三藏訓教不嚴,縱放頑徒撒潑。」那仙又輪鞭來打。行者道:「先生又差了。偷果子時,我師父不知,他在殿上與你二童講話,是我兄弟們做的勾當。縱是有教訓不嚴之罪,我為弟子的,也當替打,再打我罷。」

當受刑結束,鎮元大仙等人休息時,看看唐僧的嘴臉:那長老淚眼雙垂,怨他三個徒弟道:「你等闖出禍來,卻帶累我在此受罪,這是怎的起?」行者道:「且休報怨,打便先打我,你又不曾吃打,倒轉嗟呀怎的?」唐僧道:「雖然不曾打,卻也綁得身上疼哩。」沙僧道:「師父,還有陪綁的在這裡哩。」

看到這一點時,我差點笑噴了,人家挨打挨了一天,吭都沒吭,他到抱怨綁得疼,簡直是豈有此理,令人髮指!

當孫悟空三番幾次搗亂脫逃之後,鎮元大仙如此:卻說那鎮元大仙用手攙著行者道:「我也知道你的本事,我也聞得你的英名,只是你今番越理欺心,縱有騰那,脫不得我手。我就和你講到西天,見了你那佛祖,也少不得還我人參果樹。你莫弄神通!」

這番話,真正霸氣,除了大鬧天宮時的孫悟空,你在《西遊記》中絕對找不出第二人來。由此,孫悟空才真正了解到鎮元大仙的厲害。

其實,由最開始,鎮元大仙得知人參果樹被推翻的表現,可以推知,鎮元大仙是有把握醫治好人參果樹的,不然他不會那麼輕鬆,整天和孫悟空糾纏來去。

以常理推斷,鎮元大仙是和如來平起平坐的一派領袖,連如來的徒弟觀音都能醫好人參果樹,沒來由他自己醫不好。

不要忘了鎮元大仙可是地仙之祖,地上的靈根,豈有他醫不好之理?

鎮元大仙之所以非要孫悟空醫治,那是因為孫悟空砸了人家道場,毀了人家靈根,而且此時的孫悟空是佛門徒弟,就這樣一聲不吭放孫悟空等人走,然後自己醫好樹,墮了自己名聲是小,墮了道家一派名聲就事大了。

鎮元大仙有理有據,不卑不亢,實不愧是地仙一派巨擘翹楚。

從以後孫悟空三島四海求方的經歷來看,鎮元大仙的威望很高,當孫悟空到了南海,更是劈頭蓋臉地遭到觀音菩薩的一頓臭罵。

當孫悟空請動觀音菩薩醫樹之後:大仙躬身謝菩薩道:「小可的勾當,怎麼敢勞菩薩下降?」菩薩道:「唐僧乃我之弟子,孫悟空衝撞了先生,理當賠償寶樹。」

鎮元大仙是觀音菩薩的師父輩人,而且兩人不同門派,但鎮元大仙能如此降尊屈禮,當真是風度翩翩。

到最後,人參果樹醫好之後,那大仙十分歡喜,急令取金擊子來,把果子敲下十個,請菩薩與三老復回寶殿,一則謝勞,二來做個人參果會。

按理說,你們佛門中人推了我的果樹,就應該你們賠,我沒問你們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已經很給面子了,憑什麼要請你們吃果子?但是大仙就不這麼想,還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由此再見大仙的雍容大度風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zigAnEBnkjnB-0z0v4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