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疾病,從正確洗手開始!

2020-08-28   麻醉MedicalGroup

原標題:預防疾病,從正確洗手開始!

生活中,我們常聽說一句話,叫做「病從口入」。意思是說,很多疾病都是從嘴「吃」進去的。由於攝入了不潔的或者被有害細菌、病毒等污染的食物,導致機體出現相關的疾病。我們最常見的是消化道疾病,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疾病。從醫學專業角度,對這種患病途徑稱之為「糞-口」途徑。

看到這裡,似乎看懂了的朋友會問:誰也不會去吃糞啊!其實,這種途徑並不是說直接吃糞,而是多種疾病都可以追根溯源到糞便引發疾病。

糞便引發疾病,很多朋友可能又是一頭霧水。下面,我們針對這個問題聊一聊:

我們都知道,傳染病形成的必備條件有三個:傳染源、傳播途徑以及易感者。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傳染源就不可能引起疾病;如果沒有傳播途徑,再強的致病菌也不可能引起疾病;另外,自身抵抗力很重要。如果大家體格都棒棒的,堅決不做易感者,致病菌也拿你沒辦法。

傳染源,摸不到、看不見,作為普通人,可能很難發現它、防禦它;另外,通過加強營養、鍛鍊身體,也可以儘量避免成為易感人群。往往最容易被忽視的,就是傳播途徑的這個環節。

本次新冠病毒爆發以來,我國打贏這場抗疫的主要法寶,就是切斷了傳播途徑。通過減少接觸、戴口罩以及洗手的措施,有效的避免了病毒的傳播。

有的人會問:這是一種呼吸道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疾病為主的疾病,勤洗手在其中的作用大嗎?

答案是確定的。手是我們最好使的「工具」,手不僅可以勞動、吃飯,也可以用來打招呼。比如,握手是社交場合的重要禮儀。因此,雖然說手可以用來吃東西,但有可能手是我們最髒的地方。

看到這張圖,大家是不是感到很恐怖?

其實,這是一張普通人洗手之前手掌上細菌的培養圖片。而引起很多疾病的罪魁禍首,就是手上的這些致病菌。

到這裡,我們不得不隆重介紹一下引起疾病的重要途徑之一「糞口途徑」了。其大概意思是,致病原隨病人和帶菌者的糞便排出體外,污染了外環境,通過生活接觸、食物、水、蒼蠅和手經口感染。也就是說,生活中的不經意間的一個動作,都有可能把病菌吃進嘴裡。通過這個途徑,可以引起消化道疾病、流感、禽流感以及手足口病等很多我們熟知的疾病。

為了防控疾病,每個醫療機構、每名醫護人員都非常注重「手衛生」。儘管這樣,醫院感染病例仍有相當一部分為接觸性傳染,其中由醫務人員的手傳播細菌而造成的醫院感染約占30%。護士、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做一個簡單的操作都可能增加手上的細菌100-1000個,如:把病人從床上扶起來、測量血壓或脈搏、接觸病人的手、給病人翻身、接觸病人衣服或床單或者接觸床頭櫃、床墊、輸液泵等。

雖然我們不可能絕對避免通過手導致疾病傳播,但努力減少疾病還是可以做到的。想做到這一點,大家要注意個人衛生,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衛生習慣少吃或不吃生冷食物,尤其是容易被蒼蠅叮咬的食物以及吃瓜果應洗凈、削皮。另外,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是關鍵!

洗手,一般是指用普通或者抗菌肥皂(皂液)和流動水洗手,清除手部皮膚污垢和暫駐菌的過程。

洗手之前應注意哪些問題?

洗手之前應先摘除手部飾物,最好能修剪指甲;應注意清潔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膚的皺褶處;流動水沖洗雙手使用清潔布巾徹底擦乾雙手。

洗手方法:(七步法)

1.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相互搓擦:

2.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搓擦(雙手交替進行):

3.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搓擦:

4.雙手指互扣、互搓,交替進行:

5.拇指在掌中搓擦,並交替進行:

6.指尖在掌心中旋轉,並交替進行:

7.螺旋式擦洗手腕,交替進行。

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我們一起普及正確的洗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