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室」誕生於紅軍時期,所謂「列寧室」其實就是政治學習活動室。當時紅軍凡駐紮一個地方,都要在駐地布置一間「列寧室」,供紅軍指戰員學習政治、提高思想、整頓作風。
鸞山列寧室(圖/港灣家)
這間保存完好的「烈士室」,位於攸縣鸞山鎮南岸村的南沖。1932年6月,湘贛軍區獨立第三營和紅軍第一軍獨立一師等單位,駐防在這裡,共同布置了這間「列寧室」。
湘贛獨立一師三團團部舊址(南岸列寧室舊址)設在攸縣鸞山鎮南岸村
南沖的「列寧室」,在村子的左側,是一棟民房的側廳,約三十平米。正門牆上書寫著「列寧室」三字。下面寫有「只有武裝暴動,才能徹底肅清反動派。——湘東赤衛軍指揮部」。右邊門上寫有:「革命之花,群眾救星。」正廳堂上書有:「共同努力奮鬥;共產成功萬歲;剷除豪紳地主!」正廳對面書寫有:「力爭青年特殊利益的完全實現。」
廳右牆上抄有國際歌歌詞和少先隊隊歌歌詞。其它幾面牆均寫滿標語口號,就連隔壁的房子裡也寫有不少標語口號。
攸縣鸞山風情(圖/網友「藍天8846」)
這間「列寧室」所屬戶主叫陳寶元,土改時被定為地主成分。1932年,他的房子建好才兩年,里外粉刷一新。紅軍來到南沖時,陳帶領家人跑到了縣城。1934年,他回到家裡,發現房子不僅沒有損壞一點,就連門窗、床板都沒有移動,他非常感動,連稱這是仁義之師。進屋後,才發現牆上寫有不少標語,尤其對「列寧室」的布置感到新奇。當時白軍擦標隊(專門負責塗擦紅軍留下的標語)到處叫囂,不擦掉紅色標語者,以通匪論處。一來陳寶元有一定身份,二來「列寧室」位於整棟房子的最裡層,比較隱蔽。「列寧室」躲過了檢查。
解放後,陳家這棟房子屬於地主產業,土改時分給了貧農賀石生居住。賀住了幾十年,只是將白牆壁燻黑了一些,但標語依舊保存完好,也一直沒被他旁人發現。
鸞山系株洲攸縣鸞山鎮境內一座獨聳之山,如鸞起舞,故名鸞山。圖為鸞峰
1970年,一位在南沖辦隊的易姓幹部從「列寧室」前經過,偶爾發現牆上有「只有武裝暴動,才能徹底肅清反動派。」的標語,他覺得這顯然不是現在的標語,他走近仔細查看,又隱約看到門上的「列寧室」三字。他好奇地走進屋裡,發現了大量紅軍時期留下的標語口號。於是易很快向公社和縣裡作了彙報。以後,省、市、縣都派人來考察,確認了「列寧室」的存在。1979年,公社撥專款給住戶賀石生另建新屋搬出。「列寧室」被原貌保存下來,作為紅色教育基地。2008年12月,株洲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株洲發布特約撰稿人/牛八
編輯/黃盼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聞熱線:18173385049(李記者)、15907333036(舒記者)
聲明:分享要尊重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株洲發布」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