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息肉非做手術不可嗎?保膽取息肉行不行?

2019-07-04     肝膽疾病專家王東

近年來膽囊息肉的發病率似乎有明顯上升的趨勢,幾乎我的每次門診都會有至少5-6個患者拿著B超單子來找我看要不要做手術,也有不少外地的患者不遠千里來到北京,就是想做一次超聲造影檢查來明確膽囊息肉性質。

超聲檢查的普及提高了膽囊息肉檢出率

膽囊息肉雖小,但確實給人們造成了很大的困惱,那麼膽囊息肉是怎麼引起的呢?膽囊息肉會不會癌變呢?膽囊息肉一定要做手術嗎?

一、膽囊息肉的概念

膽囊息肉,醫學上又稱之為「膽囊息肉樣病變」,是泛指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狀生長的所有非結石性病變總稱,又稱膽囊隆起樣病變。

膽囊緊鄰肝臟

我們碰到的大多數膽囊息肉是在偶然的B超體檢時才發現的,只有少數人是因為右上腹不適去檢查B超發現的。一般情況下,單位組織的正常查體中大約有5%的人會檢查出有膽囊息肉,這就是膽囊息肉的大概發病率。最初體檢發現的膽囊息肉往往為單發,也可以多發,直徑只有2-3mm,隨著時間推移,膽囊息肉會緩慢增大,數量也會從最初的單發變成多發,也有很多人在觀察了很多年後沒有發生明顯變化。

體檢現在是一個產業

二、膽囊息肉一定會發生惡變嗎?

通過常規B超檢查出來的膽囊息肉只是個籠統稱謂,一般無法鑑別膽囊息肉的具體性質,醫生也要根據息肉的大小、數量、生長速度、形態、血流信號、有無家族腫瘤史、以及其他影像學檢查才能判斷膽囊息肉的大致性質,總體上來講,膽囊息肉發生癌變的幾率其實並不高。

癌細胞插圖

按照病理特點,膽囊息肉可分為腫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臨床上見到的大多數膽囊息肉屬於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種,膽固醇性息肉,又稱為假性息肉,屬於非腫瘤性息肉。體檢發現的絕大多數膽囊息肉就是屬於這種類型,常為多發,直徑從2-3mm到10mm以上都有可能,基底細小,可有細長的蒂,這種息肉其實就是膽固醇的結晶體,從理論上講,膽固醇性息肉是不會癌變的,因為其中沒有可以增值的細胞,這下子可以放心了吧!而且大多數膽固醇性息肉的患者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膽囊功能良好,沒有必要採取手術治療。

膽固醇

第二種,炎症性息肉,也屬於非腫瘤性息肉,是膽囊炎反覆發作過程中形成的局部組織增生,大部分炎症性息肉會合併膽囊結石和慢性膽囊炎,文獻並沒有炎症性息肉癌變的報道,但由於同時合併膽囊結石和膽囊炎,有可能因為反覆發作的症狀而接受手術。

炎症

第三種,腺瘤性息肉,又稱為真性息肉,屬於腫瘤性息肉,是真正需要我們注意的膽囊息肉,在膽囊息肉里它才是真正的腫瘤性病變,雖然所占比例一般不超過5%,但增大到一定程度時便有演變成為癌腫的可能,這種息肉的直徑越大,癌變機率越高,國內外數據顯示,腺瘤性息肉的癌變機率在20%-38.9%,但從腺瘤到癌變所需的時間尚無定論,因此一旦懷疑腺瘤性息肉應儘早手術治療。腺瘤性息肉一般為單發,常位於膽囊底或體部,基底寬,內有血流。

腺瘤有癌變風險

第四種,膽囊腺肌症,又稱腺肌瘤,也屬於非腫瘤性息肉,曾認為膽囊腺肌症有潛在癌變風險,一旦發現即應手術,但其實腺肌症是膽囊上皮和平滑肌的慢性增生性疾病,就像乳腺增生或子宮肌瘤一樣,表現為膽囊壁局限性或瀰漫性增厚,這種病灶罕見發生癌變,一般只在病灶進展速度較快,症狀明顯,或合併其他膽囊疾病時才考慮手術治療。

膽囊炎

三、膽囊息肉會引起不適症狀嗎?

不少人是因為上腹部或右上腹部不適去醫院檢查才發現膽囊息肉,往往會把症狀歸罪於膽囊息肉,也有不少醫生為了迎合病患的畏癌心理而建議早做手術。其實,絕大多數膽囊息肉是沒有任何症狀的,應進一步檢查有沒有胃腸道、肝臟或胰腺的疾病,只有少數的上腹部不適或腹痛和膽囊息肉有關,這是由於息肉位於膽囊頸部引起堵塞造成膽汁排泄不暢,或者是同時合併有膽囊結石或膽囊炎才表現出來膽絞痛或膽囊炎的症狀。

腹部症狀其實大多數和膽囊息肉無關

四、為什麼會得膽固醇性息肉?

大多數膽固醇性息肉可能與我國飲食結構和飲食規律發生變化及生活環境等多種因素有關,這些因素包括高膽固醇飲食、長期酗酒、過多進食刺激性飲食、飲食規律紊亂、作息不規律等,脂肪肝的病人也更容易得膽固醇息肉,其實這就是由於膽囊功能和膽固醇代謝異常引起的,雖然膽固醇息肉沒有癌變風險,但膽囊息肉的出現具有重要的提示意義,就是我們的生活方式不夠健康。也有一些研究指出:農藥化肥的普遍使用、食品添加劑泛濫、電離輻射等與膽囊息肉的形成可能有關係。

飲食健康很重要

五、膽囊息肉真的只能一切了之嗎?

其實膽囊息肉要不要做手術,主要是看其發生癌變的幾率大不大,雖然國內外指南和共識都將直徑超過10mm作為膽囊息肉手術的標準,但如果按照這一標準執行,其實切除的大多數膽囊息肉仍然是膽固醇性息肉,是不存在癌變風險的,特別是年輕人選擇手術時更要慎重,畢竟膽囊息肉不影響膽囊功能,切除功能正常的膽囊之後往往容易出現相當長時間的消化功能異常,如腹脹、腹瀉和膽汁反流等。

腹腔鏡手術

結合我們自己的臨床經驗,根據膽囊息肉發生惡變的高危因素,我們認為膽囊息肉的手術指征如下:

(1)單發病變,直徑大於10mm,蒂粗大,超聲造影檢查提示為腺瘤性息肉,或彩超檢查證實息肉存在豐富血供,提示不排除惡性者;尤

(2)膽囊息肉同時合併有膽囊結石,有膽囊炎症狀,年齡大於50歲,特別是位於膽囊頸部;

(3)合併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局限性膽囊壁增厚、生長速度較快者(>3mm/月)。

肝膽相照

通常情況下,B 超檢查能夠早期判斷膽囊里的東西是結石還是息肉,對於數量、形態、大小的敏感度甚至高於CT和核磁。如果需要進一步明確息肉的類型和性質,特別對於炎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的判斷,就需要薄層增強CT或MRI增強掃描的幫助了,超聲造影是近年來使用較多的一種檢查手段,如果某些膽囊息肉性質不能確定,需要至少每3個月複查一次,密切觀察。

定期體檢是最適合膽囊息肉的

我不推薦所謂的「保膽取息肉手術」,特別是膽固醇性息肉,這是由於膽汁代謝異常引起的,如果原發疾病沒有得到控制,像高血脂、糖尿病、肥胖、脂肪肝、慢性肝病、不良生活和飲食習慣等,那麼取了息肉,並沒有降低以後再次息肉復發的風險,反而因為不必要的手術而損傷膽囊功能。

總結

膽囊息肉已成為一種常見病,既不能過於擔心,也不能大意,特別是膽固醇性息肉不僅僅是膽囊自身的問題,而是一種全身性和社會性疾病,對於我們來講,應該建立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尤其是年輕人,避免膽囊息肉的形成更為重要。

健康生活從早晨開始

切不可一發現膽囊息肉就糾結於要不要手術,首先要明確膽囊息肉的性質,在排除膽囊息肉癌變危險後,只需要定期複查就可以,特別是膽囊多發息肉是沒必要急於手術的;對於單發膽囊息肉要警惕,觀察期間一旦達到手術指證,建議及時做膽囊切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O6aGGwBmyVoG_1ZjuV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