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品昨晚壓抑了/長久未眠
這篇文章只是壹品個人的「減壓文章」
當然考慮到會被很多人罵
本篇關閉留言功能
昨晚朋友圈又傳來「設計同行」猝死的新聞
收到這個消息
正是壹品凌晨3點
剛醒來計劃畫圖的時候
很害怕
然後朋友圈發了一條信息
「我該怎麼辦?」
要完成的工作就在那裡
每項工作都是有時間期限
然後咬咬牙
堅持將設計圖畫完發了出去
這個凌晨,註定很煎熬
最近兩年每隔一段時間
總能看到類似的消息
每看一次,心理負擔會增加一倍
微信朋友圈的主題
基本也是「點蠟燭」的同時感概一句
願天堂沒有熬夜加班
或者憤慨吐槽下這個設計行業
然後這個事件
就如同娛樂新聞一下
兩天過後、煙消雲散
一切如往常
仿佛什麼都沒有發生
因為這樣的事件發生
你會為了避免熬夜畫圖
辭掉工作嗎?
不會
你會為了減輕負擔
減少工作量嗎?
不會
你會放棄某個城市超高的壓力
折衷選擇另一個舒適的城市嗎
不會
.......
從沒有人想過如何改變或者真實應對
感嘆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成年人的世界
沒有「容易」二字
要麼選擇「一事無成的生活」
要麼挑戰一個「未知的美好明天」
或是「某個凌晨悄然離去」
中年人的壓力
不敢冷漠離去
有了家庭
就有一份存在的責任
中年人的壓力
更不敢苟活
可能會連帶一家人的艱辛
這個世界
可能中年人
是最不相信童話和眼淚的
尤其在上海這樣「現實的城市」
大部分人願意承受短期的痛苦換取一點生活的改變
也是大部分人選擇這個城市的原因
可能有朋友會談到
人生不是兩級的「非黑即白」
不只是」暴富「和」貧窮「兩個極端
也有「平凡安穩的生活」
當你說出這句話的時候
註定是一個「童話故事」
如果讓大家選擇
多少人會真心選擇「平凡過一生」
(尤其是男人)
「平凡」在世俗眼裡
就是過的不好或一事無成
可能壹品這個價值觀有點扭曲
但卻是生活圈的真實
當然壹品很害怕「猝死這件事」
「身體負荷」確實很大
真的感覺時刻會被帶走!
當然
大家也不用太信「朋友圈這件事」
看一堆人點蠟燭
然後嘣一句「願天堂沒有加班」
以為他們會怎樣改變
基本追了兩天熱點之後
該加班加班,該通宵通宵
該虛度年華繼續虛度
就像一個笑話談的:
一個人想戒煙
看了N多吸煙有害健康的視頻
看到身體各種器官的惡性變異環節
嚇得趕緊抽根煙「壓壓經」
這種場景是不是特別像我們自己
前一秒看完「同行猝死」
下一秒繼續投入通宵畫圖之旅
聽過那麼多道理
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甚至大家都知道怎樣避免這類事件發生
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
平時多注意鍛鍊身體
精神層面保持健康心態
但現實的世界就是
當你年輕的時候
你唯一的資本就是「體力好」
「熬夜最好的年華」
似乎除了這個,基本一無所有
你有選擇嗎?
良好作息時間
不存在
到了「中年」
發現成為了一家人的經濟支柱
可能不需要體力的大量消耗
但是精神層面負擔會增大
最近很多猝死的案例
基本都是「人到中年」
「心事太重」
說著說著,壹品突然嚇到了
是不是主角都是「男人」?
朋友肯定在問
本篇又是一個沒有中心思想的廢話文章嗎?
不知道誒
反正說完這些
壹品心理感覺陽光很多了
減壓文章呀
還是給點建議吧
絕對不太成熟,只代表壹品一家之言
年輕的時候
拚命的同時,作息無法保證的時候
身體一定要健康
年長之後
身體肯定好不了多少了
但是心理健康很重要
」據說「前面幾個事件發生
背後很多是「心理上錯綜複雜的額外壓力」
「熬夜」這件事只是「壓死駱駝最後一根稻草」
背後更多還是「心理壓力」
以前一句話
總被大家當成笑話來解讀
陽光點
生活沒那麼多過不去的坎
分享一個自己曾經的「心結」
那一次差點「奔潰離去」
曾經做設計管理的時候
一個項目的正常時間節點協調
寫了一篇讓設計方按時交圖的郵件
正常流程,都會抄送給公司各大領導
結果意外發生了
也是生平第一次遇到
設計方回覆說,時間沒法按時完成
這種回復也很常見,
一般私下溝通下就行
結果設計方回復的時候
非常強硬的抄送給公司最大領導
這簡直是「當場打臉」,啪啪啪的
直接宣告了工作安排不到位
而且全公司領導見證了這個盛況
因為這件事
壹品至少抑鬱了半個月
總覺得會被全公司「刮目相看」
幾年後回想
那叫什麼事
當時最大的心病是
總覺會被全公司人鄙視
結果是
大家都各忙各的
根本沒人關注你的「那堆屁事」
之後也是看一篇文章徹底釋懷了
一個人參加一個朋友婚宴
穿著非常講究
吃飯期間,不小心一道菜沒夾好掉衣服上了
每個人在現場都見證了,場面極度尷尬
結果整個吃飯期間
他都心情不好
感覺每個人都在背後議論他
真實的情況是
大家根本沒關注他這舉動
他們更關心自己在餐桌中的位置
想想你自己
是不是這種心理?
舉這個例子
儘管只是一件小事
但是生活中很多都是這類小事件的疊加
我們都太將自己太當回事
人生很長
真沒有那麼多過不去的坎
客觀說
心理健康
比身體健康更重要
希望大家都好好的
一起見證自己美好的未來
最後真誠說一句
願逝者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