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市跌跌不休 七大供應商看衰下半年業績
編譯 | 熊宇翔
編輯 | 老司機
本周,全球十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法國佛吉亞在中國陷入了一場公關危機。
7月23日,佛吉亞公布上半年業績,並宣布將對中國業務進行優化,多家中國工廠將進行整合。通過節流的方式,佛吉亞試圖在大盤繼續下行的趨勢中維持其在中國的業績與利潤率。
始料未及的是,在新聞發布會的5天後,有國內媒體將佛吉亞在中國裁員、關停工廠的行動解讀為「看衰」中國市場。該媒體援引諮詢機構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汽車產量同比去年第一季度下降了15.7%。
7月29日,在輿論的一片質疑聲中,佛吉亞不得不緊急發布官方聲明,澄清事實。
佛吉亞的遭遇並不是孤例。除開國五清庫存在近期拉高銷量的短時間政策利好,中國車市仍然缺乏明顯且持續的回暖跡象。因此,在中國有業務的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中,瀰漫著一股悲觀情緒,他們普遍調低了各自在華業務的業績預期。
路透社報道稱,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銷量已經持續下跌12個月,並且預計中國市場的需求衰減趨勢在未來一年中仍將維持。本周三,菲亞特克萊斯勒將其在中國的預期銷售業績下調了4%。
正在放緩的經濟增長以及同美國激烈的貿易戰挫傷了中國消費者的信心,中國車市也因此受挫。
同時,更加嚴苛的排放標準又對正在困境中的中國汽車產業火上澆油,車企不得不砍掉一些產量以免陷入庫存危機。車企的困境使得上游零部件供應商的業務規劃面臨更大的挑戰,他們更關注生產數字,也對市場的下行趨勢持更加悲觀的態度。
除了佛吉亞,近期,還有6家全球零部件供應商都下調了對中國的業績預期。
本周三,著名ADAS系統供應商安波福CEO Kevin Clark向分析師表示:「現在的情況並不明朗。」
Clark回應了在中國的庫存水平是否仍然高企,並表示安波福已經削減了產量下降的相關生產線崗位,從而控制支出。安波福預計,今年第三季度在中國的產量將下降15%,全年產量則將下降13%。
「我們認為我們處在一個相對合理的保守位置,基於我們對前景的預期平衡了風險和機遇。形勢會變得更糟嗎?有可能,但我們不認為是『很可能』。」Clark補充道。
而諮詢機構IHS Markit本月發布的報告預測,今年中國輕型客車的產量將較2018年的2661萬台下跌6.9%,至2476萬台。
對中國汽車需求及生產前景持更保守態度的,不僅僅是安波福。在7月的財報電話會議中,幾位汽車零部件巨頭的CEO,都提及了2位數的銷量下跌。
主營渦輪增壓業務的大廠蓋瑞特CEO Olivier Rabiller 周二表示,公司將其在華業務全年產量預期從下降8%調整至下跌10%。蓋瑞特也因之下調了其2019財年的業績預期。Olivier表示,「我們比行業平均水平還要更悲觀一些。」
7月19日,後視鏡龍頭真泰克(Gentex) CEO Steven Downing表示,公司已經面向第二季度作出了「比IHS預估結果還要悲觀的規劃」。他稱,「針對IHS的數據,我們的確採取了一些調整,取得了不錯的反饋。今年下半年我們也會保持同樣的措施。」
同樣,大幅調低了其2019年利潤預期的博格華納,也預期其在華業務利潤將降低10%-14%。7月25日,博格華納CEO Frederic Lissald表示,「我們希望表達一個切合實際的預期,這已經是我們最樂觀的評估了。」
當然,跌跌不休中似乎也有逆勢上揚者。
7月25日,主營汽車座艙業務的偉世通宣布,其在華業務第二季度增長了30%,並且公司本年度已經向新業務投入了10億美元。偉世通將業務增長歸因於新產品的發布、汽車座艙部分的升級,以及一份來自某不具名車企的下一代娛樂信息系統訂單。
偉世通CEO Sachin Lawande稱,在華業務的增長較早些時候作出的預期而言,仍然來得「過於溫柔」。偉世通預計,本年度其產量將下跌10%——其早前的預估是,今年產量下降4%。同樣,偉世通調低了其全年盈利預期。
7月26日,汽車內飾零部件供應商李爾表示,其半年業績預估中,在華業務的產量也將下跌超過20%。
此外,中美貿易爭端或許會加劇汽車供應商們的沮喪情緒。
安波福已將受關稅影響的收入從7500萬美元調低至4400萬美元,Clark認為,中美兩國的緊張氣候將傾向於長期維持而不是短期現象。為了縮減開支,安波福已經開始向韓國轉移產能。
更多的汽車供應商則是依然看好中國市場。在佛吉亞的官方聲明中,該公司表示,"集團的重點戰略是聚焦中國,深耕中國,保持可持續性長期發展「,「不存在看衰中國市場的說法」。
註:本文部分內容綜合自路透社、汽車製造中文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