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喜歡說反話,背後的信息你接收到了嗎

2019-07-27     世邁童蘊學堂



明明是餓了,卻說不要吃,喜歡的玩具,偏說不喜歡,寶寶為什麼總愛說反話?專家指出寶寶喜歡說反話與自我意識的發展有關,3歲左右寶寶會進入到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可能經常會和家長「對著干」。該如何應對寶寶的這種行為?怎麼才能正確理解反話背後傳遞的信息?不妨先來看看專家的建議吧!

以下內容整理自「上海科學育兒指導」官網專家問答庫。

王振宇

博士生導師

Q:家有寶寶5歲,最近發現,他老是和大人說反話,明明對的,他偏說不對,是不是逆反期提前到了?該怎麼辦才好呢?

王振宇: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發展是有波浪起伏的,有時比較順利,與成人合作較好,有時不太順利,與成人合作有退步,這是正常現象,通常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改善。家長在孩子發展處於低潮時要耐心,不要急躁,呵斥,更不能體罰。正如你所說,兒童心理是一個複雜的發展過程,值得我們好好研究和學習。



陳斌斌

香港中文大學博士

Q:四周歲小女生,總愛說反話,有想法但表達能力不好,前一分鐘不想做這件事,下一分鐘就可能會堅持想做這件事。如果不回應或拒絕,她就開始哭了。請問陳老師,該怎麼糾正她呢?

陳斌斌:

該階段的孩子處於發展階段中的第一叛逆期,有時候就是要跟家長對著干,說反話等等,這些都是該階段常表現的行為。但是,隨著孩子逐漸成長,認知能力逐漸成熟,這些行為會慢慢自己發生變化、減少。此外,每個孩子的表達能力都是有差異的,您所說「有想法但表達能力不好」,也不用過於擔心,隨著她與同伴的交往更加的緊密,自然而然,言語表達能力就會有所改善。當然,父母平時多給孩子語言訓練的機會,比如在講故事的時候,讓她自由發揮,去想像後面會發生怎麼樣的情節,來促進她的語言表達能力。


陳小文

中學高級教師

Q: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就成了我5歲兒子最喜歡的語言。你問他:「你餓了嗎?」他一邊一口吃下兩塊小圓餅乾,一邊回答:「不!」。你友好地邀請他:「我們一起來玩奧特曼的遊戲吧。」他也會嚴詞拒絕,但同時卻開始在玩具筐里尋找他最喜歡的「奧特曼」。這樣的情況非常多,請問老師,我們該怎麼做?

陳小文:

這個問題比較寬泛。因為沒有更多的素材,所以只能從一些較為常見的原因說起。孩子愛說「不」,與孩子日益謀求的獨立感有較大的關係,因為通過說「不」,孩子能夠尋找到一種作決定的感覺,而平時「決定」都是由父母來做的。而且當孩子發現每次說「不」的時候,家長都是一臉糾結,真是太有成就感了。如果是這原因,那麼不妨給孩子一些選擇的機會,當然選擇項還是由家長來設定。

例如關於「餓不餓」事件,可以嘗試這樣說:「如果你現在餓了,那麼我們馬上就開飯,如果還不餓,那麼我們在15分鐘後開飯。」有時候為了趕時間,可以這樣說「電影一個小時後就要開始了,如果你現在還不吃飯的話,可能會遲到噢。你準備怎麼做?」這些話語模式,讓我們跳出「不」字句,而是讓孩子直接思考「我該採用何種行為,相應會有怎樣的結果。」這比糾結「不」更有價值。

另外,我們也要反思自己,日常我們是否過於強勢,一般而言強勢的家長可能造成兩類孩子,一種是唯唯諾諾、缺乏主見,而另一種則恰好相反,他通過不斷否定家長來凸現自己的存在感。如果是這類原因,那麼家長應該學會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合理選擇,不要總是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強加於孩子。

當然還有第三種原因,也會讓孩子總愛說不,那就是對孩子缺乏遵守規則的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做事無邊界、行為無底線,形成嬌寵、任性的特點,這樣的孩子也是很喜歡說「不」的。如果是這樣的話,家長應該加強規則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劃出底線,在與孩子協商後,確定條款較少、操作明晰的懲罰性規則,以減少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出現「不」的情況。

不過,不管怎樣應對孩子的「不」,家長所有的教育行為都應避免空洞的說教、純粹的威權壓服、不教而誅,否則可能事與願違,激起孩子更大的逆反心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9N2MWwB8g2yegNDu9r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