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十族,活剮宮女",如此狠毒,為何還被稱為一代大帝

2019-09-07     偉人雜談

今天,我們要談起這樣一位皇帝,他就是明成祖朱棣,是怎樣的一位皇帝?在明朝,除了朱元璋,我想接下來皇帝威名就數他了,他當朝時期,安邦定國,國泰民安,因此被稱為永樂大帝;可世人不知,他還有血腥的一面。

朱棣即位後,大肆的進行改革,兩件事被人們不齒,一件事是著名的"誅十族"事件;另外一件事是活剮3000宮女。今天主要分兩部分來談。

1、 方孝孺被"誅十族

1、方孝孺簡介

字希直,號遜志,曾以"遜志"名其書齋,被稱"正學先生"。福王時追諡文正。在"靖難之役"期間,拒絕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擬即位詔書,剛直不屈,孤忠赴難,被誅十族。

在這裡給大家普及一下,所謂誅十族::父四族(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一族、出嫁的姐妹一族、出嫁的女兒一族)、母三族(外祖父一族、外祖母一族、姨媽一族)、妻二族(岳父一族、岳母一族),第十族是門生之門生。這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劣政。

2、朱棣為什麼殺他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方孝孺曾從宋濂學習,他的文章、學問為宋濂諸弟子之冠。但他輕文藝,重教化,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是年任漢中府教授,蜀獻王聘他為世子師。明惠帝時(1399年-1402年)任翰林侍講,頗受信任,凡大政多所諮詢,當時《明太祖實錄》及《類要》等書皆由他總裁。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發動爭奪皇位的戰爭。惠帝廷議討伐,詔檄也都出於方孝孺之手。朱棣奪得皇位後要他投降並命他起草詔書,他卻寫了"燕賊篡位"四字,於是被殺,宗族親友株連白人。

3、方孝孺對建文帝很衷心,他其實是自己逼死自己

姚廣孝曾跪求朱棣不要殺方孝孺,否則"天下讀書的種子就絕了",明成祖答應了他;南京陷落後,方孝孺閉門不出,日日為建文帝穿喪服啼哭,明成祖派人強迫他來見自己,方孝孺穿著喪服當庭大哭,叫人反覆勸他歸順,不聽明成祖要擬即位詔書,大家紛紛推薦方孝孺,遂命人將其從獄中召來,方孝孺當眾嚎啕,聲徹殿庭,明成祖也頗為感動,走下殿來跟他說:"先生不要這樣,其實我只是效法周公輔成王來了。"方反問:"成王安在?"明成祖答:"已自焚。"方問:"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道:"國賴長君。"方說:"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道:"此朕家事!"並讓人把筆給方孝孺,說:"此事非先生不可!"方投筆於地,且哭且罵:"死即死,詔不可草。"成祖暗壓怒火說:"即死,獨不顧九族乎?"方孝孺用更大的聲音答道:"便十族奈我何?"朱棣氣急敗壞,恨其嘴硬,叫人將方孝孺的嘴角割開,撕至耳根,一面命人繼續將方孝孺關押獄中,一面搜捕其親戚家屬等人,以及他的學生,算作十族,押解至京,當著方孝孺的面,一個一個殺戮。每殺一個追問一聲,是否回心轉意。方孝孺強忍悲痛,始終不屈服於朱棣的淫威。當弟弟方孝友被押到時,方孝孺看著因受自己牽累而行將就戮的弟弟,不覺淚如雨下。方孝孺被押到南京城聚寶門外磔死,遇難時年僅四十八歲。明代歷史地理學家

王士性曾評價道:"自古節義之盛無過此一時者。"清代學者齊周華也認為:"靖難受禍慘烈者,亦莫若孝孺。無論知與不知,無不義而悲之。"老南京相傳明宮午朝門內丹墀上的血跡石,即為方孝孺頸血所濺而成,雨後看血跡石,血色鮮紅欲滴,嗅之似猶有血腥味!

二、活刮三千宮女

另外一件事,就是朱棣在位,曾經活剮三千宮女,聽起來有點變態,今天我們解開歷史真相如何。朱棣當時取了一位朝鮮的公主呂氏做妃子,朱棣常年在外打仗,所以對於後宮妃子就不能夠雨露均沾了。

所以後宮的妃子們難免會難以忍受寂寞。於是這呂氏就和一個假太監走到了一起。而朱棣在得知此事後,並沒有選擇趕盡殺絕,而選擇放他們一馬。但是這呂氏和太監的內心卻是十分畏懼,於是就選擇了上吊自殺。而皇帝後宮起火的事情也就此傳了出去,朱棣對於此事十分不滿,就開始對宮女進行大肆的排查,但是在這排查過程中,有些宮女慌不擇言,竟然說出了有人要在暗中謀害朱棣。對此朱棣是絕對不會允許自己的身邊有定時炸彈出現的,於是他就進行逼供,最後牽扯的宮女。

在這裡,我猜測活剮三千宮女實屬無稽之談,畢竟是永樂大帝,永樂取民眾永遠快樂之意,這樣一位皇帝,不會對國民下手,更自己身邊的宮女。

對於很多國家來說,女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有女性存在,才有為國家繁衍下一代,這就是皇帝們最關心的人口,人口有了之後,國家才有生產力,這估計就是李朝實錄為什麼敢造天朝上國的謠了。

很有可能是當時朝鮮的領導人為了狠剎這股歪風邪氣,不讓本國的美女過多地流失到明朝,就杜撰了這樣一件事,好讓那些想送女兒去明朝皇宮的人知道,去明朝做宮女和妃子有多危險,宮女一不小心就會被活剮,而妃子也是守活寡。這樣一來,歪風邪氣就得到了控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70ZP20BJleJMoPM5pS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