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寶寶明明很餓了,奶瓶到嘴邊,卻一口也不喝???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還有寶媽說自家寶寶最近一吃奶就大哭,打挺,痛苦的扭動,雖然不太吐奶,但是經常會聽見食物反到嘴裡又被咽回去的聲音。無時不刻要求豎著抱,一放平就使勁哭,即便沒有喝奶,也經常乾嘔,打挺,很難受的樣子。夜裡更是睡不好,經常起來鬧,要豎著抱很久才能睡回去。
其實這是得了傳說中的「嬰兒胃食道返流症」。
一、什麼是嬰兒胃食道反流症?
如果把胃比作城堡,那麼食管就是向城堡運送食物的唯一單向通道。而在胃與食管之間,有一扇「城門」叫賁門,守衛賁門的還有食管下括約肌,它們共同維持著這條通道上的秩序。當食物到達時,它們會驗明正身,迎接來賓;而當城堡中的食物或胃酸想要溜出去時,它們會堅決阻止:這兒是單行道,出口在另一邊呢~大概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嬰兒,食道與胃之間的賁門發育比較不好,所以胃中的奶液特別容易回流到食道中。天長日久,就會燒傷喉嚨或者食道,讓寶寶在吃奶的時候異常疼痛,從而恐懼吃奶,嚴重的會導致體重下降,影響發育。
嬰兒胃食道返流症有什麼症狀?
既然是奶液經常倒流,很多人會認為有反流症的嬰兒會經常吐奶。但是事實證明,愛吐奶的寶寶不一定會有胃食道反流症,而反流症的寶寶也不一定愛吐奶。
1、有一部分寶寶除了容易吐奶,沒有其他問題,這不是食道反流症,不必擔心的。
2、顯性胃食道反流症:寶寶愛吐奶,又拒絕喝奶,寶寶難受,嚴重的體重不增反降。
3、隱性胃食道反流症:平時很少吐奶,但是奶液會頻繁上涌到喉嚨,到了喉嚨又反了回去,這種寶寶的反流症狀會比吐奶寶寶更嚴重,因為胃酸是來回灼燒兩次食道。
所以,有以下症狀超過三個的,就要考慮寶寶是否有胃食道反流症了:
1、經常拒絕喝奶,即便明顯餓了
2、體重增長曲線大幅掉落
3、幾乎每頓都會幹嘔
4、幾乎每頓都會吐奶
5、沒有喝奶的時候也經常有乾嘔或者吞咽的動作6、長期有酸的口氣
7、喝奶時或者一個小時之後,經常出現打挺蹬腿等顯得非常難受的動作。
8、睡覺當中,經常醒來大哭
9、極端喜歡豎著抱,除非睡著否則一旦躺平就大哭不止
二、胃食道返流症會持續多久?
對於嬰幼兒來說,一般情況下,在3-4個月的時候達到高峰,5個月之後會逐漸減輕,7-8個月的時候除了特殊情況,返流症基本完全消失。
三、如何緩解胃食道反流症症狀
一部分症狀比較輕的寶寶,沒有影響體重增長的寶寶是不用藥物治療的,可以在家多注意,減輕一下症狀,等到寶寶長大一些,賁門發育好了,也就自然好了。
1、注意不要過度喂食
尤其是瓶喂的寶寶,因為瓶喂流速會比較快,寶寶又喜歡吮吸安慰,容易吃得過多。肚子太撐,自然就要把多餘的吐出來。所以,護理時要多觀察,如果寶寶每頓之後,一定會吐很多,就需要適當減少奶量了。
2、充分拍嗝
充分拍嗝,會使寶寶肚子裡的氣體充分排出,才不會在睡覺的時候,一個嗝把一肚子的奶都頂出來了。愛吐奶的娃就要格外注意,不單要吃飽了之後拍,吃5分鐘甚至是兩分鐘就立起來拍一拍,再接著吃。
3、少食多餐
肚子裡存貨少一些,就比較不那麼容易湧出來。3小時循環作息什麼的,也只好緩一緩。
4、儘量豎著或斜著
利用地心引力幫忙,不光喂完奶之後儘量斜靠或者豎著抱,夜裡睡覺的時候,也可以給寶寶的床墊下面墊幾本書,形成一個約30到45度角的斜坡。
這裡申明一下,所謂"豎著抱寶寶會傷脊柱"是沒有來由的說法,在國外從醫生到護士到新生兒家長,都是經常豎抱寶寶的,滿大街都是。好多寶寶從兩個月開始就豎著抱,真的不會傷什麼脊椎。唯一的問題就是新生寶寶比較軟,豎抱起來比較累。
5、注意食物不耐受問題
一些牛奶蛋白不耐受的寶寶,也會造成胃食道反流的問題,所以可以試著換成敏感型奶粉或者胺基酸水解奶粉;母乳媽媽注意不要吃任何的奶製品,對於一部分反流的寶寶是有幫助的。
四、如何讓胃食道反流問題的寶寶喝更多的奶?
嚴重厭奶會讓寶媽非常焦慮,為了讓寶寶多喝兩口奶可謂八仙過海,普遍比較有用的有這幾種:
1、堅持母乳親喂
因為母乳有撫慰作用,會讓寶寶多吃一點,當年我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會從泵出來瓶喂,轉變成全部親喂了。
2、吃迷糊奶
很多食道反流症的寶寶,清醒狀態下是拒絕吃奶的,只好睡著迷糊的時候才能喂進去,這個比較適合奶瓶喂的寶寶。
3、換個環境
可以嘗試到室外喂,寶寶注意力比較分散,心情比較好,容易吃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