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救寺擁有和法國巴黎的鐘塔、義大利比薩斜塔世界六大奇塔的神寺

2019-10-11     憶鄉憶客之山西

大家好,這裡是憶鄉憶客,我是小憶,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永濟普救寺。

普救寺位於山西省西南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是我古典戲曲名著《西廂記》故事的發生地點,普救寺始建於唐武則天時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普救寺是「山西省十佳旅遊景點。」這裡成功的舉辦了「世界情侶月」活動。

普救寺的來歷也是充滿了傳說色彩:傳說在五代時期河東節度使發動叛亂,後漢高祖劉知遠派郭威前去討伐,打到普州一年時間,百姓門日子過的都很痛苦。郭威就向寺廟裡面的森人們問有什麼辦法沒有。僧人說「將軍發善心,城即克矣!」郭威當下折箭為誓,第二天就打破了城門,滿城的百姓得救了,從此以後寺廟就改名字位普救寺。

普救寺內有座方形磚塔,原名舍利塔,俗稱鶯鶯塔。這座塔同北京天壇的迴音壁、河南寶輪寺塔、重慶潼南區大佛寺內的「石琴」,並稱為中國現存的四大迴音建築;和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的鐘塔、義大利的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六大奇塔。.這個國慶節,不用出國就可以享受到與國外同等的旅遊待遇。

普救寺鶯鶯塔高40米,是一座內方外方空筒密檐式的十三層四面錐型磚塔,迄今已有430多年的歷史。此塔不僅形制古樸,蔚為壯觀,而且以其特殊的結構,精湛的工藝,具有奇特的迴音效應——「普救蟾聲」而著稱於世。

相傳唐代,佛教大興,河中府要在普救寺和中條山腳下的萬固寺各建一座佛塔,因選不到適合的能工巧匠,遲遲沒有動工。一天,從外地來了師徒二人,說是修塔的事情交給他們吧。兩寺方丈聽說來了兩個高徒,便邀請他們一起商量建塔的事情。

開工的時候,兩寺主持當著師徒面說:「師徒各建一塔,要求塔身十三級一樣高,青磚砌成一樣料,施工期限一年整,明年此時見分曉。」當下徒弟選建萬固寺塔,師父則建普救寺塔。話說完以後,師傅和徒弟就各司其職去了。

話說這徒弟心高意大,自恃聰明,心想這可是個出人頭地的好機會,便挖空心思,巧立名堂,把功夫全用在塔外型的精雕細刻上,妄圖以此勝過師父。歲往月來,到了收貨的時候了,兩塔同十竣工。驗收那天眾僧身披袈裟,頂禮膜拜,香客如流,爭相觀瞻。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大家經過比較,都說萬固寺塔八面玲瓏,磨磚對縫,密檐樓閣,精雕細刻,齊聲誇讚徒弟比師父藝高一籌。有詩為證:「佛塔倚中條,峻峭聳雲霄,芙蓉連斗極,徒藝比師高。」徒弟聽了十分得意。

就在這時候,師傅站出來當眾說到:「我建的塔是座寶塔,塔下壓著一對寶貝——『金蛤蟆』,擊地即有叫聲。」眾人當場一試,果真如此,人人稱奇,個個喝彩。亦有詩為證:「古寺紫氣開,塔高望眼寬,師父造詣深,當年活魯班。」頓時,徒弟羞紅了臉,跪在師父面前請教。師父語重心長地說:「一座建築,外形上的華麗美觀固然重要,而內部結構更要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你要牢牢記住『謙受益,滿招損』這個做人的哲理!」

當然這是一個傳說,要說這寶塔的為什麼的會有聲音,我只能告訴你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到了現在「蟾聲」雖然被我國的科學家的解密出來了,但它依然吸引著我們許多的遊客前去俯首擊石,聆聽哇鳴。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國慶節到了,你有沒有去旅遊呢,去的話這裡絕對可以在你的日程邊上占據一定的位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28hvG0BMH2_cNUgjLC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