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曾引用的經典名句,緊緊圍繞一個「情」字,當代也常被人提起

2019-10-26     武俠天地

「引經據典」是很多作家慣用的寫作手法,作為與中國文化密不可分的武俠小說,引用詩詞名句,不僅能體現作者的人文素養,還能讓讀者在讀武俠作品的同時,體味到中國詩詞文化的魅力。

在金庸多部武俠作品中,古詩詞經典名句的引用隨處可見,像《神鵰俠侶》結尾,郭襄因為不得楊過所愛,獨自一人傷懷,情不自禁吟誦了李白《秋風詞》中的名句:「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這短短一句,便書寫出了情竇初開的郭襄,對偶像楊過那份難以令人撲捉到的脈脈情絲。然而,在整部《神鵰俠侶》中,被金庸引為經典,且最能打動人心的,其實是另外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這一句在當代也常被人提起,多用在愛情失意時。它出自宋金時期,有著「北方文雄」之稱的元好問所創作的一首詩詞,名字叫做《摸魚兒·雁丘詞》。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元好問創作這首詩詞的背景是這樣的,他曾聽一位捕雁者說起一個故事。在空曠的天空中有一對比翼雙飛的大雁,被人打下一隻後,另一隻也絕不獨活,一頭栽倒下來。鳥獸都懂得以死殉情,何況是感情更加豐富的人類呢?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句話,在《神鵰俠侶》中有一個人也時常說起,她就是反派人物李莫愁。

《神鵰俠侶》開篇第一章「風月無情」,第一個出場的人物就是李莫愁。

忽聽得遠處飄來一陣輕柔的歌聲,相隔雖遠,但歌聲吐字清亮,清清楚楚聽得是:『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每唱一字,便近了許多,那人來得好快,第三句歌聲未歇,已來到門外。

三人愕然相顧,突然間砰膨喀喇數聲響過,大門內門閂木撐齊斷,大門向兩旁飛開,一個美貌道姑微笑著緩步進來,身穿杏黃色道袍,自是赤練仙子李莫愁到了。

李莫愁乘著小舟,輕吟唱元好問的詩詞而來,作為《神鵰俠侶》的開場。有意思的是,李莫愁最後一場戲,她人生結局悲慘,葬身火海時,同樣以這首詞作為收尾。

李莫愁挺立在熊熊烈火之中,竟是絕不理會。瞬息之間,火焰已將她全身裹住。突然火中傳出一陣悽厲的歌聲:『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以身相許?天南地北……』唱到這裡,聲若遊絲,悄然而絕。

書中金庸引用 「情是何物」,道盡了李莫愁誤入情障,走入歧途的一生。眼見李莫愁被火海淹沒,金庸在此書寫到:她原本不壞,因為愛情不如意,才落至如今地步,細想起來,其實也蠻可憐的。再惡狠的人,做過再多的壞事,在一個「情」字面前,都是可以忽略掉的。

我們之前提到過,元好問創作《摸魚兒·雁丘詞》這首詞,是以捕雁者所講述的一段故事為背景的。我們對於這個情節似乎很熟悉,在《神鵰俠侶》中,郭靖和黃蓉養了一對白雕,一隻被金輪法王打死,另一隻絕不獨活,救下郭襄,完成使命後,從高空直衝而下,撞石而死。以白雕的剛烈,把武俠小說中所描寫的「情」字,升華到了極致。

此時距離李莫愁葬身火海已經有一段日子了,然而當陸無雙親眼看到白雕雙雙斃命時,卻不自覺地猛然間想起了李莫愁來。

陸無雙耳邊,忽地似乎響起了師父李莫愁細若遊絲的歌聲:『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她幼時隨著李莫愁學藝,午夜夢回,常聽到師父唱著這首曲子,當日未歷世情,不明曲中深意,此時眼見雄雕斃命後雌雕殉情,觸動心懷,眼眶兒竟也紅了。

陸無雙此時觸景生情,慨嘆白雕之時,想起了自己的師父。白雕讓她感動的同時,對師父昔日之恨,似乎少了許多,於是她終於發現自己對師父其實還是有感情的,只是以前她沒有發現罷了。阻擋在陸無雙與李莫愁之間的「恨」字,瞬間被一個「情」字給化解掉了。

很多小說家在創作人物,為人物取名的時候,特別用心。我們講,小說《紅樓夢》裡面,曹雪芹對於人物取名都有他的一番用意在裡面,比如晴雯,就是「情文」,賈化,就是「假話」等等。金庸創作武俠小說里的人物,也是這樣的,比如李莫愁。

李莫愁,你看她是一個反派人物,卻擁有著一個性情中人該有的名字「莫愁」。「愁」字是她一生的羈絆,是她愛情不如意的地方。「莫愁」便是「不愁」,寓意是讓她放下一段感情,說來說去,還是圍繞一個「情」字而寫。總結起來,這「莫愁」二字,終究還是與「情為何物」相呼應的。

書至最後,問各位一句:情是何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wOjC24BMH2_cNUg-C_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