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這兩個今年撤縣設區、設市的縣,均歷史悠久,其一原屬河北

2019-10-21   滄海桑田史海沉鉤

河南省,位於我國中東部內陸、黃河中下游,古稱中原、中州、豫州,簡稱「豫」,不僅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我國早中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我國「八大古都」中有四座就位於今河南境內。河南,因歷史上大部位於黃河以南而得名,明初正式設省,現為我國經濟大省、農業大省、人口大省。

河南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誕生了眾多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縣,其中河南省今年分別撤縣設區、設市的兩個縣就為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兩千多年古縣,這兩個縣現在分別為周口市淮陽區、新鄉市長垣市。

淮陽,位於河南省東南部、周口市中部,古有宛丘、陳縣、陳州、淮寧等名稱,民國時始稱淮陽縣,現為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淮陽歷史悠久,相傳伏羲、神農等均曾以此為都,後曾為陳都、楚都,歷代曾為郡、國、州、府等治所,曾有「八千年看淮陽」之說。西周及春秋時淮陽為陳國,楚滅陳後設陳縣,戰國末楚國曾遷都於此,後才遷往壽春,秦朝時仍為陳縣,隸屬於潁川郡。

西漢時,陳縣為淮陽國、淮陽郡治所,東漢為陳國、陳郡治所,魏晉南北朝時期建制變化頻繁,陳縣曾屬梁國,後省入項縣,北周時置陳州,隋析項縣置宛丘縣。唐、宋、金、元等朝均稱宛丘縣,曾為陳州、淮陽郡、淮寧府等治所,明朝初期省宛丘縣入陳州。明朝時期,陳州隸屬於開封府,清朝雍正時先升為直隸州後升為陳州府,並置附郭淮寧縣。

民國初,淮寧縣改稱淮陽縣,淮陽之名儘管自古有之,但作為今淮陽縣名自此而始。建國初曾於淮陽設淮陽專區,後曾為商丘專區、開封專區、周口地區、周口市等轄縣,2019年8月撤縣設周口市淮陽區。

長垣,「垣」讀音為[yuán],其位於河南省東北部,別稱蒲城,現由河南省直轄,新鄉市代管。長垣,春秋時為衛國蒲邑,戰國屬魏,稱首垣邑,長垣之名就始自此時,著名的桂陵之戰就發生於此。秦滅六國後於首垣邑為長垣縣,隸屬於東郡,兩漢時期長垣縣屬陳留郡,魏晉南北朝時期建制、隸屬多變。

隋、唐、五代及北宋時期,長垣縣曾改稱匡城縣,長垣、匡城也曾並置,北宋初改匡城縣為鶴丘縣,後又改稱長垣縣,元初曾升為保保州。明朝時期,長垣縣隸屬於北直隸大名府開州,清朝直屬直隸省大名府,民國屬河北省。1949年8月,長垣縣屬平原省濮陽專區,1952年平原省撤銷後隨濮陽專區改屬河南省,後曾為新鄉專區、安陽專區、濮陽市、新鄉市等所轄,2019年8月撤縣設縣級長垣市,為河南省直轄,新鄉市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