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眾不同的天津風俗第二彈:如何辦好一場喜事

2019-08-21   衛天津

上周咱們聊了天津的白事

其中的門道可真是夠複雜的

但是要說天津有啥風俗是最獨特的

那一定是市區獨一份的下午結婚的風俗了

下午結婚的習慣

只存在於市內六區

郊區的習俗

還是和大多數城市一樣

中午結婚

而咱們市裡人要是在中午結婚

在過去基本上都認為是「二婚」

為啥下午結婚?

其實天津人下午結婚

也是有很多原因的

最多的說法

不外乎以下四種


原因一:遵循古禮

婚娶之禮

古時於黃昏舉行

取其陰陽交替有漸之義

所以有昏禮之稱

奉行「納采、問名、納吉、納證、請期、迎親」等六禮


原因二:三班倒太忙

真正形成下午結婚的時間

應該是53年到56年社會主義過渡改造時期

其時天津正處於工業城市的工業發展高潮

產業工人當時大多是早中晚三班倒

早班下班後下午接親由此成為禮俗

並逐漸在發展過程中確定下來

原因三:碼頭文化

天津是京畿的門口

運往北京的糧食綢緞都需在天津下海漕

換平底駁船到北京

天津的水陸碼頭是最忙的

就因為早上卸船裝船沒時間

就把成親的事情推到晚上

久之形成現在的模式

下午接親 晚上婚宴

原因四:租界影響

天津開埠後

出現了租界和教會

教堂的婚禮儀式通常都在下午舉行

國人也模仿教堂舉辦的「文明結婚儀式」

接親不再乘坐花轎

人們不必起大早去接親

故逐漸改為下午和晚上結婚

其實真正影響天津結婚典禮時間的習俗

並沒有具體的歷史沿革

可能正是多方面的原因

造就了天津這種獨一無二的風俗吧

定了時間之後

想辦一場熱熱鬧鬧的婚禮

要遵循的習俗也是不少

今天咱們就從婚禮前夜開始

感受一下天津盛大的結婚儀式吧

婚禮之前


婚禮之前都會有哪些準備工作呢?

咱們天津孩子

肯定都見過小區門口貼著的紅喜字吧

一見到他們

就知道有鄰居要結婚了


結婚時,男女雙方家裡都會貼上喜字

女方家貼的是「喜」

而男方家貼的是「囍」

除了要貼到自家家中

還要貼在樓道口和酒店門口


在迎親前,新郎媽媽還要準備兩塊紅布

留作接親的時候用

裡面應該有新娘禮服、婚鞋、書包

四個蘋果和八塊糖

新娘伴娘的胸花

包裹不能打死扣


辦喜事的家裡還要在屋內茶几上

一盤香煙、一盤帶喜字的糕點

一盤喜糖、一盤蘋果、一盤香蕉

全部放上小喜字

新婚前夜

現在的年輕人結婚前也會幹什麼呢?

估計是終極單身派對夜吧

不過這一天可不是能夠嗨到天亮的哦

新婚前一晚

新郎家裡一般會找來親戚中的男孩子

到新房裡住一晚

老例兒講究叫「童男壓床」

新人臥室的床上四角還要再放上四個蘋果

圖個吉利平安

婚禮白天

婚禮當天

郊區的朋友們一大早就開始忙活了

可以說一夜都睡不好

凌晨4、5點的時候

新娘就要起來梳洗打扮

美美地迎接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


新郎接親回來的路上

還會碰到截車要紅包的司機、朋友

但是一個紅包數額都不會太大

一個10塊錢左右

不過可要多準備幾個哦


到了男方家裡

郊區的婚禮典禮就要開始了

新娘進門的時候腳不能沾地

可是要新郎背進門的

這時候就是展現新郎滿滿男友力的時候啦!

在過去新娘進門的時候

還要「邁火盆」

而郊區婚禮進行的正熱鬧時

市區里才剛剛拉開這一天的帷幕

新娘們不用早早起床

她們有一個上午的時間來打扮自己


新娘家會給新娘梳頭

並把煮熟的四六八雙數倍數的紅皮雞蛋

放在新娘隨身攜帶的包里


而賓客們此時將要品嘗最不能錯過的「喜面」

這是在迎親前,男女雙方家都會準備的

是從很早就流傳下來的習俗

喜面也是有講究的

三鮮鹵、四碟炒菜和各種各樣的菜碼

四碟炒菜包括

清炒蝦仁、糖醋麵筋絲

香乾絲炒肉絲和炒雞蛋

來參加婚禮的賓客可要注意了

咱們可是都要頭戴喜字

男方家是囍,女方家是喜

也是祝福新人的意思

吃完了喜面

一對新人肯定忍不住想見面了

迎親也就要開始了

天津迎親必須是午時後

中午12點以後迎親

最晚在太陽落山前迎娶新娘進門


與郊區不同的是

新郎本人是不參與到接親團隊的

接親的成員

一般是新郎的女性長輩帶著一眾女性同輩

天津還講究

「姑不接姨不送」的說法

接親要準備好紅色的包袱皮

準備好頭花、雙喜字花、紅色的龍鳳花

還有蘋果四枚,到娘家接親時

用包袱里的兩個蘋果換娘家的兩個蘋果帶回婆家

去接親的人應為單數

例如3、5、7、9等

回家的時候則是雙數

「男奇女偶,來單回雙」之意

接親的婚車也要是雙數

接親的過程中

新郎新娘的弟弟妹妹也不能閒著

女方的最小弟弟在接親的時候抱被子、掛窗簾

男方的妹妹要給女方穿鞋

新娘媽媽要給新娘系上一條紅腰帶

腰帶里塞著錢

至於錢數,就是圖個吉利

88、188、888都可以

叫做「壓腰」

結婚後在婆家有底氣


新娘媽媽要在新娘出門的時候

剝一顆糖給新娘吃

新娘要說:「媽,我走了。」

終於到了酒店

新郎也要通過重重考驗

才能見到新娘


新娘到達酒店或家中

要喊新郎的媽媽:「媽媽開門」

開門後新郎母親要喂新娘一塊糖,有「嘴甜」之意

之後舉辦典禮、大宴賓客

這時候典禮上的宣誓、敬茶等環節

就去其他地方的典禮大同小異了

不過在敬茶的時候

父母可是要給「改口費」的哦


有一點不同的是

市區里的酒席上

親戚們通常會給「見面禮」

而新郎新娘也會給小朋友們準備紅包

一般200塊一個

婚禮晚上

天津結婚,晚上回新房之後還有很多講究

一般婆婆回家要煮餃子給新人吃

新人吃餃子咬一口,婆婆要問,餃子生不生

這時候一對新人一定要回答:生

算是取一個好兆頭

為的是來年抱孫子

吃完餃子了,新人一定不能出新房

還要找一個「全科人」給鋪床

l所謂「全科人」指的是有丈夫,子孫滿堂的人

一般鋪床嘴裡還要有詞

「荷葉褥子荷葉被,二位新人在里睡

荷葉被子荷葉角,明年被窩抱胖小

一把栗子一把棗,明年抱個大胖小

姑姑拿盆明年抱侄兒,奶奶拿墩兒明年抱孫兒。」

鋪床要準備栗子、棗、花生等乾果

被窩裡放花生表示「花著生」

就是又生男孩又生女孩的意思


新娘還有要注意的一點

就是新過門兒的當晚不許洗澡

說是會沖了喜氣

婚禮之後

其他的地方基本上都是第三天

新娘帶著新郎回門謝過父母

在天津要等到第四天

也稱為「回四」

結婚不超過100天的兩對新人

不能見面,如果見面

必須先交換禮物

一般看到的都是換個蘋果或者手絹什麼的

很多結婚沒超過100天的

去參加別人婚禮的時候都先不看典禮

等典禮結束了

讓新人在門口交換禮物

然後才能進去參加婚禮

其他習俗

有人說

伴郎和伴娘不能當多了

當多了將來自己娶不著媳婦或者嫁不出去了

單身狗表示緊張

老話里

男女聯姻有很多的「例兒」

比如屬雞的和屬猴的不能在一起

寓意「雞猴不到頭」

屬龍的和屬虎的不能在一起

寓意「龍虎鬥」

兩個屬虎的也不能在一起

寓意「二虎相爭必有一傷」

但也有人說兩個屬虎的在一起好

說是「虎虎生威」

其實兩個相愛的人

完全沒有必要去介意屬性上的衝突

畢竟兩個人合不合適

只有自己知道呀

其實天津現在的「中西合璧」的婚禮形式

很受租界時期外來習俗的影響

那時候

有一部分人家採用新的文明結婚方式

介紹人把男女青年及雙方父母帶到戲院看戲

雙方藉機面對面相親

然後按舊例下聘禮訂婚

迎親不用花轎用轎車

新娘不是舊式打扮

而是頭戴白紗

身穿拖地白裙

由童男童女托紗

在教堂或禮堂舉行結婚典禮

解放以後

結婚流程更開始向刪繁就簡

節儉辦婚事的新俗演變

比如不查八字,不坐花轎

不吹吹打打,不叩拜天地

雙方經人介紹在公園或某地見面

然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戀愛了解

男方給女方某種禮物訂親

雙方商定置備住房、家具、衣物

辦好結婚登記手續

選個雙日,貼出喜字,就迎親結婚了


而現在

更是倡導自由戀愛 自由婚姻

就連不婚族都漸漸多了起來

隨著時代的變化

肯定會有更多種的生活方式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您覺得

結婚時一定要遵循「老例兒」

還是刪繁就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