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希望能夠被外界肯定,孩子同樣不例外,作為他們最親近的人,父母的肯定對他們來說就是前進的最大動力,孩子出生後的教育提倡說行,反對說不,多鼓勵孩子,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家庭教育在於靈活和變通,懂得跟孩子的成長發展性結合考慮。
教育學家認為,孩子的行為來自於意識的萌發,小的時候表現的愛動愛跳其實是在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探索周圍的環境,如果家長不明其意總是阻止他們,會讓孩子產生叛逆的情緒,不利於孩子的進步,家長要做的,是給孩子提供安全環境為前提,提供機會來滿足他們的活動慾望,而不是簡單的說不。
在孩子小的時候不要輕易對孩子說不,隨著孩子的年齡增加,自我意識也在不斷的覺醒,家庭教育的一招一式並不能夠總是按照著書面所講的那般進行,而是要因時制宜,孩子慢慢長大,他們會追求更多自由,而不是跟從前一樣讓父母來安排自己的生活。
家長應當理解這種心理,同時以正確的方式來紓解孩子的這種心理,給孩子一種感覺:我知道你已經長大了,我也會尊重你的意願。
當孩子在嘗試著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大方向是對的同時沒有安全隱患,父母不妨鼓勵孩子嘗試一下,很多事情都是實踐了才出真知,例如孩子喜歡畫畫,那就讓他們多動手吧,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畫具,讓孩子能夠有更多發揮。
當孩子自認為正確而跟家長發生了爭吵時,家長不要過分糾結於是否自己沒有了家長權威等,而是給孩子細心的分析,告訴他哪些行為是正確的,但是有哪些行為需要改正,如此才可以平心靜氣的跟孩子對話,也能夠讓孩子更好的了解哪些行為有利於自身成長。
總結:教育思想說起來很簡單,但是真正做起來還是有難度的,因為每個孩子的個性不一樣,書面上的技巧並不一定能夠很好的過渡到生活中,故而家長要認清楚孩子成長的階段性,根據孩子自身的個性發展來做一定的調整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