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新聞|客家五州:梅州、韶州、贛州、惠州、汀州

2019-07-25   陸河熱線網

早在清末,學者徐旭曾所撰著的《豐湖雜記》里已經提到:「今之福建汀州各屬,江西之南安、贛州、寧都各 屬,廣東之南雄、韶州、連州、惠州、嘉應各屬,及潮州之大埔、豐順,廣州之龍門各屬是也」。而「客家四州」則為惠州、梅州、贛州、汀州。福建寧化石壁傳說是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被稱為「客家祖地」。梅州則因其為海外客家籍華僑的最主要祖籍地而被稱為「世界客都」;贛州則與客家民系形成有著密切關係,被稱為「客家搖籃」;韶關是名揚海內的「客家第五州」的主要繼承者。

惠州

惠州府是最大的客家僑鄉,包括歸善(今惠州)、博羅、長寧(今新豐)、永安(今紫金)、河源、連平、龍川、海豐、陸豐、和平縣,且其經濟發展領先於「客家四州」中的梅州、贛州、汀州,當之無愧列於客家四州之首;若以客家籍華僑而言,「惠州」一名在海外客家僑界,是知名度最高的一個故鄉地名。另外,原惠州府城卻存在著另外一種仍屬於爭議之中的特有方言(惠州話/惠城話)。

惠州不僅是客家民系的華僑文化象徵之一,而且更是客家民系的海洋文化象徵之一,歸善、海豐、陸豐的客家文化在海外的知名度居於「客家四州」之首。惠州雖不是純客家地區,但惠州作為客家學的最初萌生地,有其歷史必然性。惠州是最終形成的客家大本營中重要的一部分,更是海外客家重要的原鄉之一。從客家學研究客家文化發育機制的意義上看,惠州是客家文化的試金石、表演場之一。惠州文化是客家文化體系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梅州

梅州是客家人最主要的聚居地和集散中心,曾舉辦過世界客屬懇親大會、世界客商大會等,有「世界客都」之稱。客家人的第四次大遷徙,則是在梅州已形成聚居地或集散地之際發生的,這給日後梅州作為「文化中心」的認同,乃至作為「客都」的認同,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

嘉應州是第二大的客家僑鄉,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有360多萬,遍布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另外還有港澳台同胞200多萬,海外客家籍華僑之中祖籍嘉應州的人數僅次於惠州府。海外僑界為顯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一般而言同鄉組織仍多沿用舊地名。故而,「梅州」一名在海外僑界通常被理解成梅縣,其知名度遠在「惠州」之下,甚至不如「嘉應」。

贛州

贛州(原名虔州)在客家人遷入之前,除有少量當地土著居住外,大部分是一片尚未開發的蠻荒之地。但在經歷了中原漢民向南方的五次大遷徙以後,贛州成了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全市18個縣(市、區),除章貢區部分和信豐縣的嘉定鎮以及其他幾個居民點外,其餘均屬客家語地區,客家人占全市總人口的95%以上。

這裡既有唐宋以來世居的「老客家」,也有明清時期從粵東和閩西回遷到贛州的「新客家」,是客家四州之中人口最多的城市,然而旅外華僑卻非常少,其在海外的知名度遠在惠州府之下。贛州府方言包括本地話(老客話,屬客語於桂片)、廣佬話(新客話,屬客家語寧龍片)、府城話(又稱贛州話,屬西南官話)。贛州府地區被譽為孕育客家民系的第一塊熱土、客家文化的搖籃。

汀州

汀州府是著名的客家祖地,各地客家居民大多都溯寧化縣為先祖曾居處。汀州府籍華僑尤以籍貫永定縣最多。可惜「汀州」已經成為歷史名詞,原來的汀州府各縣,分別由三明市和龍岩市代管,故而以「汀州」與惠州、梅州、贛州並稱「客家四州」,有時空錯亂之感。雖然古汀州的寧化縣被譽為客家祖地,然而在當代來看,汀州在客家四州中的地位只能在惠州、梅州之下。

韶州

古韶州(粵北地區,今主要為韶關市繼承,但不限於韶關市。)是名揚海內的「客家第五州」,地處北江流域,北江(韶關、清遠)的人口,80%左右應該是客家,包括英德、南雄,基本上都是客家屬地。北江文化這種族群文化的歸屬,基本屬於客家文化。

韶關地區是以客家人為主的地級市,是客家民系的聚居地之一,區內以客家同類方言為母語的人口超過九成,雖然現韶關市區有相當一部分居民使用廣州話,但非常明確的是,相對於講客家同類方言的居民而言,講廣州話的才是客,因為他們並非韶關較早的居民,他們是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因為躲避戰亂,方由廣州附近北遷而來。

隋開皇九年(589)改東衡州始設韶州,治所在曲江縣(今武江西岸),韶州範圍最廣時包括今韶關地區(僅新豐縣原屬循州)、清遠地區(僅清遠市區原屬番州)。韶州對於客家民系而言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客家原鄉之一,客家大本營即由包括韶州在內的五大州府構成。

古韶州地域北連贛州,東接惠州,西挾廣西賀州,南扼廣州,韶州所連接的贛州、惠州都是重要的客家文化盛行地區,所以韶州在客家大本營中起到重要的御接作用。朱德在《回憶我的母親》中提到:「我家是佃農。祖籍廣東韶關,客籍人」。

在清代古韶州分屬韶州府、南雄府、連州府,南韶連三府州都源出古韶州,都是客家大本營的重要組成部分,均是《豐湖雜記》所記客家原鄉。古韶州客家淵源歷史悠久,上可溯秦統一嶺南之後的橫浦、湟溪、陽山三關;中可探盛唐名相張九齡開鑿梅嶺梅關,引中原移民入籍嶺南;下可憶明末清初移民浪潮所奠定的基礎,西蜀今以韶關為原鄉者仍眾。

(來源:客家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