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不變的鐵律:為了市場不崩潰,只能少數人賺錢

2019-11-05     狼行華爾街

市場總是少數人賺錢

這是一個鐵律。

我們可以用反證法:假設這個市場是多數人賺錢,少數人虧錢,那麼,市場將會怎麼樣?

所謂市場,就是交易場所。市場本身不產生利潤。所謂賺錢,無非是一部分交易者從另一部分交易者賺取資金。

假定市場有十個參與者,每人身上10塊錢。如果是少數人賺錢,其中一人從另外九人身上賺取2塊,這人身上就有28塊,另外九人身上有8塊,遊戲可以繼續進行;如果是多數人賺錢,其中九人從一人身上賺2塊,九個人身上就有11塊錢,一人不但虧光了,還倒欠8塊,遊戲玩不下去了。

少數人賺錢,市場可持續;多數人賺錢,市場就崩潰了

這跟彩票的原理一樣。如果多數人中獎,彩票行業無法經營;只有多數人落空,少數人中獎,彩票行業才可以持續經營。

所以,市場會用一切方法讓少數人賺錢,多數人虧錢。

我們可以演繹出什麼推論?

1. 市場走勢往往與大多數人預期不符。換言之,行情走勢往往出乎大多數人意料之外。

我們無法斷定自己屬於「大多數」,還是屬於「少數」,因此,無法準確預期市場。

什麼是「無法準確預期」?不是說每次預期都錯誤。如果是這樣,反而好辦,我們只要每次跟預期相反操作就行了。「無法準確預期」的意思是,有時蒙對了,有時蒙錯了,時對時錯,無法確定。

我們可以有預期,但要有可能犯錯的準備,預備好應對策略。

風險是什麼?風險就是不確定性,就是犯錯的可能性。

2. 表現在交易系統上,第一是任何策略,運用的人多了,就會喪失優勢。第二是任何系統,都存在「衰退期」。

市場上,任何策略,都有它的優勢,有它的「一畝三分地」,有它的「畝產量」。運用的人多了,就削弱他的優勢,分薄它的利潤,導致有些人顆粒無收。

比如,一個市場上,大家運用同一種策略,那麼,賺誰的錢?又比如,大多數人運用同一種策略,那麼,大多數人賺少數人的錢?這違反了「市場上少數人賺錢」的鐵律。

打個比方,一塊地,一個人耕作,豐衣足食;二人耕作,勉強度日;十人耕作,半飢半飽;百人耕作,把地耕爛。

所以,有效的策略,要麼其硬體門檻極高,像西蒙斯的量化操作:營業部設在交易所旁,直通光纖,信號比任何交易者都快千分之幾秒,搶先成交;超大型高速運轉電腦;高級算法、高頻交易;一流數學家團隊。要麼是一般人難以執行,像海龜交易法:頻繁止損;巨幅回撤;一年沒幾次交易機會,閒得數完手指數腳趾;間或系統衰退,非有超強心理素質的人,難以完全貫徹執行。海龜交易法的發明人理察.丹尼斯對記者說:「我說過很多次,你可以把我的交易法則登在報紙上,但沒有會遵守它們。」我曾經把海龜交易法教過同事,她用這個方法交易兩次就放棄了,埋怨說:「每次都買在高點,賣在低點,太愚蠢了。」

任何一個策略,都存在「衰退期」。

當市場呈現一定規律性,某些策略績效較好的時候,市場參與者就會趨之若鶩,跟風采用同樣策略。然後,該策略就會喪失優勢,進入「衰退期」。比如套利,本來是無風險或風險較小的策略,但是,市場上套利交易者越來越多的話,價差會越來越微,套利機會越來越少。

跟企業一樣,熬過寒冬,就能在寒冬之後占領市場,做大做強。交易也一樣,熬過「衰退期」,就可以成為市場的勝利者。資金管理,就是幫助你如何渡過「衰退期」的。

性格決定炒股方式,你是哪一種

「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性格是可以左右人對事物的決斷的,它在人的一生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負責在華盛頓美國心理學協會上發表調查報告的魯本塞教授指出:在美國41位總統中,成功的總統往往是不討人喜歡和固執的人。研究發現,成功的總統均自信、富有理想和勤奮,但他們同時也非常自負,有為求目的不惜一切的性格。魯本塞教授同時指出,這一結論也適用於其他行業。可以說,性格是至關重要的,在炒股領域,性格同樣也是決定我們成敗的關鍵。

不同性格的人,其行為也自然不同,理智型的人深思熟慮,沉著冷靜,善於自控;疑慮型的人猶豫不決,敏感多疑,易受暗示;情緒型的人心境多變,多愁善感,容易衝動。性格的因素將直接影響到我們的股市操作。

理智型的投資者在進行一筆交易時,必然會周全地評估這筆交易所潛在的收益、蘊含的風險,只有當這筆交易的潛在收益明顯大於蘊含的風險時,他才會進行買入,而且也不會猶豫不決,因為他所做出的買賣決定是建立在分析基礎之上的,是理智的選擇,即使隨後的走勢證明這是一筆錯誤的交易,他也會理智地分析是止損並結束這筆交易,還是補倉靜待股價回升。理智使得這類投資者能夠更好地把握機會,規避風險,並且在交易出現錯誤的時候,做出最正確的補救操作。

疑慮型的投資者同樣也具備了不錯的分析能力,但這類投資者往往有一種「極不安全」的感覺,畢竟分析所得出的結論與股價的真正走勢還是有偏差的,這類投資者在買賣股票時總是顯得猶猶豫豫、搖擺不定。例如,當個股出現了一波回調走勢,下跌到階段低點時,雖然股價已經達到了這類投資者事先所設定的買入價位,但由於此波下跌較為迅急,就使得這類投資者產生了一定的恐慌,擔心股價再做進一步下探,於是,也就錯失了低點買入的時機;同樣,當個股出現了一波明顯的上漲後,其手中的股票處於明顯的獲利狀態,達到了事先所預設的賣出價位,但由於這一波上漲走勢較為強勁,使得這類投資者就抱以僥倖心理,希冀股價能夠再上一層樓,但這只是一種希冀,並不是客觀分析的結論。從而也就使得其錯失了高位獲利出局的最佳時機。

情緒型的投資者在買賣股票時往往由著性子來,當個股上漲勢頭較好時,不顧股價高高在上而盲目地追漲買入,一旦股價下跌,又手足無措,在恐慌的心態下虧損出場。股價的大起大落同時也導致了這類投資者心態的大起大落。這類投資者從事股票交易不僅會感到十分的「累」,而且難以獲利,多數人都以虧損出場。

當然,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既不是完全情緒型的,也不是完全理智型或疑慮型的,而是一種綜合型的。即,有的時候,買賣操作很理智,但有的時候,買賣操作又很情緒化。在實盤操作中,這種一會兒理智、一會兒情緒化、一會兒又猶豫不決的操作方式,我們是要摒棄的,因為這必將導致失敗交易的屢屢出現,使我們難以真正在股市中獲取利潤。


牢記這9張思維導圖,你就是贏家!

1、股市導圖總綱

2、k線基礎

3、均線基礎

4、切線基礎

5、指標分析

6、統計分析

7、選股方法

8、板塊輪動

9、股市中的各色騙局

(注意:導圖看不清晰的可以找我要高清圖片,這裡會被壓縮了)


如何構建自己的交易系統

很多交易者都會感到構建並運用交易系統非常難。實際上,構建交易系統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機構投資者的交易系統需要上百種技術參數來支持,但市場上同樣有適合中小交易者的簡單、有效的交易系統。

比如股指(價)上穿20日均線買進,下穿20日均線拋出,構成一個既客觀又簡單、有效的交易系統。這只是一個例子,交易者可以在實戰中構建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並堅決執行系統的買賣信號,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它的優勢和功效。

一個最簡單的交易系統,至少包括四個部分:買入、賣出、止損以及資金管理。簡而言之,交易者要判斷在什麼情況下買進,買人多少,假如市場朝相反方向發展,就應該如何處理頭寸;假如市場朝相同方向發展,又應該如何處理,等等。對於如何買人,可以設定以下四個原則:

(1)用趨勢作出判斷,在簡單的上升趨勢中買進。

(2)用移動平均線作出判斷,譬如,短線交易在5日均線上穿10日和30日均線時買進。

(3)用支撐位作出判斷,在前期支撐位附近企穩之後可以買進。

(4)用各種技術指標作出判斷,以KDJ指標為例子,當K線向上突破D線的時候,就可以買進。

以上四條原則就是買入的基本原則,當市場沒有出現其中情況之一的時候,就不必考慮買進。此外,交易者還必須建立系統賣出原則

對於止損來說,也必須要有自己的原則。實際上,建立合理的止損原則非常有效,謹慎的自救策略的核心在於不讓損失繼續擴大。不管任何時候保本放在第一位,賺錢要放在第二位,所以止損比盈利更為重要。

從實戰經驗來講,趨勢止損法、均線止損法、10%定額止損法以及指標止損法等都能夠比較合理地設置止損位,交易者還可以結合自己的交易性格和風格將這幾種方法結合起來進行綜合研判,從而制定比較合理的止損位。

此外,所有的止損必須在人市前就要設定好,而且破止損價是交易者退場的充分條件。「不怕錯,就怕拖」,當價格跌破止損價的時候.必須按計劃實施,無條件退場,而不要有心存僥倖的心理。

制定好止損原則,儘管判斷失誤,所造成的虧損也比較小,然而不止損的結果通常是深度套牢,甚至是產生巨大的損失。

最後是關於資金管理的問題,這是交易系統中的重中之重。克羅以為,真正的投資收益規則是,資金管理影響態度、態度影響分析、分析影響決策、決策影響收益。資金管理將直接影響到交易者的幾個重要方面:

(1)影響交易者的風險控制能力。

(2)影響交易者的心態。

(3)影響交易者對市場的態度。

交易系統的優化和磨合

成功構建了自己的交易系統,然而若你覺得只要建立了自己的交易系統,遵守基本的交易紀律,盈利就指日可待的話,那麼你是大錯特錯的。

構建交易系統以後,接下來的工作則是優化和磨合。初期的系統框架僅僅是你的交易理念的靈魂,沒有實質性的東西。當然,交易靈魂最重要。

在這裡作一個比喻,初始系統僅僅是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最重要的就是必須要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所以,構建好自己的交易系統之後,必須要檢驗建立的交易方法是否適合自己?是否有能力把握這種交易方法?系統是否與個性相吻合?系統是否與投機目標相吻合?在實際交易中,必須反覆地檢驗和不斷地修復,以構建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

任何一個做投資的人都會說一句話:「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確實如此,在投資的世界裡,「乘人之危」和「趁火打劫」都是美德。很多投資大師們最津津樂道的案例幾乎都是在某個公司碰到了大麻煩的時候下的手。當然,逆向思考不僅僅是只盯著公司危機的發生,它幾乎是投資者深入骨髓的一種行為習慣。

芒格說:「把事情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有時候對一個問題苦苦思索無法得出一個完滿的答案,但反過來思考卻可能讓人豁然開朗。比如我們可能很難說清楚怎樣才能獲得幸福的生活,但我們至少都可以列舉出來一些生活不幸福的例子。就像當對於投資中的一些問題無法充分證實的時候,試著從相反的方向看看能否證偽,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股市中大眾的心理和情緒之所以經常受到市場噪聲的操縱,主要的原因之一也在於普遍缺乏逆向思維的習慣。而與之相反,優秀投資者總是體現出反方向思考的特徵:

當一個公司受到市場的拋棄,基本面看起來一片悲觀的時候,他們會問:情況是否真的有這麼糟糕?最糟糕的情況已經出現了嗎?這種糟糕的狀況會是階段性的還是永久性的?市場是否已經充分反映了最壞的預期?

當某一個板塊業績突出並且受到市場熱捧的時候,他們會考慮:這種優秀的業績和強烈的市場偏好會永遠持續嗎?看起來非常確定的東西真的不存在一些高風險的隱患嗎?

當一個公司出現「黑天鶴」事件而讓大眾高聲健責唯恐避之不及時,他們會想:這到底是一個行業性問題還是一個公司的問題?這種問題是否可以經過改善而得到市場的認可?這種危機會真的影響行業的長期市場格局嗎?

當某些公司或者行業利好頻出、前景一片樂觀的時候,他們會衡量:所有的積極信息能否最終反映在公司的現金流上呢?興旺的市場需求是否會使得竟爭加劇,反而對公司的盈利能力產生負面的影響?

當市場裡的所有人都在極力追求盈利和成功的時候,他們會思考:投資中最大的危險是什麼?絕大多數人在市場中失敗的原因又是什麼?如何避免虧領?

逆向思維看起來並沒什麼技術難度,但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逆向思維的前提是獨立和理性,僅這一條已經足夠把一半兒以上的人淘汰掉了。股市是一個典型的群體性的活動場所,雖然人的實體並不聚集在一起,但股市價格的波動將成千上萬人的關注力牢牢地吸引在交易軟體前。相關的股票網站和論壇更成為交織著各種慾望和想法的情緒放大器。當一個人習慣了這種氛圍,並且樂在其中的時候,他已經很難成為一個具逆向思維習慣的優秀投資者。所以有時候,你不得不讓你的心性更加清靜,精神更加專注從而更容易發現市場的錯誤。

當然,逆向思維並不總會帶來正確的結果——特別是當某種趨勢遠遠未到達轉折點的時候。「為了逆向而逆向」的傾向更是容易招致主動性的錯誤。但從更普遍的角度和更長的時間周期來看,逆向思維確實能夠幫助投資者更好地規避風險和發現機會。

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筆者的微信公眾號:翁伯然(idn566),探討交易系統、分享盈利模式,追擊熱點龍頭,乾貨不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VnRO24BMH2_cNUgWgQ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