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景觀建築|造景五大要素

2019-07-03     園林景觀界哆啦A夢

園林建築、築山、理水、景石和植物是園林造景要素中最常用又最重要的五大元素,前四種元素通常構成了園林個體的骨架。

那麼這五大元素在園林景觀到底又起著何種作用呢?今天小葛為您帶來景觀元素之園林建築。

一、園林建築的歷史

建築作為園林的要素之一,已有悠久的歷史。中國園林建築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代苑、囿中的台榭。魏晉以後,在中國自然山水園中,自然景觀是主要觀賞對象,因此建築要和自然環境相協調,體現出詩情畫意,使人在建築中更好的體會自然之美。同時自然環境有了建築的裝點往往更加富有情趣。所以中國園林建築最基本的特點就是同自然景觀融洽和諧。

中國最早的造園專著《園冶》對園林建築與其他園林要素之間的關係作了精闢的論述。《園冶》共十章,其中專講園林建築的有《立基》、《屋宇》、《裝摺》、《門窗》、《牆垣》、《鋪地》等六章。

二、園林建築的作用

園林建築在園林中主要起到以下幾方面的作用:一是造景,即園林建築本身就是被觀賞的景觀或景觀的一部分;二是為遊覽者提供觀景的視點和場所;三是提供休憩及活動的空間;四是提供簡單的使用功能,諸如小賣、售票、攝影等;五是作為主體建築的必要補充或聯繫過渡。

三、園林建築的分類

園林建築指的是建造在園林和城市綠化地段內供人們遊憩或觀賞用的建築物,常見的有亭、榭、廊、閣、軒、樓、台、舫、廳堂等建築物。通過建造這些主要起到園林里造景,和為遊覽者提供觀景的視點和場所;還有提供休憩及活動的空間等作用。

體積小巧,造型別致,可建於園林的任何地方,其主要用途是供人休息、避雨。亭子的結構簡單,其柱間通透開闢,柱身下設半牆。從亭的平面來看,可分為正多邊形亭、長方形和近長方形亭、圓亭和近圓亭、組合式亭等等,從立體構形來說,又可分為單檐、重檐和三重檐等類型。

在眾多類型的亭中,方亭最常見。它簡單大方。圓亭更秀麗,但額坊掛落和亭頂都是圓的,施工要比方亭複雜。在亭的類型中還有半亭和獨立亭、橋亭等,多與走廊相連,依壁而建。亭的平面形式有方、長方、五角、六角、八角、圓、悔花、扇形等。亭頂除攢尖以外,歇山頂也相當普遍。

亭的歷史十分悠久,但古代最早的亭並不是供觀賞用的建築。如周代的亭,是設在邊防要塞的小堡壘,設有亭史。到了秦漢,亭的建築擴大到各地,成為地方維護治安的基層組織所使用。《漢書》記載:「亭有兩卒,一為亭父,掌開閉掃除;一為求盜,掌逐捕盜賊」。

魏晉南北朝時,代替亭制而起的是驛。之後,亭和驛逐漸廢棄。但民間卻有在交通要道築亭為旅途歇息之用的習俗,因而沿用下來。也有的作為迎賓送客的禮儀場所,一般是十里或五里設置一個,十里為長亭,五里為短亭。同時,亭作為點景建築,開始出現在園林之中。



湖心亭【杭州西湖】



歷下亭【濟南大明湖】



蘭亭【紹興關諸山一帶】



放鶴亭【杭州孤山北麓】

園門

我國古典園林中的門猶如文章的開頭,是構成一座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造園家在規劃構思設計時,常常是搜奇奪巧,匠心獨運。



瞻園園門【南京】



留園園門【蘇州】



頤和園東宮門牌樓【北京】

我國明末的園林家計成在《園冶》中說:「宜曲立長則勝,……隨形而彎,依勢而曲。或蟠山腰、或窮水際,通花渡壑,婉蜒無盡……」。這是對園林中廊的精鍊概括。

廊是一種「虛」的建築形式,由兩排列柱頂著一個不太厚實的屋頂,其作用是把園內各單體建築連在一起。廊一邊通透,利用列柱、橫楣構成一個取景框架,形成一個過渡的空間,造型別致曲折、高低錯落。廊的類型可分為雙面空間、單面空間、復廊和雙層廊等等,從平面來看,又可分為直廊、曲廊和迴廊。

曲廊多楹迤邐曲折,用一部分依牆而建,其它部分轉折向外,組成牆與廊之間不同大小、不同形狀的小院落,其中栽花木疊山石,為園林增添無數空間層次多變的優美景色。



芙蓉園唐式曲廊

復廊的兩側併為一體,中間隔有漏窗牆,或兩廊並行,又有曲折變化,起到很好的分隔與組織園林空間的重要作用。


園林的圍牆,用於圍合及分隔空間,有外牆、內牆之分。牆的造型豐富多彩,常見的有粉牆和雲牆。粉牆外飾白灰以磚瓦壓頂。雲牆呈波浪形,以瓦壓飾。牆上常設漏窗,窗景多姿,牆頭、牆壁也常有裝飾。

景牆

景牆粉牆漏窗,這已經成為人們形容我國古典園林建築特點的口頭語之—。在我國的古園林中,你要稍加留心,經常會看到精巧別致、形式多樣的景牆。它既可以劃分景區,又兼有造景的作用。在園林的平面布局和空間處理中,它能構成靈活多變的空間關係,能化大為小,能構成園中之園,也能以幾個小園組合成大園,這也是「小中見大」的巧妙手法之一。

所謂景牆,主要手法是在粉牆上開設有玲瓏剔透的景窗,使園內空間互相滲透。

如杭州三潭印月綠洲景區的「竹徑通幽處」的景牆,既起到劃分園林空間的作用,又通過漏窗起到園林景色互相滲透的作用。



「竹徑通幽處」的景牆

上海豫園萬花樓前庭院的南面有一粉牆,上裝有不同花樣的漏窗,起到分割空間,又起到空間相聯的作用。而那水牆的作用則更為巧妙,既分割了庭院,豐富了萬花樓前庭院的空間關係。粉牆橫於水系之上,使溪水隔而不斷,意趣無窮,而又有水中倒影,極大地豐富了水面景色。

北京頤和園中的燈窗牆,是在白粉牆上飾以各式燈窗,窗面鑲有玻璃。在明燭之夜,窗光倒映在昆明湖上,水光燈影,燈影還有生動的圖案,令人嘆為觀止。



北京頤和園中的燈窗牆



蘇州拙政園中的枇杷園的雲牆

在我國園林中,有石板橋、木橋、石拱橋、多孔橋、廊橋、亭橋等。置於園林中的橋除了實用之外,還有觀賞、遊覽以及分割園林空間等作用。在杭州等地的園林中,還有歷史故事傳說中的橋,如西湖白堤上的斷橋。園林中的橋,又多以矯鍵秀巧或勢若飛虹的雄姿,或小巧多變,精巧細緻,吸引著眾多的遊客慕名而去。



西湖白堤上的斷橋

西冷橋我園古典園林中所有橋樑的類型,在江南園林中可以說是應有盡有。而且在每個園林,以致每個景區幾乎都離不開橋。如杭州西湖園林區的白堤斷橋、「西村喚渡處」的西冷橋、花港觀魚的木板曲橋、「三潭印月」的九曲橋、「我心相印亭」處的石板橋等。



「西村喚渡處」的西冷橋

榭、枋

榭:《園冶》中說:「榭者,藉也。藉景而成者也。或水比、或花畔,制亦隨態」。多借周圍景色構成,一般都是在水邊築平台,平台周圍有矮欄杆,屋頂通常用卷棚歇山式,檐角低平,顯得十分簡潔大方。榭的功用以觀賞為主,又可作休息的場所。

舫又稱旱船,是一種船形建築,建於水邊,前半部多是三面臨水,使人有雖在建築中,卻又猶如置身舟輯之感。

榭與舫的相同處是都是臨水建築,不過在園林中榭與舫在建築形式上是不同的。榭又稱為水閣,建於池畔,形式隨環境而不同。它的平台挑出水面,實際上是觀覽園林景色的建築。建築的臨水面開敞,也設有欄杆。建築的基部一半在水中,一半在池岸,跨水部分多做成石樑柱結構,較大的水榭還有茶座和水上舞台等。



樓閣

樓:是兩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層曰樓」之說。樓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於廳堂之後,在園林中一般用作臥室、書房或用來觀賞風景。由於樓高,也常常成為園中的一景,尤其在臨水背山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閣:與樓近似,但較小巧。平面為方形或多邊形,多為兩層的建築,四面開窗。一般用來藏書、觀景,也用來供奉巨型佛像。



武漢的黃鶴樓



嘉興的煙雨樓

樓與閣極其相似,而又各具特點。樓的平面一般呈狹長形,也可曲折延伸,立面為二層以上。園林中的樓有居住、讀書、宴客、觀賞等多種功能,通常布置在園林中的高地、水邊或建築群的附近。



蘇州拙政園的浮翠閣



蘇州拙政園的留聽閣


廳、堂、軒

廳:是滿足會客、宴請、觀賞花木或欣賞小型表演的建築,它在古代園林宅第中發揮公共建築的功能。它不僅要求較大的空間,以便容納眾多的賓客,還要求門窗裝飾考究,建築總體造型典雅、端莊,廳前廣植花木,疊石為山。一般的廳都是前後開窗設門,但也有四面開門窗的四面廳。



蘇州留園中的五峰仙館

堂:是居住建築中對正房的稱呼,一般是一家之長的居住地,也可作為家庭舉行慶典的場所。堂多位於建築群中的中軸線上,體型嚴整,裝修瑰麗。室內常用隔扇、落地罩、博古架進行空間分割。



蘇州拙政園的遠香堂

館與軒實屬廳堂類型,有時置於次要位置,以作為觀賞性的小建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UwR9mwBJleJMoPMoeO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