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 | 原研哉的清華講座爆火,他究竟講了些啥?

2019-10-28     秀設

本文轉自:日站君(ID:rizhanjun)

已獲得其授權

2019年10月9日,清華大學主辦了一場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先生的講座《新遊牧時代和傳統的未來》

講座在下午2點舉行,為了能夠占到座,大部分清華學生提早兩個小時就來到了禮堂外排隊。很多不明就裡的路人都忍不住想問一句:what happened?

講座開始前2個小時

《新遊牧時代和傳統的未來》講座海報

從大家熟知的「無印良品」藝術總監、日本設計中心董事長,到HOUSE VISION的總策劃和發起人,原研哉的設計項目總是備受關注,並通過敏銳的洞察和對未來的預見,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他所提倡的「空」(Emptiness)的設計哲學,不僅影響著設計界,也成為普通人的生活哲學。

原研哉先生 Photo: Yoshiaki Tsutsui

在清華的這次講座中,原研哉先生給大家講解了「空」設計哲學的由來,「無印良品」和「JAPAN HOUSE」的設計理念,以及他最新的項目「低空飛行」


原研哉先生講座現場照

乾貨來了!下面內容整理自現場演講記錄的原始內容和原研哉先生提供的部分演講圖片,資料寶貴,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講座總共分為四個部分

01「空」設計哲學的由來

「極簡風」、「INS風」成為當下年輕人追捧的審美主流,大家都公認「極簡」是美的、高級的、有品質的。

可是,有誰想過這種審美的源頭的是什麼嗎?

原研哉先生為我們梳理了世界整個審美風格的脈絡。他認為世界是從「複雜」的審美開始的,因為世界的歷史是從「王朝」開始。無論是古中國還是古印度,複雜的花紋、精美的結構,都被認為是「王」的權利象徵。而在宗教盛行的西方,為了彰顯宗教的威嚴,在教堂等地方,也採取了非常複雜的結構和裝飾。

中國古代的「鼎」,作為權利象徵,紋路很複雜

但世界的進程到了近代,皇權的歷史慢慢迎來終結,平民文化開始盛行,社會的主體變成了普通百姓。普通百姓追求普通的生活,日常家居和建築朝著簡單化發展。相比華而不實的複雜花紋,人們更重視器物的實用性。

集物、形與功能為一體的設計,是西方現代主義所追求的合理性設計。

現代設計的起源,德國包浩斯學院

而日本為什麼能成為率先接受西方現代主義設計的東方國家呢?原研哉先生為我們展示了一張世界地圖的局部,日本在遠離歐亞大陸的最東端。

但是將這張地圖倒轉90度來看,就有點像日本人愛玩的「老虎機」,歐亞大陸上各個國家上的鐵球,最後都會降落到最低端的位置,也就是日本的所在地。

日本自古以來很擅長從世界吸收優秀文化,從古羅馬、古中國到現代的歐美西方國家。

倒轉90度的地圖變成老虎機後 圖片來源於原研哉講座ppt

日本引入現代現代主義之後的物品,都非常的極簡。但跟西方的「極簡」風格,又有所區別,而是具備日本自己的風格

這種獨特的風格,原研哉將它稱之為「空」(Emptiness)

這種風格可追溯到15世紀,那時在日本發生了一場持續了10年的內亂,史稱「應仁之亂」。這次內亂在當時的政治中心京都進行,大量的物品和建築被損壞,造成了極大的文化損失。

在經歷了長期戰亂後,幕府將軍足利義政也有所反思,傳位於兒子,自己隱居在京都東郊,研習書畫和茶道,並開創了對日本文化影響深遠的東山文化。

他隱居的「銀閣寺」是東山文化的代表性建築與庭院。而當時的書房和茶室所在「同仁齋」,也被譽為日本近代簡約風格的源點。

日本最古老茶室「同仁齋」

建成於1450年的龍安寺,也以枯山水的庭院聞名。

龍安寺「枯山水」庭院

看似什麼都沒有的庭院中,實際蘊藏著無數的可能。很多人與親人、戀人分離後會來到這裡,整理自己的思緒,和自己的內心對話。

這就是「空」的由來

02「空」和西方「極簡主義」的區別

日本的「空」究竟和西方的「極簡主義」有何區別呢?

原研哉用「兩把刀」為我們做了解釋。一把是德國的刀。設計非常精美,拿著很舒服,連拇指放在哪個位置都經過精心的設計,非常具有功能性

體現「極簡」的德國刀 圖片來源於原研哉講座ppt

一把是日本的刀。這個刀的刀把沒有做任何處理,你可以隨心所欲使用,用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因此,它完全依賴於使用這把刀的人的技術

體現「空」的日本刀 圖片來源於原研哉講座ppt

因此,相比西方「極簡」強調的功能性,日本的」空「更強調的是那種可能性。就像一個空碗,這個「空」之中並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蘊含著豐富的想像。

古代日本人認為,自然界之中到處都有神的存在,甚至有「800萬神明」的說法。如何與這些神進行交流呢?用4根柱子立起來,用繩子將它們連接在一起,於是有了一個「空」的構造。

「空」的四周飄遊著很多的神,這些神可能就會進入到這樣一個空的環境當中。但也並不一定會進去,但是有可能會進去,這個「可能」是非常重要的。

日本的「空」的結構 圖片來源於原研哉講座ppt

這樣的結構上,再架上一個屋頂,就形成了一個「屋代」。這是古代日本神社的由來。古代日本建這樣的神社是希望神明進到裡面來,神明可能會來,針對這種」可能「,人們進行祈禱。

因此,「空」可理解為蘊含著豐富的可能,展開豐富的聯想。這種「空」的審美會體現在日本的方方面面,比如說傳統的能樂、插畫、建築等等。

原研哉先生現場演講照 Photo: 日站君

03「無印良品」與「JAPAN HOUSE」

而原研哉「空」的設計哲學的落腳點和體現,就是無印良品。

2002年,原研哉接手「無印良品」設計總監的職務。無論是海報的製作,照片的拍攝還是排版都繼承了無印良品的理念。

無印良品的海報從不做任何產品的堆積,或者文字的解釋,卻可以實現心靈的交流。區別於西歐的極簡風格,它是完全以「空」為基點,去延展豐富的可能性

無印良品海報

無印良品誕生於80年代,日本泡沫的鼎盛時期。誕生的設計理念是「反奢華」也「反低廉」

相比於西方大品牌的「你來喜歡我吧」,無印良品是「我這個東西對你有用」。

在原研哉的帶領下,MUJI發展出「這樣就好」「MUJI=虛無的容器(Emptiness)」,以及「人不一定要追求名牌,而是自己所要的生活方式」等價值理念和品牌風格。

無印良品海報

無印良品從誕生之初只有40種物品,而到原研哉接手的2002年,已經發展到了5千多種品類。現在已經有了7千5百多種品類。

這麼多東西如何讓它整合,而不是分散的呢?原研哉認為要把它融入到生活和「家」當中。這也是原研哉做HOUSE VISION展覽的由來。

HOUSE VISION展覽現在已經舉辦了3屆。它通過整合企業與建築家,去探討和打造出未來的家。

2018年HOUSE VISION中 張永和作品

在探討了許多關於「家」的設計後,受到日本外務省的支持,原研哉開始了「JAPAN HOUSE」的項目。這個項目分別在在洛杉磯、聖保羅、倫敦三地進行。

聖保羅的「JAPAN HOUSE」從內裝到外裝都是由原研哉的「老搭檔」隈研吾先生負責,還請來了坂本龍一和三宅純等日本知名音樂家和藝術家。

原研哉先生現場演講照

「JAPAN HOUSE 並不是讓人在接觸日本文化第一時間就有驚喜,而是集中在進一步了解日本文化後有個恍然大悟的感覺。」 原研哉這樣解釋。

04最新項目「低空飛行」

「低空飛行」是原研哉先生最新進行的項目。他認為設計已經從產品製造發展到了價值創造,日本設計的價值在於日式審美

整個世界朝著國際化的方向在發展,但越是國際化我們就越能感受到本土化的重要。國際化和本土化並不是相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對此,日本可貢獻出什麼樣的價值呢?世界很早之前只有1億2千萬移動人口,現在的數據是12億,2030年將會有18億,整個世界當中四分之一的人口都在移動狀態。

如何,為這些人展現出日本最好的一面?這個項目就是聚焦於此:嘗試性地為新旅遊觀光戰略做準備。

「低空飛行」不是指乘飛機旅行,而是一個介紹原研哉先生精選景點的網站,以向人們傳達「這樣的日本,您意下如何?」。

地點選擇、照片和視頻的拍攝與編輯,還有文字,均出自原研哉先生本人之手,以保持信息的獨特性與篩選的精確度。

「低空飛行」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指在可以仔細眺望地面風景的高度,看遍日本的內部或細節的旅行,凝視日本魅力的真諦。



比如下面的這個案例,原研哉先生網站裡面提到的地方:「水庭」毗鄰位於栃木縣橫川的酒店——「Art Biotop」

看似完全的自然景觀,實則建築本身經過縝密構建。設計師石上純也,以從當代藝術視角構想建築聞名。借當時正在相鄰土地上拓展的「二期俱樂部」二期度假村——北山瞳,這個讓人炫目恍惚的構想得以具體落地。「水庭」寄予著獻給新一代酒店的序章。

住宿設施——Art Biotop的設計構思基於「置身自然,投入創作」的理念,因此在憑藉豐富溪流資源所營造出的環境中,新增了營建高級別墅及餐廳的規劃。依此規劃,原本面臨被採伐命運的318棵樹木得以充分利用,由此誕生了「水庭」項目。自然與人工相生相剋,在新「庭」中也許可以描繪出未知酒店的形象。

上面僅僅是原研哉先生「低空飛行」項目其中的一個小小的縮影,網站裡面諸如此類的案例,還有很多很多,而且每個月都有在更新。

原研哉先生希望通過「低空飛行」的網站,「尋找日本價值的源頭」。進入網址:https://tei-ku.com/,用郵箱註冊就可以享受原研哉親自挑選出的日本獨特的地方。

一直不停地在探索,一直不斷地關注世界的發展和新動向,61歲的原研哉從未停止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

原研哉先生採訪照 Photo: 日站君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RF_E24BMH2_cNUgH4j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