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這「疼」的到底是個什麼病?

2019-07-21     阿旺說牙

老人們有這麼一句話: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這描述的就是急性牙髓炎。患者牙齒髮生劇烈的疼痛,卻往往沒有受到任何刺激時,令人寢食難安。當晚上躺在床上時,疼的尤為厲害。即使自行服用消炎藥、止疼藥也無濟於事,只能用冰袋捂著臉去醫院尋求診治,鑽開牙齒才能緩解。那麼,什麼是急性牙髓炎?得了急性牙髓炎之後又該怎麼處理呢?急性牙髓炎又該如何預防呢?

在回答以上問題之前,

讓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牙齒的結構。




如圖所示,牙齒冠部最外層是牙釉質,中間是牙本質,最內層是牙髓。牙髓組織主要包含神經、血管,淋巴和結締組織,對外界的刺激特別敏感。但牙髓內的神經與其它地方不同,只有痛覺感受器,因此對冷、熱、酸、壓力等刺激缺乏辨別能力,無論何種刺激都只引起疼痛的感覺,同樣,它的疼痛也沒有定位能力,使患者不容易分清到底是哪一顆牙疼。簡言之,牙疼就是牙髓急性發炎的表現。

當牙髓發炎時,血管充血、擴張,會滲出很多液體,根尖孔又小,滲出的液體不能及時引流出去,使牙髓腔內壓力增高,由於四周都是堅硬的牙體組織,壓力無法擴張,神經末梢受到壓迫,產生劇烈的疼痛,這在成人表現得最為明顯,兒童由於牙髓腔比成人大,因而表現得稍微輕些。這就好比一個裝滿水的瓶子,加熱溫度提高瓶內壓,如果保證瓶蓋不飛出去玻璃瓶就極有可能碎裂。





牙髓炎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牙痛,急性牙髓炎可以是由牙髓充血直接發展而來,也可以是由於慢性牙髓炎的急性發作。急性牙髓炎的主要特點有「三痛」,即自發痛、陣發痛、夜間痛,疼痛常常不能定位。因此,急性牙髓炎的預防其實很簡單,就是避免牙髓受到外界的刺激。

牙髓有著兩個堅硬外殼-牙本質和牙釉質來守衛自己免於刺激,但是,一旦外殼破裂,牙髓就好像從城堡倒塌後走失的公主一樣,落入巨龍「細菌」的手中,毫無反抗之力。「城堡」的倒塌往往來源於兩種情況,外傷和齲病。外傷很好理解,當牙體硬組織因各種原因遭受破壞時,細菌及其毒素侵入到髓腔都會引起牙髓發炎。其他原因包括牙齒髮育異常及意外事故後牙冠折斷造成的牙髓暴露,也可導致牙髓炎。而齲病也就是我們俗稱蟲牙、蛀牙,由於刷牙沒有刷乾淨,食物殘渣殘留在牙齒表面,細菌分解食物殘渣產生酸性物質腐蝕牙釉質,經過了長時間的腐蝕,牙釉質甚至牙本質經受不住酸的考驗,造成「外殼」的崩裂,形成齲洞,如不及時治療,病變繼續發展,可以繼發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牙冠甚至可以完全破壞消失。簡單的說,除了難以預見的外傷,預防齲齒就是預防了牙髓炎。那麼,我們該如何治療防止齲齒進一步危害口腔健康呢?





對於簡單的齲齒牙醫們通常的辦法就是補牙。一般在補牙前,醫生了解你的病史,有無自發痛,或者只有冷熱刺激痛,是簡單的齲齒還是牙髓炎心裡大概就有譜了,再拍張片子看看根尖有沒有低密度影,有沒有骨質破壞吸收,來選擇怎麼治療。





簡單地來說,齲齒可以通過簡單的樹脂充填治好,牙髓炎和根尖周炎需要做完善的牙髓治療—根管治療,來徹底清理牙髓腔內的細菌和感染。

齲齒只需要一次治療即可,但根管治療需要開髓、根管預備、根管充填三個步驟才能完成,是一種又花時間又花金錢的治療方式。通俗地講,根管治療就是把牙髓(也可以理解為牙神經)全部去除,充填以口腔無菌的材料。因此,進行根管治療的牙肯定為死髓牙。既然為死髓牙,牙齒色澤會變暗,牙體相對於正常牙會更脆,更容易咬裂,因此一般根管治療結束後需要做冠把它保護起來。此外,如果根尖炎症未控制,根管治療超充或欠充有可能需要根管再治療或者根尖手術。

與其在急性牙髓炎階段忍受疼痛和麻煩,不如把細菌遏制在齲齒的階段,不要到出現了牙疼(意味著細菌已經感染牙髓)才追悔莫及。





除了在我們有症狀冷熱刺激敏感的時候,抓緊時間去看醫生外,定期的口腔檢查也能幫助你提前發現是否有齲齒。此外,使用含氟牙膏,每天至少刷牙兩次,去醫院行窩溝封閉,少吃黏性大的碳水化合物,如年糕湯圓等,少喝碳酸飲料都是保護牙齒遠離齲壞行之有效的辦法。「小洞不補,大洞吃苦」,千萬別等到牙髓炎或根尖周炎後再追悔莫及。


作者:韓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PvQ5GwBJleJMoPMF-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