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分享:兒科醫生一般不會告訴你的育兒小秘密,快來看

2019-07-13   沅晨爸爸

​孩子生病不一定是身體的因素,很多時候是因為家長的護理不當造成孩子生病。那麼,做為父母,平時該怎麼樣照顧寶寶呢?

一:未滿月的寶寶,儘量不要接觸老人和小孩子。原因很簡單,老人年齡大了,身體都會有慢性病;小孩子大多時候是不注意衛生的,很容易在接觸寶寶的時候傳遞一些病菌。

二:坐月子的時候,只要環境條件允許,寶寶要經常洗澡。因為寶寶的新陳代謝比較快,過多的油脂在身上,不僅影響身體發育,還更容易得濕疹。

三:月子期間,屋子裡面不要總是拉著窗簾,讓光線變暗。屋裡的光線白天要正常的亮度,這樣可以刺激寶寶視網神經的發育,而且可以及時發現寶寶是否存在黃疸。不要總是聽老人說,小孩子黃疸自己能好。生理性的黃疸沒事,病理性的黃疸後遺症,是一輩子的傷痛。

四:寶寶在感冒咳嗽流鼻涕,大多數是病毒性感冒,不要上來就打針,輸液。可以先試著觀察看看,多給寶寶喝水,用點抗病毒的藥物就好。感冒大多數在一個禮拜左右痊癒。

五:打頭針孩子不會變傻。

六:孩子基本上五六個月左右的時候會拉肚子。這個時候一定要補充水分,爸爸媽媽這個時候不要覺得孩子不喝水就不給喝,在拉肚子的時候,最重要的不是止瀉,是先要補充身體的水分,然後思密達。如果孩子拉肚子比較嚴重,水樣大便,別等著,去醫院檢查一下是最保險的。

七:孩子生病以後,零食和飲料一定不要喝。這只會讓寶寶的疾病火上澆油,一個禮拜能好的病,吃了零食可能拖拖拉拉半個月都不能好。

八:大多數的疾病都會伴有發燒,所以爸爸媽媽在孩子發燒的時候不要過於焦慮。體溫超過了38.5看寶寶情況上用上退燒藥,目前比較安全的退燒藥就是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發燒期間,爸爸媽媽要哄著寶寶喝水,退燒藥退燒是需要出汗的,孩子多喝水就很容易退燒。

九:寶寶發燒,退燒大多數要在3至5天才能徹底退燒。如果在發燒以後,寶寶的精神狀態不好,就要立即送醫。如果能吃能喝,能玩,精神狀態可以,不需要過於擔心。期間補充水分。發燒三天以後,寶寶的體溫還是持續升高,退燒藥退燒時間不能延長,就必須要去醫院重新檢查一遍。

十:七歲以下的孩子,不建議在小診所檢查看病。

十一:五歲以內的孩子咳嗽都會吐,這個很正常。因為咳嗽會造成腹壓增大,寶寶的胃部發育還不夠完善,很容易出現咳嗽的時候嘔吐,家長只要注意孩子別被嗆咳就好。過了五歲狀況就會好很多。

十二:三歲內的寶寶很容易高燒驚厥。如果孩子的爸爸媽媽在小時候有過高燒驚厥的經歷,那麼自己的孩子高燒驚厥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在孩子發生高燒驚厥以後,建議還是去醫院做一個腦電波觀察一下比較好。

因為抽風對於腦細胞的損傷是很大的。經常抽風,家長不及時干預的話,孩子大了到了青年或者是中年,患上精神分裂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十三:小孩肺炎或者是支氣管炎都需要打一段時間的針才會好。說一針就見效的,千萬不要聽。

十四:孩子生病,要遵循一個原則,能不吃藥好的就不吃藥,能能吃藥好的就不打針,能打針好的就不輸液。當然,這個原則是在孩子情況不嚴重的時候。如果已經嚴重到必須住院治療了,爸爸媽媽千萬別擰,別拿孩子的身體去做實驗。

十五:再有錢也不要總給孩子吃垃圾食品。裡面的激素含量是你想像不到的。

十六:孩子生病去醫院,打針輸液要聽從醫生護士的指揮。別捨不得按著,抱著。要不然,重新紮針,心疼的還是我們做父母的,積極配合,孩子一針就紮好。

十七:不要自己當醫生,憑經驗給寶寶喂藥。久病成醫只是個詞語,沒有系統的學習實踐,孩子可不是你的實驗對象。

十八:孩子生病後,家裡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趕緊治好孩子的疾病。不要一味的互相指責。讓孩子生長在愛的環境裡面,不是互相推諉的家庭環境中。

圖片來源網絡。